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跟團旅遊,導遊帶遊客去購物的地方,這其中會有什麼套路?

戈登佛理曼



現在跟團旅遊一些導遊會帶領遊客去購物中心,這裡面會有什麼套路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其中的套路吧!

一些旅行社因為維護成本從而以“低價”主打以此來吸引遊客來報旅行社!但是低價旅行連旅行社的成本都不夠更何況盈利呢,旅行社不是慈善機構肯定是要盈利的啊。低價旅行社是怎麼盈利的呢?其中一點就是看上了國人的消費能力。旅行社會提前和購物中心合作然後讓導遊帶團到指定的購物中心進行購物。旅行團的購物越多旅行社的盈利也就越多如果不購物那麼旅行社就沒盈利所以一些導遊也就逼著遊客進行購物。這類事件經常在電視上能夠看到。雖然電視上經常曝光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人報低價團旅遊。旅行社也是看重了遊客只看重眼裡的“貪心”來促銷低價旅行。


第二點就是導遊為了更多的收入私下和一些購物中心合作從而進行高收入、旅行社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好了今天這個話就聊到這裡。各位在旅行當中遇到什麼問題呢?歡迎各位在評論下方留言。不知道各位旅遊是喜歡自駕旅遊還是跟團旅遊?


愛悅旅行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旅行社的從業人員自己帶過購物團。我個人主要分享一下以下幾種

1.第1種算比較好,購物店待夠時間就放你出來,兩個小時不等。購物店裡除了洗手間以外,沒有坐的地方。至於為什麼要配合進店,因為團費便宜,購物點有贊助。買不買隨你,但如果你買了導遊也能拿提成。

2.第2種的話套路就比較多了,就跟演戲一樣。老闆突然今天視察這家店,看到這麼多遊客很開心,大手一揮給下屬說,今天來支持我生意的都是我的朋友,買東西一定要給一個朋友價,願意支持購買東西的,還有額外禮品贈送,如果不買,就是看不起老闆,不願意跟老闆交朋友。這種就有點威逼利誘的感覺。一般像這種買好東西出店就後悔,因為在這種場所是老闆的主場,他們都演練無數次了

3.第3種可能大家聽說的比較多,公司為了推廣市場,產品搞宣傳,原價50的東西可能只賣你20塊錢。前提是反覆洗腦,如果你願意支持幫我宣傳,你購買東西的錢我再退給你,像這裡是循序漸進的,前期的一些小東西可能是20 50 80,你買東西以後,現場就把錢全部退給你了,東西白拿,這個時候套路就來了,後面賣的東西都是兩三千塊錢比較貴的產品,他在宣傳的時候就不會再講你購買完東西錢退你,只是說有些事情不能明說,大家前面都看到了,如果覺得產品好的話,抓緊機會購買,這時候原價五六千的,現在只要兩三千。這個時候買就是真買了,不會再退了。

4.第4種就是景區的景中店,導遊帶你遊玩景點,經過的話他會說進去走一走瞧一瞧,沒有半個小時他不會帶你去下一個景點,你也沒辦法投訴,他會說購物店是景區裡面的,不是他們安排的

5.第5種可能會有點防不勝防,進店每人送一份小禮品還可以免費抽獎,中獎有實物大禮包贈送,中獎率很高,舉個例子比如說原價3888元的商品,一等獎,購買抵扣2000元,只付1888元就行了,僅限當天購買。很多人都會信以為真,以為是自己的運氣好,到家就後悔。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呲牙]





尚逸喜歡自由行


第一次是在桂林,導遊讓進一個玉器店。

導遊在進去之前聲明,是必須去,但不強求購買,並做出各種善意的提醒。這是不是套路不好說,但能讓遊客放鬆一下警惕。

進了店,真正的套路來了。就是各種表演,苦情戲、愛國煽動、孝心愛心的各種洗腦一齊上陣,老闆以競選的名義,與遊客交朋友,顯示某種身份,引起遊客的某種心理。這也不算什麼,最大的套路在玉器是最適合遊客,免費送給你。遊客心甘情願的交朋友,給辛苦費,被賣了還自己數錢的感覺。

具體描述可見筆者小文,千萬不要被玉器店玷汙了美麗的桂林山水。

第二次是在麗江。

導遊的事情不說了,店裡的套路就是整個店設置的如同迷宮,廁所極小或者乾脆沒有,遊客只能毫無意義的消耗時間。而導購會一對一的陪同,熱情有加,讓你煩也好,總之是絕對好服務。

最大的就是在店裡擺一張百萬元支票,如果是假貨,賠給你。玉器分A貨B貨C貨。C貨可能性不大,百萬元的支票?呵呵。

玉器鑑定證書,作為一個做印刷這麼多年的專業人士,分分鐘給你製作出來。

還有就是升值的許諾和回購,三年以後可換。總之讓你放心買買買。買回家再找內行看看,20000元買的,真貨,進貨價3000元。

最後,沒有發票。

進店的套路沒多少,旅行社、導遊的套路多,繞路、換導遊等,關注:酷妹兒圈,可詳細查看。

我是酷妹兒,一個業餘旅遊愛好者,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動動手指點贊、關注:酷妹兒圈。

酷妹兒會持續為您提供更多的信息分享…… 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如果有旅行方面的小問題,我們一起探討~~


酷妹兒圈


去越南胡志明旅遊,當地導遊叫阿貴,是潮州人後裔中文很溜。導遊帶我們去了一家相當不錯的咖啡店,請遊客品嚐當地有名的滴漏咖啡。我平生第一次喝到這麼醇香的咖啡,毫不猶豫的買了二袋。回國後才發現,怎麼也泡不出香香的味道,顏色也淡淡的,根本不能喝。原來導遊賣給我們的咖啡是劣質產品(我猜測是二次回收的咖啡粉)這種欺騙遊客,偷樑換柱的行為真是叫人氣憤。幸好我及時發現,如果當好東西送給親友,不被罵死才怪。我也不知道問題出自旅行社還是導遊個人。總之我投訴後,要求至少二倍退賠。旅行社很快滿足我的訴求。



織小織


購物回扣,真的是那麼單純的導遊賺錢伎倆嗎?其實不全是。也許大家一直罵錯人了。來看看,一個15年從業人員的自白:購物回扣的前世今生。

一隻旅遊35年+從業旅遊15年的旅遊大咖,一個萌寶的媽媽,專業為你剖析旅遊上的問題,喜歡請關注我喔!

沒有很深的套路,因為回扣算不上套路。

帶去購物點,遊客購物,導遊回扣。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交易去路,所以根本說不上有多深的套路存在。所謂“套路深”,是在社會一致在黑導遊強制購物的過分渲染下,對購物店產生的一種心理感覺。但是,嚴格來說,這算不上“套路”,因為這中間沒有什麼迂迴曲折的連環坑讓你踩得慘不忍睹的。對於正規操作的購物店,如果你把導遊當作銷售員,那麼想想多少行業的銷售,也在靠著售賣產品提成拿工資的,可能心裡就會舒坦一點了。

如果真要說有啥“套路”,那應該就是一些在購物、提成上橫生的枝節。歸結起來,購物店賣假貨、老鄉店等伎倆,也是現在早已為遊客熟知的招了。


一個15年從業人員的自白:購物回扣的前世今生

廣東,是全國旅遊業最早發展起來的地方,我也在這裡從事旅遊長達15年了。在這個旅遊意識相對更成熟的地方,我也經歷了旅遊購物從開始到今天的變革。就讓我來告白一下,關於旅遊購物店“黑幕”的前世今生。

1.0版本:上個世紀,旅遊發展的黃金年代。

旅遊購物店的1.0版本,應該都是發生在90年代以前的事情。因為當時我尚且是一介學生妹,所以都是從前輩口中道聽途說的。

據說那時候真的是一個“黃金時代”。導遊為當地購物店帶去客流,而購物店會給回導遊佣金。放在市場上來看,這真的是很公平的交易。而且,當時無論是國內遊、出境遊、入境遊,都是在蓬勃發展的進程當中。國人出外旅遊,或者華僑、外國人到中國旅遊,作為旅遊6大元素之一的“購”,是絕對免不了的。

當時的購物店也是相對純淨版,沒有太多的坑,只是商品價格相對市場上要貴,因為要預備一定的回購給到導遊。但是對於在旅遊路上人生地不熟的遊客而言,在當時通訊設備並不發達、消息流傳相對封閉的年代,遊客是很少渠道去獲取關於目的地的信息的,導遊的作用非常重要。遊客出門,總希望帶點手信作為旅途上的紀念,那麼相對集中的購物店的好處,也就在於它能讓遊客省時省力地買到各種地方特產。

還有一個現實,我們必須看到的,在上個世紀,旅遊尚且是一件“奢侈品”。就拿泰國為例,從中國公民剛開放旅遊,到90年代中,每年的價格都是直線上升的。當時在華南市場上,售價8千到1萬多的東南亞產品很正常。前輩們說,那個年代做旅遊產品的廣告,就像今天的樓市廣告那樣,主調都是“早買早划算”。

當時旅遊產品貴有很多原因,但不能忽略的一個是,消費者都是在全部承擔自己的旅費。意思就是說,你乘坐飛機去泰國住了5晚超豪華酒店、吃喝玩樂的,那都是你自己掏的錢。所以在1.0版本時,購物店的回扣都真的是導遊的收入。導遊從9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很多是沒有跟固定公司簽約的了,那也就說沒有固定工資。導遊服務費和回扣,也就是導遊的收入構成的大部分。


2.0版本:市場競爭激烈,套路的不是購物店,而是旅遊團。

去到千禧年後,也就是我個人投身旅遊的年代,旅遊市場也就在急劇地變化了。一個是先出去那波遊客,旅遊意識日漸成熟,對於購物團行程的覺醒;另一個就是社會在進步,經濟發展,越來越多人出去旅遊,但是卻沒有成熟的旅遊意識,喜歡從價格上判斷去選擇旅遊產品。也就是這個時代,不合理低價團開始陸續出現了。

不合理低價團的出現,是改變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轉折,同時也是改變導遊收入,讓導遊在收入直線下降的同時、壓力直線上升的轉折。我個人比較幸運,從出道開始就投身在一家國企背景的旅行社,並一直作為旅遊局的標杆單位在規範,所以我的職業生涯中無需過多面對這些不良的市場潛規則。但是我的小夥伴們,很多就沒有這個運氣了。

所謂“不合理低價團”,應該大家都非常熟識。999元泰國雙飛6天,399元港澳5天……這些看起來很吸引的價格,背後都存在著眾多貓膩。但是有一個事情是非常明確的,成本擺在那裡,旅行路上,乘坐飛機要錢、吃住行要錢,這些都不是免費的。旅行社是機構,不是開善堂的,為何要做虧本生意?

所以,就在消費者報名參團、沒有為自己的旅程全額付款的同時,旅行社把這部分差價的賺取,轉移到了消費者在旅遊過程中的消費上。但是旅行社也不是笨蛋,不可能自己全部承擔這過程中全部的風險。要是這個遊客沿途什麼也不買,那不就虧了?所以旅行社又把直接面對遊客的導遊拉到了自己的小船上,跟自己同舟共濟。這也讓導遊在帶領遊客時,不會置身事外,因為他們要承擔“人頭費”,所以有一個無型的KPI對每個旅行團在進行績效考核的。

導遊出來工作是為了賺錢餬口,在遊客到來以前,就要自己掏“人頭費”為遊客的部分旅程埋單,還有帶團幾天的服務提供回報,這些都要從遊客的消費上去賺回來。因此,黑導也隨之光榮地誕生了!

而為了多賣貨、或者爭取更多的利潤,購物店也必須相互配合,由此產生了老鄉店、假貨店。


3.0版本:市場需要清流,但濁水依然不息。

不合理低價團的橫行,並不是很長時間,因為我們很幸運地有一個有力的市場規範。旅遊局的明令禁止、更新旅遊法等措施,其實就在為旅遊市場排濁,希望清流能成為整個市場的主旋律。

現在的旅遊市場,其實出現了2個方向:

一方面,清流做得非常規範,這個主要集中在旅遊發展較早、遊客意識比較超前的東部一線城市市場。整個行程規定都非常明確地標示在旅遊合同上,每日走多少個購物店、購物內容是什麼、逗留時長等,都清清楚楚寫在合同上,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遊客可以隨時跟旅遊局投訴。同時,旅遊局還明文規定不能強買強賣。當然,遊客有更好的選擇——純玩團!遊客自行承擔自己的所有旅遊費用,包括導遊服務費,無需通過購物店為自己的旅遊行為承擔開支。這種純玩團,其實現在會比購物團更受歡迎。

另一方面,是濁水依然不息,尤其在一些旅遊相對不那麼成熟的市場。我同事妹妹在鄉下,也是參加了一個399元的湖北5天團,據說就在購物店買了一萬多塊。同事告訴我,那還不是導遊強迫她買的,是她出門了就覺得應該帶回點東西,自己樂意掏錢買的。對於此,我倒是覺得,尋找到合適的就好。像我同事妹妹那樣,既享受便宜團費、又享受旅途購物的,那購物店有啥不好呢,只要開心就足夠了。但是如果是痛罵購物店的,那就沒必要了,為何不在報名時多付一千幾百,選擇純玩團呢?

你跟團遊時,又會怎樣選擇呢?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互動喔~


旅遊大咖雲吞媽媽


只要報名的是購物團,一定會進購物店,這不存在什麼套路,導遊要拿提成,行業話叫佣金,這佣金不是導遊一個人拿,是和旅行社一起分成,有時還要分給司機。這都是公開的秘密了,我想80%的中國遊客都知道了吧。咱們來細說其中的緣由吧。

《旅遊法》開始實施之初,購物團幾乎滅跡,因為法規裡明確規定不允許有低價購物團出現。幾個月以後,旅遊市場萎靡,導遊失業,有的旅行社甚至因此關門大吉,為了生存,購物團又漸漸地重出江湖。這是為什麼呢?簡單地說:價格太高沒人去!打個比方,同樣的香港遊,純玩不購物的團要四五千,遊客一問,這麼貴啊,那不去了。可是購物團呢,最便宜只要五六百,你選哪個?我想90%的遊客都會選購物團吧,畢竟便宜了不是一點半點,至於購物,那我不買就是了。可是你算算,五六百在香港住一個晚上都危險,怎麼玩呢?導遊旅行社怎麼賺錢呢?那就只有把你關在小黑屋裡,拼命讓你購物了,不然你在香港又吃又喝又住海景酒店還玩兒海洋公園,這些錢從哪來呢?當然是從購物店裡來了,還包括導遊的工資和旅行社的利潤,所以,為什麼到了香港不購物導遊會甩臉子,這下明白了吧?誰做生意虧本了能有好臉色?

所以,對於那些想報幾百塊的團遊港澳的遊客,我通常的建議是:不要報,除非你的心理素質很強大。

不過全國大多數旅遊線路,像港澳遊這種明顯低於成本價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購物團都是購物自由,買不買隨意,如果買得多了,導遊佣金拿得多了,自然笑容多一點,服務熱情一點,買得少了,導遊也不敢不按合同來,景點不會少一個,餐不會少一頓,畢竟一旦違約遊客有投訴的權利,而處理投訴,是旅行社最不願面對的事。


看小明


跟團旅遊進購物店是旅行社約定俗成的行規,不用說購物點肯定是會給旅行社和導遊回扣的,有的是按人頭帶進去就有錢.這個不會太多,一般高端品質團進去轉一圈就可以了!主要的回扣都在於按遊客消費的金額多少返現,這是那種低價團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在裡面死耗時間.人均不達到多少金額就是不讓出門,其實就是變相強制消費...

跟團出遊不用操心買景區門票,住宿.坐車等煩碩雜事,但是時間不自由要跟著導遊的節奏還要帶進購物點買東西!報團建議報稍微貴點的品質團,一分價錢一分貨,兩三百元跑一週的團肯定是純購物團,這樣的便宜不要佔!這種價位肯定是要強制消費的,即耽誤了時間錢沒少花也沒玩好!把心情也弄的糟糕透了...











虎虎生財W虎眼觀世界


我們在購物的時候要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就不會被套路,相反會物超所值。

1. 到達了一個被導遊帶去的購物點,我們首先抱著觀賞的角度去享受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欣賞是沒有開銷的

2.當你遇見自己喜歡的產品的時候,問問自己這些東西一定是離開這裡買不到的嗎?現在互聯網那麼發達,你可以直接搜到是否有同款,或者價格是不是差距懸殊

3.有些東西是值得購買的,比如一些好看的貝殼,很多海邊城市的景點都有,但是某一個貝殼的外形你非常喜歡,那你可以買下,記得砍價,因為這類東西錯過了,不太可能遇見形狀一樣的了,畢竟這是大自然的產物,不是人工的,還有一些當地的特色手工製品,非常量產,也是可以買入的,提前是你喜歡

4.一些值得收藏的小紀念品,可以帶回去送給你喜歡的人,這個舉動會讓你的另一半很開心,已經不是商品價值多少能衡量的了

5.雖然導遊和購物地點的商人有合作,但是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不成正比,那就是套路,如果都是良心商品,那就是營銷手段而已

6.理性消費,不要隨大流


愛潛水的飛行員


跟團遊的購物分為兩種,先不說那種以低價做幌子的強制購物團。

一種是旅行社與商戶有協作的所謂特產店和免稅店。一般這類店面附近沒有其它商場,或者導遊會在其它店面不營業的時間帶顧客去。而且店內也只有旅行團帶去的遊客,海外的這類店裡的店員都會說中文。你在這些店裡購物導遊會拿到回扣。雖然海外的監管可能不會賣假貨,但一定是同類產品中的不知名品牌卻賣的很貴。

第二種是奧特萊斯或者當地著名的商業街,一般情況導遊會給不很長的時間讓大家自由行動,也不會跟著,因為他拿不到回扣。

另外,如果導遊不經意的誇某類產品,並不推銷,其實就是設下了伏筆,等著有些人讓代賣或者詢問要去的店裡是不是有,以便能掙得回扣。



玩兒出格


導遊帶你進購物店,不用想什麼套路了,妥妥的是有錢賺的。但是我覺得大家心態放好一點。現在的絕大多數導遊,都是沒有工資收入的(除非你是純玩團)。人家幾天陪你下來,不是為了賺錢難道為了做雷鋒?換成是你也不願意吧,所以如果報了有購物店的行程,覺得東西不錯,能支持就支持一下吧。現在網絡如此發達,真要說買東西,除了飛機大炮你網上買不到,有啥是買不到的。明知道網上便宜,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在網上買,為啥你報名的時候還要選擇有購物店的行程呢?其中原因不明說,大家也都明白。現在這個社會沒有誰是傻子。你不是,導遊肯定也不是。所以大家互相諒解,多一點和諧吧。一個行程走下來,或多或少你會碰到一些問題,有些是導遊責任內有義務為你解決的,有些不是他的義務。有問題了,知道找導遊。沒問題的時候把人家當傻子。也請導遊朋友們心態放好,客人不購物的時候也要儘量剋制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