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外賣行業的最終結果是怎麼樣呢?

財道


中國外賣行業的最終結果——淪落為廉價餐飲的銷售平臺。

首先,現在外賣平臺的配送費都不高,基本在每單6元錢左右。配送費不高的原因在於,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限。如果你點一個30元的餐飲配送需要30元,你認為消費者(正常情況)會買單嗎?而配送費用不高,也就決定了配送的體驗不好。你看餓了嗎、美團那些騎手的保溫箱就知道。是藍色的?是黃色的?不——是黑色的!

其次,外賣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它需要儘可能多的商家入駐,這樣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用他們的平臺。基於這個原因,他對入駐商家的要求必然就不高(雖然不斷的整頓)。而商家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賺錢,一波一波的優惠背後就是食材質量的不斷下降。還有一點很關鍵,有的商家事實上已經是隻做線上銷售,這樣的商家整體的投入會比傳統的餐飲業低很多,這樣一來更不害怕口碑等等的問題。

第三、外賣騎手的素質也決定了整個外賣行業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闖紅燈、逆行、超速是常見的,也有盜竊、強姦等等惡性事件。表面上是棋手的問題,實際上是外賣平臺管理的問題。根本上來說,是外賣平臺根本不想在騎手這方面多花錢,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整體的消費能力不高,更本支撐不起更好層級的外賣消費(這裡所說的是大眾消費)。

第四,無論你在餐飲實業做的多好,當你外賣依靠其他平臺(美團,餓了嗎),你的命運,至少來說你的外賣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裡(給不給流量他說的算),你就得按他的規則辦事。

所以,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洋快餐,那麼注重成本的情況下,寧願多花錢選擇自己員工配送而不是選擇外賣平臺。


跆拳道海帶


反正越來越貴,還是打電話好,我昨天打電話叫了一份早餐三文治,一杯奶茶,6元,包送到我店門口,如果在外賣平臺叫要18元,同樣的,也是一個三文治,一杯奶茶,整整差了12元,都有小票,只不過,6元那個套餐不能在線支付,只能餐到付款,小夥子來到我店裡後,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都可以,


一新與貓



外賣行業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肯定不會是單純的外賣平臺問題。


從兩個方面來討論吧。

第一:未來的外賣平臺會是怎樣的?

顯然,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都不會是外賣行業的終極形態。目前以外賣為主的平臺模式,僅僅是在外賣這個點發力;從長期來看,平臺型企業最終會包含外賣,鮮花,同城快遞,等等其他業務。實際上目前已經在向這方面發展了,美團,餓了麼已經在同城物流方面開始發力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將會持續發展的業務,最終平臺都會淡化目前以外賣作為主打的形態,而以其他形態取而代之。

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將來我們不但可以定外賣,我們同樣可以訂百貨,訂衣服,訂快遞,可以說,包羅萬象。


第二:未來的同城物流會是怎樣的?

就目前而言,同城物流,如美團,餓了麼,閃送,順豐急送等配送模式,採取的都是點對點的配送模式,對於短距離的配送暫時還是比較合適的,但是對於中長途的配送,顯然是有些力不從心。那麼,從長期而言,未來極有可能出現專門的微型地鐵通過四通八達的地鐵網,以專門進行物流的輸送。當然這不同於目前的城市地鐵,而是一種微型地鐵,通過簡單的拼裝,就可以實現點對點的快速運輸,無論颳風下雨,都可以保證穩定的遞送速度。未來的同城物流將是微型地鐵+站點騎手的模式。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平臺的中高層朋友看到我這個帖子。我這裡可以立個flag,

微型地鐵必然是未來同城物流的主流方式,現在如果能夠在這方面進行開發,在硬件層次解決問題,開發出微型地鐵系統,那麼在將來的競爭中,必然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雖然現在還八字沒有一撇,但是這是必然的趨勢。


結論:

外賣平臺的最終結果,是沒有了外賣平臺,取而代之的是綜合性的平臺。
未來的同城物流,必然是微型地鐵+站點騎手的模式。


張子曰


美團表面看起來不錯,實際上已經爛的不能再爛。別的地方不知道不說,就我自己做美團外賣的這個城市,凡是做的好的,排名靠前的,不是美團當地工作人員自己開的店,就是商家被美團當地工作人員幫忙所謂的設計規劃、抽成了的。因為他們瞭解,知道怎麼弄才能加分,更有權利決定商家店鋪的排名……!美團從一開始的搖尾乞憐跪求商家的加入、到中途的精心為商家設計的一個又一個陷阱,導致所有的商家陷入了越來越嚴重的不良競爭。都想著虧本也要堅持到最後,不成為倒下的一個就是勝利者。誰知道只有開始,就沒有結束…!現在更是離譜:不見兔子不撒鷹(跟美團工作人員沒有利益關係的商家統統靠後慢慢熬)可憐的商家起早貪黑、盡心盡力的勞累都以為堅持就是勝利、挺過去就有機會,不倒下就會迎來曙光。靠勞動賺錢善良的商家不知道各行各業都是有套路的,美團也不例外。美團公司要的是利益最大化,所有商家都最大付出、白白的幫他們打工是最好的……!失去了主動權的商家已經成為了待宰的羔羊。美團現在已經不愁沒商家,倒下一批會有新店填補。不過我相信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美團的爛制度和豪無底線的貪婪、終究會讓他們自食其果……!(時間會證明一切)。


獨步de狼88888


提到外賣,一般大家會想到美團,餓了麼,不知道國內還有那麼多平臺吧?


也不能說外賣市場被這美團和餓了麼全部壟斷,這也有其他平臺存在,比如說被“餓了麼”收購前的“百度外賣”,依然活躍在配送範圍小,外賣需求低的縣城區域。如果外賣平臺只和當地合作的話,比如和餐飲商家合作推出促銷優惠,還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的。


我認為外賣行業的最終結果到底是不是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平臺分割大部分市場,還要看其他互聯網企業有沒有意願介入..畢竟有了知名度的話,人們還是願意去嘗試的。像京東,這兩年涉足的領域就很多,從超市生鮮到線下便利店,感覺是在畫大餅,如果有一天京東也推出了外賣平臺,比其他平臺還要快,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實作為消費者來說,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一家獨大的局面,美團或者餓了麼最好在市場中抗衡生存。以移動支付為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相抗衡,這樣有利於維護市場的穩定,為消費者提供選擇的空間。之前的網約車平臺被滴滴打車一家獨大,以至於後來滴滴出事之後,滴滴取消了一段時間深夜約車的項目,很多人反應,晚上出門如果在網上約不到車,那就乾脆不出門了,因為出租車不好打到。有的人卸載了滴滴後就傻了,不知道還能用哪個平臺打車,從這可以看出完完全全地對一個平臺形成依賴,是很可怕的。


monkeyflowers


以前燒錢大戰結束後,就剩兩家美團餓了嗎兩家平臺存在。換句話說配送最輝煌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掙錢,現在價格都很低了,正常上班的話工資維持在四五六線城市四五千左右,一二三線能高一些,都是都建立在不能停,一直要跑其實真的很累都不說,安全問題始終是揮之不去的話題。

平臺一如既往的壓榨商家騎手,很多商家也都叫苦連天,騎手也都無賴,正在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不得而知!商家不上平臺人家都上了,自己不上心裡暗示肯定會比別人生意差,都是上了基本不怎麼賺錢,換句話說就是不上等死,上了血被吸乾慢慢死。

這種模式可以說是三雄爭霸,平臺商家騎手如果利益分配不均,想在創往日輝煌真的很難,甚至可能市場萎縮有人有可能。






霧滿天


美團上市,年40億訂單,1700億交易金額,市場份額59%,財報中餐飲外賣業務的亮眼表現,再次將整個行業推上風口浪尖。市場普遍認為該行業已進入格局穩定、小幅調整的穩定期,但可能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而關於整個行業的分析呢,有一篇報告的結論是這樣的:

1. 宏觀測算結果顯現利空,對餐飲外賣行業整體貢獻度達到90%以上的互聯網紅利正在消失;社會消費水平的拉動作用難有突破性成效。


2.中觀測算結果整體利好,餐飲外賣行業還有5000億市場留白待開拓,而開拓這些留白尚有12年的路要走。

任重而道遠,才是真正的現狀。過去,互聯網紅利效應是餐飲外賣行業的主要宏觀驅動因素。互聯網進程的加快確實為餐飲外賣帶來了巨大的紅利,但紅利效應也在逐漸的消退,互聯網下半場的格局將會變得相當不一樣。

互聯網紅利效應具有明顯天花板,互聯網因素合計貢獻佔比也從2014年的90.68%下降到2017年的73.95%,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和新生人口的迭代,餐飲外賣行業的互聯網紅利將逐漸消失,這樣一看,餐飲外賣行業的發展可能進入空窗期。

而能夠改變這種現狀的或許就只有技術吧,畢竟這是一個靠技術推動的時代。未來在無人駕駛自動配送模式替代騎手人力的技術更迭過程中,技術率先成熟並取得大規模應用的一方就有可能拔得頭籌,搶佔先機。


科技抱拳奧特曼


也就是在一線城市還可以


1.逃不開的成本問題

人的天性並不是懶惰,而是成本收益關係,否則不能解釋為什麼求偶、養育下一代、選擇居住地等的時候人類並不懶

配送成本。我們看東京和曼哈頓這些城市,確實外賣是很發達的,但是即使是美國和日本,多數城市的業態也不是外賣壓過廚房的。

美國人確實不喜歡自己做飯,但這並不等於這些人叫外賣。開車幾公里出去吃飯是很平常的,住在低密度地區的人,人力成本和送外賣小哥差不多了:按照機會成本計算,總是叫外賣讓別人開車過來,低密度居住區是不經濟的。

中國呢?長期來看不做飯會壓過做飯,這是經濟發展必然的趨勢,畢竟多數中國人是沒有外賣習慣的,不要用大城市做例子,還是強調一下本文說的是全國範疇。但是不做飯不代表叫外賣,經濟學上如果自己出去吃的各類成本高於外賣,那自己去就比較合適。一線城市可以做到,可惜目前多數中國城市鄉鎮都到不到這個標準。

來個簡單的比較:

--商家:堂食顧客是要佔用場地的,所以外賣部分本身包括的房租攤薄就變成商家部分毛利了,但是呢平臺費要支出,所以只要這部分能增加流水和利潤就可以了。

--顧客:多付出外送費了

--平臺:流水抽成

--送餐員:工資+業績提成

也就是說,顧客如果採用外賣,失去了在場地消費的機會成本,外加支付了外送費;同時節省了時間。可惜三線城市以下,目前節省的時間太有限了:這部分人吃飯的交通距離和等待成本很低。

我對河北比較熟悉,石家莊很多人都是要午睡加上回家吃飯的,到了廊坊滄州,回家也就是十分鐘。節省的時間遠小於外賣付出的費用,午餐晚餐外賣毛利之低,養不活外賣小哥的。雖然三線城市提成和利潤是按比例縮水,但是基本工資是沒法如提成一般大幅伸縮的。

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三線以下,一線城市意義上的外賣是不好進去的。活的好的都是高毛利的蛋糕、水果、酒。也許小城市未來中午,人們就不回家吃飯了,也開始吃吃快餐、下館子。但是形成外賣的壓倒性優勢,世界其他地方是沒見過的。

2關於調研的

我本人之前就是寫行業研究報告的,也是CFA。高票答案做的工作以前也涉獵過,我在這裡希望探討的是:作為研究員,這篇文章對於解釋外賣和自己做飯這一問題,力度不夠大。

首先是調查對象,百度、美團、餓了麼加起來的活躍用戶不超過兩億,這裡面還包括不活躍的和刷單的。選的調查對象一定是用外賣的,一下子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就被排除了;我們寫報告如果選擇的就是本來會用外賣的,當然數據顯示大家生活被外賣app改變了。這個問卷去四線城市做一下試試?對吧。

其次是意願。有錢人當然不願意做飯,但是有錢人的比例很小。用條形圖給人最大的錯覺就是好像收入分佈是平均的。實際上全國最富的1千萬人都每天不做飯,不好意思,他們也對市場貢獻不大,當然要是假設他們天天點麻辣大龍蝦蓋飯,也成。

第三。外賣行業仍在補貼。很難區分人們對外賣的依賴到底是因為方便還是因為省錢。多數人看到品牌餐飲用外賣比堂食便宜,當然是繼續用下去。如果不能從數據角度挖掘出人們選擇持續用外賣是不是因為補貼或其他什麼原因。那麼互聯網方便性的這個理由,並不穩固。

很多互聯網報告給投資人和公眾的幻覺就是形式一片大好,實際上相當創業企業死就死在這種氛圍裡了。如果討論的是全社會的趨勢,建議更隨機地挑選對象,並且告訴甲方:在調研的時候有多少人是直接拒絕的。


最後,關於科技發展

確實誠如有些朋友提到的,自動送餐成熟的話,外賣的成本會大幅下降。我倒不想反駁這項技術,只是認為如果自動駕駛可以的話,屆時是不是食品科學、物理空間也會有很大變化,大家直接買來某種自加熱產品說不定比現有餐廳還要美味;又或者說人們也許會更喜歡讓自動駕駛汽車把自己帶到餐廳;再比如ar、vr技術也許會徹底改變飲食。

所以假設其他工業和科技不變,憑空認為只有自動駕駛能突飛猛進,顯然對投資是不負責任的。二十年以後的事情,就要把握科技大趨勢。到時候外賣是不是壓過廚房,那是另外一個故事。

目前外賣替代的不是廚房,替代的是各大類配送服務。凡事用外賣公司數據和自己做飯說事情的,都小看這些公司的野心了。


家哥的商業評論


對於外賣行業發展,目前看來,美團和餓了麼兩家獨大,新的玩家進來並且生存下來的可能性不太大。

這個行業肯會越來越規範。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都存在著太多的問題,比如外賣小哥偷吃客戶的食物,顧客惡意差評、食品衛生、外賣小哥撞人等,這每一件都不是小事。

其實我一直覺得點外賣就算比堂食貴也是正常的,因為送上門是需要人力成本的,自己也獲得了方便,包裝費什麼的好說,有沒有有一樣。這也註定了不能比堂食高太多,太離譜了,消費者寧願多走兩步去店裡吃。

對於外賣平臺未來發展,不會走向統一,只會更加規範,配送會更加全面,不止是餐飲!

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點開本文,

情人節快樂!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海曾懷疑


外賣市場已經發展很久了,從早先的多家平臺共同競爭,發展到現在,已經只剩下兩家巨頭——餓了麼和美團,那麼最後鹿死誰手呢?

首先,外賣市場很大,不太可能出現完全壟斷性,就像阿里在電商界一樣,它沒有唯一性,這與騰訊有很大區別,社交具有相對唯一性,大部分人都用微信交流的時候,你就很難用其他的。但是外賣市場不一樣,只要你準時送餐,只要一點小優惠,自然會有很多人倒頭,也就是說,外賣行業的客戶粘性不高。

其次,美團最近也要上市,也是不缺錢的主,餓了麼背後是阿里;阿里強在資金題量大,支付寶入口,而美團則是這個領域的傳統強者,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二者目前都沒有完全擊敗對方的硬實力,在資金實力方面,餓了麼並沒有太大劣勢。

再次,雖然餓了麼的市場份額要低於美團,考慮到餓了麼已經收購了百度外賣,也就是說美團和餓了麼實際上沒有多大差距。這還是早先的數據,自從阿里收購了餓了麼以後,介入了支付寶,餓了麼的市場份額還有一定的上漲。

最後,就服務來說,二者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性,這種競爭態勢還將會繼續很長時間。因為這個市場夠大,任何一方都不會輕易認輸,如果哪一方做的不好,就可以隨時引入新的資本和管理層,然後重新打價格戰,吸引客戶,沒有盡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