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沭陽:戰火中走出的伉儷,相濡以沫70餘年

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和她為了祖國的勝利一同出生入死。和平年代裡,她和他相濡以沫相伴餘生。結婚70多年來,他們經歷苦難,養大7個兒女,換來幸福生活。沭陽有一對從抗戰烽火中走出的伉儷,他們是96歲高齡的範延道和94歲的王丙貴老人。

在沭陽縣江南人家小區,範延道和王丙貴兩位老人的兒女,每個週末都會過來看望他們。老母親王丙貴今年94歲,老父親範延道今年96歲。因為年歲大了,老父親已經有些記憶缺失,常常忘了來的人是誰。但是,當兒女問起老父親當年參加抗日戰爭的故事,老人總會唱起一首老歌。


沭陽:戰火中走出的伉儷,相濡以沫70餘年


雖然範延道爺爺偶爾意識不清醒,但是王丙貴奶奶的身體卻還不錯,對往事記得比較清楚,她說,自己和老伴算是青梅竹馬。自己很小時父母就去世了,一直生活在舅舅家。而此時,範延道爺爺也因為父母去世早,來到王奶奶的村子生活。王奶奶十五歲那一年,在堂哥的介紹下加入了地下黨。

妻子 王丙貴:“想入黨,為什麼呢?向前進,沒有爹媽誰疼你啊。這就是親爹親孃,共產黨就是好的。開會要麼在田地裡計劃計劃,趴在哪個墳頭計劃計劃,都是提頭乾的。”

而此時的範爺爺已經參軍,同是一個村的,互相又認識。所以,王奶奶首先動員範爺爺入黨。

妻子 王丙貴:“考驗多天,考驗以後也可,老實。”

就這樣,範爺爺在王奶奶的介紹下入了黨,那時候,已經參軍的範爺爺開始在淮陰、連雲港、漣水等地參加戰爭。據範爺爺的二兒子範加銀回憶,父親年輕時經常會說起戰爭時的事情。

二兒子 範加銀:“其中一次戰鬥中,他是機槍班班長,聽見敵機在空中扔下的炸彈嗡的下來,圩子土牆都砸趴下掀起的浪,把他人和泥土全部埋起來了。十來分鐘之後才掙扎起來。用手把泥土扒開,把機槍扒出來,擦擦機槍繼續打。”

父親在部隊裡一直是班長,衝在戰鬥的最前線,多次九死一生。

丈夫 範延道:“天上炸彈掉在身邊,到跟前捧起來就扔了。”

妻子 王丙貴:“一打槍,槍子來了,口袋上放洋槍,槍子打洋槍上了,身上沒有傷,打這多仗身上沒有受到大傷。”

範爺爺參了軍,王奶奶也沒有閒著。在當時淮陰的一個部隊工廠為戰士們做衣服。後來淮陰被日本人侵佔,她和廠裡的幾百號人一起撤到山東。在山東一年後,聽說家鄉軍民一心,抗日戰鬥打得激烈,王奶奶決定跟著部隊回當時的淮陰。

妻子 王丙貴:“身上揹包各樣東西,廠裡那些東西都綁在腿上,腿都累爬不動了。我胖那時候,都跑不過別人。跑過來嘴上血疙瘩這麼厚,腿腫這麼粗,不能走了。到地點不能跑了,跑了120里路。”

1945年初,王奶奶作為一名衛生員走上了抗日的戰場,在槍林彈雨中救助傷員。範爺爺和王奶奶都隸屬於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三十五旅,只不過一位是醫護人員,一位是前線戰士。1949年,新中國成立,範爺爺和王奶奶退伍後結了婚。

妻子 王丙貴:“是我家裡叔伯嫂子介紹的,他也是為了革命在外這麼些年,我也為了革命,到最後回家了再想自己(結婚)的事。(互相)又知根知底呢,窮人對窮人啊,對不對。”

參加抗日戰爭,為抵禦侵略奉獻自己的熱血。新中國成立後,範爺爺和王奶奶都很慶幸對方還活著,本就是青梅竹馬,在親戚的介紹下,已經二十多歲的兩人走到了一起。然而在那個窮苦的年代,小家庭的生活也很艱苦。

妻子 王丙貴:“窮不嫌窮,醜不嫌醜,同心合意。一把筷子捆在一起才能好,一把筷子散開來,肯定過不好。”

王奶奶退伍後,部隊決定給王奶奶物質獎勵,讓她的生活有保障,但是王奶奶一心只想繼續為祖國出份力。

妻子 王丙貴:“那年給千把斤糧食,我不要,我想工作。(叫我)去華南,華南有什麼好處啊,不識字我也不想去。”

小兒子 範加權:“那時候是饑荒時候,一千多斤糧食能救很多很多人的命,包括自家都是沒有糧食吃的,她也沒要,自己來家想辦法過生活,地方政府安排她工作在糧行。”

而範爺爺則當起了生產隊的隊長,甚至為了大家,捨棄小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在為村裡的鄉親忙碌著。

小兒子 範加權:“莊上有個老人走了,經濟條件不好,沒法辦喪事,因為沒有棺材。還三十年晚,第二天大年初一,找到我家父親,父親到別的地方借壽材,給他喪事辦了。”

範爺爺一心只為“大家”,而自家的三個兒子、四個女兒都指望王奶奶一個人。

妻子 王丙貴:“上面下來大白菜我們都撈不到吃,緊著別人吃。我給孩子們帶下田,弄山芋葉子來家熬著吃,我沒吃過救濟糧食。回家餵奶,餵了奶還要下田。”

但是再苦再累,同為黨員,為了支持範爺爺的工作,王奶奶從來沒有怨言。

妻子 王丙貴:“你是老百姓,我是黨員,老頭當隊長。我家二閨女說,媽媽,人家都攤到(救濟糧),我們家攤不到,我說丫頭不礙事,巴過荒年就好了,給別人吃。”

日子在平淡如水中過著,夫妻二人合力同心,終於將七個孩子撫養長大,孩子們在父母的影響下也都成為了黨員,家家過上了好日子。父母曾經的辛苦,孩子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現在不僅把老人接到了城裡照顧,家裡還特意貼了一份家訓,要求子孫後輩不忘艱苦,盡心孝敬。家裡的二嫂,365天24小時全天照顧老人。

二嫂 李紅琳:“(公公)夜裡三四點鐘起來吃一遍,吃過褲子換了,吃過睡,睡到8點,再吃第二頓早飯。我就一夜睡兩三個小時,我睡眠少,精神好。他們以前對我們付出太多了。”

兒女們懂事,當地政府也每年給兩位老人送來慰問,家裡的紀念章、勳章老人常常拿出來看看,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王奶奶說,苦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生活就倆字,幸福。

妻子 王丙貴:“(以前)我也不落他後,他也不落我後,窮沒怕窮。(現在)也過出來了,現在享福了。天天做夢還去部隊玩呢,他(範爺爺)那天做夢還喊操呢。”

從戰爭歲月一路走來,歲月記錄下這對烽火伉儷的傳奇,聽了他們的精彩故事,我們祝福老倆口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也向他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