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人際關係好不好,就看你如何處理這三種社交關係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當中,無可避免要觸碰到的事情之一。

怎麼正確地處理好它,對於提升我們自身的幸福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處理好它呢?

除非你不會接觸到任何人,否則,用正確的方式跟周圍的人打好關係,你生活上的煩惱至少會減少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就是人生的自我實現和遭遇到的天災人禍)

而與我們相關的人際關係,一般分佈在三種情境下:

1、萍水相逢的陌生關係;

2、一對一的互動式關係;

3、身處群體中的角色關係;

這三種與人相處的情境,基本上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大部分時刻。根據這三種社交關係,就會出現如下圖的四種情感親疏的關係。

哪一種是情感導向是強弱關係,哪一種是利益導向的強弱關係,都包含在其中。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當下的情境,選取適合而正確的交往方式,來完成一次次的社交任務。

針對這三種情境,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每一種情境的處理方法都各不相同。接下來,我會圍繞著三種情境,逐一講述當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情境,想要處理好遇到的人際關係,一些與我們自身相關的基本特質,你一定不能缺少。

人際關係好不好,就看你如何處理這三種社交關係

情感與利益的強弱關係

影響社交好壞的基本特質

能夠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特質,大概有五種。

如果任意一種特質無法正常發揮出應有的效用,我們就很難在各種社交關係當中,做到如魚得水、進退自如。

當然,除非是極具人生經驗和智慧的社交高手,否則我們作為普通人,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我們儘量提高自己每一種特質的能力閾值,讓其發揮出最大的效用,我們就能夠更好更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了。

這五種特質,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健康的心態。

想要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心態必不可少。

不良的心態,分別是社交焦慮、個性羞怯和自卑思想等。通常擁有這些不良心態的人,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會消極地認為自己無法勝任當前的社交行為,覺得自己沒用,然後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和害怕。

他們就會過分關注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很容易暴露出自身的缺點,導致別人生厭,於是最終表現得戰戰兢兢、閃閃爍爍;眼睛不是不敢直視別人,就是說話無法自如表達。

其次,過度暴露自身需求感的心態,諸如不恰當的熱情,如“我喜歡你,好像立刻跟你結婚”,不看對象的消極,動不動就傳播負能量,也很容易帶給別人不安全感,更不用說心術不正的人了。

相反,健康心態的人,與別人接觸時往往是表達得自信大方、輕鬆得體、坦然自在,從來不會過分關注自己,更不會過分渴望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好處,雲淡風輕,做好自己應有的本分,卻更容易自然而然地跟別人建立良好的共情關係。

第二,一定的說話能力。

人際關係離不開口頭交流。你能夠說好話,甚至好說話,這對於人際關係,會起到相當大的輔助作用。

所謂的好口才,並不是說你能夠口吐蓮花、口若懸河地跟別人高談闊論一番,發表自己深邃的見解,儘管有時這種能力,的確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而是說,好的口才,能夠讓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很好地抓住相應的時機,說出應該說的話,表達出應該要表達的想法,開出應該要開的玩笑。

好比別人用恭維的方式,開玩笑跟你說一句“這麼久沒見,掙得可多了”。面對這句話,你能夠抓住這個時機,順著這個話頭很好地回應對方嗎?還是強顏歡笑地尷尬搪塞過去?

這種考驗你說話能力的時刻,你說得好,那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起來就會遊刃有餘;你說得不好,那你的人際關係,就很難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了。

人際關係好不好,就看你如何處理這三種社交關係

溝通的發生機制

第三,知道相應的禮儀。

與人交往,最忌諱的就是抱著一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思想與人接觸。

這樣的人,不看對象、不看場合、不看情況就不加修飾地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諸如在正式嚴肅的公共場合大聲喧譁,跟心儀的女生吃飯翹起二郎腿抽菸等,都是屬於這種太自我的行為。

如果你沒有按照那些地方的行為準則去表現自己,忽略相關的禮儀,這不僅僅是低素質的表現,還會讓人覺得你不可深交。私底下你怎麼做都沒關係,但到了公共場合,一些基本的禮儀準則,你最好去準守。

因為只有當你知道怎麼做才是符合禮儀要求,那你也會知道,怎麼做才不會破壞這些禮儀要求。這時,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會生怕做錯什麼事似的,表現得戰戰兢兢了。

一旦你能夠做到這樣子,那在這個範圍內,你做什麼都可以無所顧忌,不會有錯了,為什麼還要拘謹呢?

第四,自身具備某種價值。

人際交往,是一種價值對等的交換行為。

如果你自身無法給別人提供到任何價值,包括情感價值和物質價值,那麼你就很難跟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臭味相投,指的就是彼此喜好一樣,能夠給彼此分享相同而有趣的情感價值;合作伙伴,指的就是大家站在同一戰線,為了某個共同目標而去發揮自己應有的能力價值。

我們普通人就算心態再健康,口才能力再好,素質再高,也不可能跟馬雲成為朋友,因為我們跟他的價值不對等。我們的價值層次,決定了我們能跟什麼樣的人接觸。

為什麼說圈子不同,不要強行融入?因為當你無法給那個圈子帶來相應的價值,你強行融入,到頭來也只成為可有可無的角色——除非,你懂得從中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價值。

不要奢望任何一個人或者任何一個圈子,都是慈善機構。你要成為捐款的那個人,而不是被捐款的那個人。

暫時做不了?將勤補拙吧,勤奮表現出來的幹勁,就是一種價值。

人際關係好不好,就看你如何處理這三種社交關係

人際關係發生機制

第五,對人性有基本的瞭解。

對人性有了解,最大的作用就是懂得怎麼“為別人著想”。

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最討厭的就是那種不打燈就胡亂加塞變道的人。變道打轉向燈,是為了告訴別人我們接下來要做的舉動,讓別人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這是為別人著想的一個表現。用在人際關係上,這種做法也是大同小異。

所以,只有對人性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你才知道做什麼事會觸怒對方;做什麼事才能夠在與人相處時保護好自己;在什麼情況下開玩笑會讓別人感到尷尬;在哪些情況下,開開玩笑可以調節氣氛。

這些人際交往技巧,不僅要從宏觀的整體人性出發瞭解,還要懂得從微觀的每個個體入手分析,學會區別對待。

如果你對基本“人之常情”都不瞭解,你學習再多的社交技巧也不會有什麼用。

這五點,就是處理人際關係前的自我能力建設。看一看自己,到底在哪方面還有所欠缺,然後努力去完善它們。任意一項特質的提高,對你的人際關係都會有顯著的幫助。

人際關係好不好,就看你如何處理這三種社交關係

如何處理萍水相逢的陌生關係

在我的定義當中,所謂“萍水相逢的陌生關係”,指的就是諸如外賣員、快遞員或者一些經常跟我們接觸,卻對我們毫不瞭解的人。

對於這種的關係,我們也無法投入太多的時間在它們上面,一切順其自然就行了。見到面就打打招呼,或者停下來寒暄一兩句,基本上已經滿足到彼此的交往需求。

我家附近有一個快遞小哥,由於以前經常給我送快遞而彼此熟絡起來,但也僅限於此。偶爾在街上碰到,就聊聊他送快遞的事,說完又各自忙去了。這種關係不用刻意維持關係,當然最好也不要擺臭臉那樣去對待別人。

除非對方惡意去得罪你,否則友善,還是處理這種關係的最好選擇。

人際關係好不好,就看你如何處理這三種社交關係

如何處理一對一的互動式關係

一對一的互動式關係,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一種人際交往情境。

由陌生到認識,從疏遠到親密,往往需要在一對一這個互動過程當中,獲取彼此信息,遞增積累情感,才能把關係穩固下來。其中,你需要經歷和麵對很多複雜的問題,才能夠對彼此的關係有正確的認識。

這個互動,包含了聊天交流,接觸見面,甚至相處期間情感和利益的適當付出、犧牲的行為。例如主動請對方吃飯,偶爾問候一下對方的近況,間或大家約出來一起聚會玩耍,或者兩人一同參與某些活動等,都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方面,男女之情這種一對一式的關係,比起其他普通朋友的關係,更容易獲得深入的發展。畢竟誰也不會有事沒事,找一個半生熟的同性去深入發展友誼。

這種關係上的互動,適度就好,不要過猶不及,因為對方未必領情或者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出來社會後,很難結交朋友的原因。通常大家都是透過某種活動而結識,然後在自然而然地情況下,隨著時日而慢慢加深感情的。否則大家都這麼忙,誰也不會特意花時間去跟別人搞好關係。

只要你秉持著真誠待人的原則,結合我上面所說的五種特質,用順其自然地方式跟別人交往,這樣人際關係就可以處理得很好了,畢竟那些對你不好的人,你也不會跟他接觸。

除此之外,你不要做人際關係上的老好人。

在這種一對一式的互動關係當中,如果你一直做老好人,什麼都是由自己去付出,別人就很難珍惜這段關係,你必須要讓對方也有所投入才行。你請吃飯,就放心讓對方請喝飲料。

哪一個花瓶你最喜歡?當然是你花錢買回來的那個!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抽離一段關係,就是因為自己經常做好人,為了這段關係投入了太多情感,放棄會覺得可惜。

一旦你發現對方不願意為彼此的關係投入任何東西,你就要立刻抽離出來,停止付出。你已經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了,不要繼續深陷下去,否則害得自己無法從中抽離出來,只會讓自己感到辛苦。

人際關係好不好,就看你如何處理這三種社交關係

如何處理身處群體中的角色關係

在一個圈子或者群體裡面,如何處理好當中的各種人際關係,應該是大部分人都需要面對的難題。

正如我前面所說,想要進入一個圈子裡面,首先你必須具備一定的自身價值;如果沒有,至少你要表現出勤奮好學的幹勁。

儘管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勤奮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很重要,但其他事也需要注意。例如不要越權,不要搶功勞,同時也不要忽略身邊的人。適當的時候,要跟大家建立共情關係,不要躲在自己一個人的小圈子裡。否則,別人不瞭解你,很容易給你“打小報告”。

我以前兼職的第一份工作,在公司從來不跟別人聊天,只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後來有一天我喝水喝多了,每隔半個小時就上一次廁所,由於洗手間在公司外的商場裡面,來回花時間,於是就有同事給主管打報告說我不知道跑哪裡去偷懶,無論我做什麼事都不受待見,最後只好被迫辭職了。

有過這次經驗教訓,後來的一份工作,我主動跟每一個同事熱情打招呼、問好,大家建立好共情關係,有了瞭解,於是有一次我做錯事,大家不但沒有責怪我,反而紛紛幫我修補。所以,默默做事的同時,也不要忽略身邊的人際關係。

然後,還要避免私底下拉幫結派。無論面對面如何因為工作關係而“敵對”,私底下也不要過多議論他人的不是,不要隨便說他人一句是非。否則,這些話很容易會傳到他人的耳中,加重彼此不好的關係。

而且,要儘量遠離小人。如果你知道對方不可信賴,或者對方是那種喜歡搬弄是非的人,不要接觸;就算接觸,也僅限於工作範圍內;做完後,就各行其道。如果對方真的得罪了你,向對方攤牌說明白;說不了,就交給上頭處理;上頭都不處理,只能換個地方了。

除此之外,敢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人際交往最忌諱的就是你什麼都不說,開心不表現出來,不開心也不表達出來,別人就很難知道你的想法。久而久之,大家不是忽略你,就是覺得你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變本加厲,到時委屈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當然,任何時候都要守住自己的社交界線。應該自己處理的事,就自己處理,不要麻煩別人。不應該自己做的事,也不要好為人師去指指點點。既做好界內的事情,也不過分越界帶給別人煩擾,對誰都有好處。

最後,不要強求任何關係都能夠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向發展。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後,別人依然沒有對你改觀,那你首先檢討自己,確定自己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就不要耿耿於懷了。世界這麼大,你不喜歡我,還有其他人會珍惜我!

學會坦然面對人來人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