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西藏 ,這裡有《人民畫報》中的西藏記憶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將每年3月28日定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它不僅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也是西藏各族人民永遠值得紀念的盛大節日。為此,我們精選《人民畫報》1955至1965年間記錄西藏人民生活的珍貴影像,它們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鮮活的西藏。這是1955年的拉薩市景。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55年,在科學課上,孩子們製作了一架紙飛機。他們希望有一天能駕駛真正的飛機,翱翔在高原的藍天上。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56年,拉薩中學正式開學,大批貧苦人家的子女走進了學校,接受系統教育。德欽白姆與澤旺計美觀察自動溫度記錄器。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自1959年開始,一場以解放農奴為核心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在西藏全面展開,標誌著西藏百萬農奴從此翻身解放、獲得新生。這是1960年,經歷了民主改革後的西藏辦起了一所民辦小學,農民的女兒索朗曲真從此有了學上。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60年,藏族工人拉珠和漢族工人在一起檢修衝床。隨著拉薩工業的發展,大批藏族工人成長起來。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60歲的達瓦曾是農奴,他給領主放過13年的羊。民主改革後,羊都分到了個人。1960年,他開始在互助組放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60年,紡織組的工人們在紡線。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60年,八廓街的居民在打掃街道。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拉薩的交通、醫療、教育、衛生等事業都有較快發展。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60年,互助組的組員們在挑選良種,爭取來年有更好的收成。民主改革後,廣大藏族群眾成立了互助組,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60年,面帶笑容的拉薩青年婦女們。農奴時代,西藏婦女的整體社會地位很低。民主改革後,婦女的地位迅速提高。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1963年,藏族姑娘穿上新裝,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賽馬會在西藏流行,已有500多年曆史,有娛樂、物資交流等功能。攝影 茹遂初/人民畫報

1963年,拉薩,建築工地上的女建築工人。攝影 茹遂初/人民畫報

1965年8月25日,西藏自治區成立前夕,橫跨拉薩河的拉薩大橋舉行隆重的落成通車典禮。參加典禮的拉薩市各界人士在拉薩大橋上載歌載舞,歡慶大橋通車。攝影 茹遂初/人民畫報

1965年,面對豐收,曾經的農奴次仁映宗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攝影 茹遂初/人民畫報

1965年,在拉薩小學的校園內,課間休息的學生。攝影 茹遂初/人民畫報

羅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蹟最多的園林之一。在民主改革後,這裡成為勞動人民休息的樂園。正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研究員次仁央宗說,“如今當我們平平淡淡地說起‘農奴當家作主’,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那是西藏人民經歷的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攝影 何世堯/人民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