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藏 ,这里有《人民画报》中的西藏记忆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它不仅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各族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盛大节日。为此,我们精选《人民画报》1955至1965年间记录西藏人民生活的珍贵影像,它们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鲜活的西藏。这是1955年的拉萨市景。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55年,在科学课上,孩子们制作了一架纸飞机。他们希望有一天能驾驶真正的飞机,翱翔在高原的蓝天上。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56年,拉萨中学正式开学,大批贫苦人家的子女走进了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德钦白姆与泽旺计美观察自动温度记录器。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自1959年开始,一场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在西藏全面展开,标志着西藏百万农奴从此翻身解放、获得新生。这是1960年,经历了民主改革后的西藏办起了一所民办小学,农民的女儿索朗曲真从此有了学上。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60年,藏族工人拉珠和汉族工人在一起检修冲床。随着拉萨工业的发展,大批藏族工人成长起来。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60岁的达瓦曾是农奴,他给领主放过13年的羊。民主改革后,羊都分到了个人。1960年,他开始在互助组放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60年,纺织组的工人们在纺线。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60年,八廓街的居民在打扫街道。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拉萨的交通、医疗、教育、卫生等事业都有较快发展。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60年,互助组的组员们在挑选良种,争取来年有更好的收成。民主改革后,广大藏族群众成立了互助组,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60年,面带笑容的拉萨青年妇女们。农奴时代,西藏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很低。民主改革后,妇女的地位迅速提高。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1963年,藏族姑娘穿上新装,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赛马会在西藏流行,已有500多年历史,有娱乐、物资交流等功能。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1963年,拉萨,建筑工地上的女建筑工人。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1965年8月25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前夕,横跨拉萨河的拉萨大桥举行隆重的落成通车典礼。参加典礼的拉萨市各界人士在拉萨大桥上载歌载舞,欢庆大桥通车。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1965年,面对丰收,曾经的农奴次仁映宗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1965年,在拉萨小学的校园内,课间休息的学生。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罗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之一。在民主改革后,这里成为劳动人民休息的乐园。正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研究员次仁央宗说,“如今当我们平平淡淡地说起‘农奴当家作主’,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是西藏人民经历的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