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假《蘭亭序》為何被鑑定成“真跡”?因為鑑定方法是偽科學!

“假《蘭亭序》驚現北京,被鑑定為‘真跡’”的消息傳出後,經過各大媒體(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媒體)的深挖,驚人的發現:這件偽作之所以被鑑定為真跡,是因為使用了新型鑑定技術“量子檢測”。

那麼,這種方法靠譜嗎?我認為不但不靠譜而且還是偽科學!

假《蘭亭序》為何被鑑定成“真跡”?因為鑑定方法是偽科學!

蘭亭

不可否認,我對“量子”一詞的認知還停留在物理課本上,為了弄明白我特意補了補課。的確,近些年全球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也僅是“突破”而已,並非真正得到廣泛使用。而鑑定《蘭亭序》使用的方法,正是“量子檢測”。

假《蘭亭序》為何被鑑定成“真跡”?因為鑑定方法是偽科學!

“量子檢測”

上圖就是檢測用的儀器。據知情人士透露,只要將古董、書畫往上一放,材質、年代和名稱就顯示在電腦上了。哇塞!太神奇了!多年來一直困擾收藏者的鑑定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是不是感覺很高興?別激動,對此我有兩個疑問:

第一,這種儀器沒有獲得專利,也沒有任何許可,檢測報告可信度幾何?第二,國家級的博物館和文物機構都沒有這種儀器,還要依靠傳統的鑑定方法辨別,一個“野雞協會”能擁有這種“高科技”嗎?

假《蘭亭序》為何被鑑定成“真跡”?因為鑑定方法是偽科學!

網絡截圖

說不定是人家獨有的呢?即使是,這種檢測方法也不靠譜,因為有前車之鑑:

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央視報道過一則這樣的消息:某人在拍賣行購買了一件清代名家的繪畫,後來發現是假的,之後將拍賣行告上法庭——拍賣前,這幅畫的鑑定依據:儀器化驗,確認畫紙是清代的;問題出在哪了呢?出在了畫上——墨汁、顏料、印泥都是當代的。當代人使用古代的材料可以理解,但古代人使用當代的材料就說不通了。最後判定:這是一張由當代人拿清代紙偽造的假畫。

假《蘭亭序》為何被鑑定成“真跡”?因為鑑定方法是偽科學!

網絡截圖

另外,《蘭亭序》創作於東晉永和九年,這個時間點王羲之在序首寫得很清楚,毫無爭議。永和九年即公元353(癸丑)年,而“量子儀器”檢測出來的創作時間為公元367年,完全驢唇不對馬嘴。

還有一種自然現象可以否定“量子儀器”:紙張會自然風化——即使保存再好,時間長了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風化;永和九年距今1666年,而今天鑑定的這件《蘭亭序》竟然和新的一樣,你說這是不是扯淡!

假《蘭亭序》為何被鑑定成“真跡”?因為鑑定方法是偽科學!

神龍本《蘭亭序》圖1

相傳,《蘭亭序》是王羲之酒後打的草稿,後來覺得塗抹不好看,又寫了幾遍,但都不滿意。“量子檢測”的這件,會不會是王羲之後來寫的呢?我認為絕對不是!草稿有塗抹,重新在寫還會有塗抹嗎?即使有,也不會出現在同一處!這件作品塗抹修改之處,恰恰與唐代馮承素神龍本《蘭亭序》出現在一個位置上。

假《蘭亭序》為何被鑑定成“真跡”?因為鑑定方法是偽科學!

神龍本《蘭亭序》圖2

唐代臨摹的母本會不會是這一本呢?我認為更不是!因為馮承素臨摹使用的是雙鉤填墨——就是說,拿一張白紙覆在真跡上面,用筆勾出輪廓再添墨,以此縮小與真跡的差距。而我們看鑑定的這一件,筆畫癱軟無力,字字呆滯毫無一點生氣,如果說這是母本,那王羲之的水平也太差了。

綜上所述,可以確定這件《蘭亭序》是偽作無疑。之所以會被鑑定為真跡,是因為不靠譜的“量子檢測”;而問題最大的,是那個叫“中國書畫量子研討會”組織,完全就是偽科學。這幫人利用“量子”一詞大做文章,用偽科學矇騙大眾,為自己謀取不義之財,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全社會的譴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