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老師.好》:當下教育的王道,這招最好用

《老師.好》:當下教育的王道,這招最好用


1.

看一部電影,能讓我們有種刻骨銘心的感動,這樣的影片就值得去看,《老師.好》就是如此。那段經年的青春,憶起時,總會猝不及防的讓人熱淚盈眶。

當於謙飾演的苗宛秋老師,第一天出現在南宿一中高一的課堂上,第一個動作就把學生們逗笑了。

他在黑板上寫下剛勁的三個字:苗宛秋。學生們鬨然大笑:這娘娘氣兒的名字,準是個面瓜。然而,他們大錯特錯!

一轉身,苗老師立馬殺個回馬槍:沒收學生販賣的小物件,沒收女生的口紅,沒收武俠小說和斧頭,告訴燙頭的女生回去把頭髮捋直了,沒有多餘的話,一律到前面罰站反省。第一天便來了個下馬威。學生們心裡憋著氣呢。

80年代,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們開始折騰老師的自行車,拆零件,把自行車吊掛在旗杆上,以此洩憤。

可是,在慢慢接觸中,他們發現苗老師才是最該尊重的人。雖然對他們學習近乎嚴苛,但他們心服口服。

班上一學生得了腦瘤,他幫助募捐,在自家也不寬裕的情況下,偷捐了一個月的工資。為了拉回混入“黑社會”的男生,他孤身夜闖酒會。為了讓條件不好的學生能考上好院校,他免費幫忙補習。

可是,這樣的竭盡所能,卻被別有用心的同行告了黑狀,最後雖然沒有被罷免,卻讓他在後半生充滿愧疚和心痛。

安靜是班裡品學兼優的學生,本來有希望考上北大。卻因來看停職在家的自己,發生了意外。

他為了給安靜贏得更多的複習時間,把自行車交給她。可誰知她竟然騎車偷偷去了縣裡,找到縣長為苗老師申訴。在回來的路上發生車禍,落下終生殘疾。真是世事難料。

過去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真誠的。少的是爭端,多的是理解。老師的嘔心瀝血,改變著學生們的命運:能成才的實現了理想;小混混們,大都變成了有志青年。老師的好,學生們記進了心裡。

導演張欒說:“拍攝《老師.好》的初衷,就是見到了如今很多失敗的師生關係情景,所以想談談記憶中的老師形象。”

《老師.好》:當下教育的王道,這招最好用

2.

91年我家先生剛中專畢業,血氣方剛。來到學校,便接手一個初三最差的畢業班。學生們多是流裡流氣,抽菸的,說打就砸的。這樣的班級就是個燙手的山芋,哪個老師接,都夠喝一壺的。可是,先生卻以硬制硬,制服了他們。

學生們大都有一個弱點,叫欺軟怕硬。他們見新來的班主任大不了他們幾歲,似乎不太好惹。所以,先生上數學課時,都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一節歷史課上,女老師被氣回辦公室:“高老師,你這班我沒法教,打撲克的打撲克,睡覺的睡覺,沒幾個學習的。”

先生隨即來到教室,統統把他們拎到到前面罰站,他倒是雷厲風行。可是,幾個“霸王”卻懷恨在心。

次日,先生的課上,正在寫板書,耳聽下面有動靜。猛回頭,只見“霸主”男生手裡緊握一根板凳腿,直衝過來。

說時遲,那時快,先生迅速用一隻手抓住板凳腿,另一隻手拽住男生領口,腳下一記掃堂腿勾起,男生一個趔趄,被先生拽住,就勢拉到辦公室。然後,又找來了他的父親。

這位父親近乎哀求:“老師,孩子這樣,都怪我沒管好,您多操操心,怎麼打罵都行,只要不學壞就成。”樸實的話,道出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也窺視出那個年代風氣的純良。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王”被制服了,班裡再無人敢起刺兒。

多年後,師生聚會,男生念念不忘先生的恩情:“老師,沒有您當年的教悔,哪有我現在的好生活啊。”是啊,很多時候,那些曾自暴自棄的學生,被老師強行拉回正路的,會一直念著老師的好。那些“不好”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而變得越發溫暖。

那些歲月,老師與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感情,至真至純,湧出的都是懷念和感動。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理念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獨生子女的特殊性,孩子被家長過度關心,慣成任性。

然而,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永遠會客觀存在。如果再延用過去的老式教育,顯然已不合時宜。只有“深入人心”才能把矛盾解決好。

《老師.好》:當下教育的王道,這招最好用

3.

來看朋友文華老師,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讓人拍手稱快。

在一節文華老師的課上。一男生拿了一女生的書,女生不滿,兩人爆發扔書大戰。女生氣憤的把一本本書扔向男生的書桌,而男生更不示弱,把一疊書怒甩到地上,兩人大戰勢頭不減。

這時,如果老師處理不當,準會引起更大的衝突。因為兩同學都在氣頭兒上。一般老師的正常處理,就是趕緊喝住雙方,對兩人一通批評。

可是,問題來了。這樣處理,矛盾的根源根本沒有得到解決,兩人還會找其它時間爭吵,使矛盾更加激化。還可能對老師因解決不公而心生怨怒,造成連鎖矛盾,使事情更復雜化。實屬治標不治本。

而文華老師的做法讓人點贊。她使用心理戰術,用行動直接滅“火氣”,把矛盾用愛消融掉:

她迅速抱住男生的頭,低聲說:“請你讓一下好不好?老師謝謝你,她現在失去了理智,如果你們倆互扔下去,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後果。”男生點點頭,心順了。

可是,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只見一個男生說:“老師,你對他那麼好。”老師詫異:“你是說,老師擁抱了他?”“是的。”文華老師欣慰地笑著說:“老師也可以擁抱你啊。”然後,給了一個大大的擁抱,男生開心的笑了。

隨即,文華老師突然微笑著說:“這裡還有一位同學需要擁抱。”她又給了女生一個擁抱。女生破涕為笑。就這樣,一場大戰被老師的愛心擁抱消融了。不但把矛盾消化在初始,還避免因處理不當引家長不滿。

一個愛的動作,勝過萬千言語。特別是對高中生來說,這種來自老師的擁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老師給予的是母愛般的溫暖,會讓他們對這份珍貴的愛,理解更深,觸碰內心的柔軟度更強,甚至再大的衝突,也會因愛而化解。

然而,老師與學生之間造成的很多矛盾,往往是因為老師在言語和行動上處理不當,超出孩子心理承受的能力,而導致發生惡果。這類事比比皆是。

比如:湖南鮑老師被學生刺殺案。就是因為讓學生們看完電影寫觀後感,而這名姓羅的學生提出不想寫,鮑老師簡單一句:“不想寫就轉班” ,沒想到,竟發生了悲劇。根源在於老師沒有深入瞭解情況,操之過急。

而事實是,他們還處在很多人生道理還不懂的階段。所以,講究方法,“因材施教”才是解決矛盾的根本。

4.

教育學者熊丙奇說:“師德很重要,師生在人格尊嚴上是平等的,要提高師德水準,關鍵在於構建能保護老師和學生平等權利的制度,不偏袒教師,也不縱容學生,這才有利於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緩解師生衝突。”

事事都是相輔相成的。父母也要警醒,不能只要求老師去管理,家長更要正確引導。只有家裡家外協同作戰,才能更好的把孩子教育好。

孩子終究要獨立,如果沒有一點抗挫能力,將來走入社會必會吃虧或無法生存。放權讓老師嚴管孩子,經年以後你會發現,是最正確的事。

但老師管孩子,更要懂得批評的藝術和用愛去“說話”。就像網友“丁胖”說:我們中學的時候,遲到會被老師罰唱歌,並且要唱《義勇軍進行曲》,老師說這樣能體現愛國精神。還有就像文華老師用行動感化。

一位著名的學者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所以,我們看到解決師生之間的矛盾,最重要的是老師要從“愛”出發,以理服人。批評的語言,也要考慮是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範圍。更不能過分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劇中的苗老師一樣,以身作則。

做為學生更應該銘記,教師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你們有出息,走入社會有獨擋風雨的能力。最後想向尊敬的老師們說,用“愛”來解決問題,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