02.24 邢臺千年航運,乘船直達天津!

邢臺航運簡史

邢臺澧河及其支流流經邢臺沙河南和任縣隆堯臨城柏鄉寧晉,在寧晉縣與滏陽河貫通,是邢臺市內重要的水運航道。邢臺市的澧河、滏陽河成為“上自臨水(磁州),下達津沽,來往商船,帆檣如林”的水路要道。

一、邢臺航運

1、元代貫通京杭大運河,臨西、清河均有重要的運河碼頭,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就曾經向元朝建議治理灃河(澧河上游百泉河)、引滏陽河入灃,增加其灌溉面積和通航能力。

2、明成化年間,滏陽河貫通邢臺市南北,疏通滏陽河後成為航道。

3、清嘉慶五年至十三年(1800年~1808年)兩次開挖滏陽河河道,使商、民船隻暢駛。

4、1915年4月,直隸行輪局按試辦天津-滄州-衡水-邢臺-磁縣的航線,使得滏陽河成為今邯鄲、邢臺、衡水、滄州進入省會天津的城際水路要道。

邢臺千年航運,乘船直達天津!

5、1946年3月,冀南行署(位於南宮)成立了滏陽河河務局,下設分支機構運輸處,負責船隻登記並實行船隻航行管理。

6、1949年2月,華北局組建了衛運河航政管理處,下轄臨清(含臨西)辦事處和衛運河、滏陽河兩個船運公司統一組織航運。

7、全國解放後,各級政府和航運管理部門組織民眾大規模對滏陽河航道進行了清理疏浚養護。航道上船隊來來往往,一派繁榮景象。

8、50年代末,上游大規模修建水庫攔截上流來水,加上河北全省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乾旱,水位下降,導致許多支系河流乾涸無水。滏陽河逐漸停航。

二、邢臺主要航運河流

澧河、滏陽河與衛運河、永濟渠(隋代大運河)為邢臺歷史上重要的航道,重要的大碼頭也均位於這幾條航道上。

1、隋代開通永濟渠大運河,流經臨西縣和清河縣,臨西縣倉上村的古臨清城和清河成為重要的水路運糧碼頭之地,素有天下北庫的榮譽,元代時期邢臺市東部的京杭大運河則成為上通北京,下達杭州的水路要道,臨清(含臨西)素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的美譽。

2、澧河,上游稱野河、中游稱沙河,中下游稱南澧河,下游稱北澧河,發源於內丘白鹿角,流經內丘邢臺沙河南和任縣隆堯寧晉,沿途匯入七里河、白馬河、牛尾河、泜河、午河等重要支流,主河道全長180多公里,在中下游和下游的澧河河段,水勢平緩,河道寬闊,歷史上通航能力較好。古代邢臺可從北城門的牛尾河和城南的七里河乘船,經澧河、大陸澤、滏陽河直達天津。

3、滏陽河,發源於峰峰礦區,邢臺境內全長超過100公里,在寧晉與澧河合流,由於其溝通邢臺、邯鄲、衡水、滄州、天津,故各級政府多次疏浚開挖,以增加其通航能力,是民國時期和建國初重要的水路航道。

4、衛運河,流經清河、臨西,邢臺境內長58公里,元明清時期重要的航道。

5、永濟渠,隋代開挖的運河,運糧通道,流經貝州的臨清(今臨西)、清河,是貝州成為天下北庫的支撐。

(風雅邢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