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都挺好》裡的留學生大哥在美國的情況真實嗎?


正好這幾天和紐約老同學討論了這個問題,下面是我的發言:

平心而論,我覺得是這樣的。《都挺好》電視劇是根據阿耐2007年第一版《回家》和2012年的升級版《都挺好》改編的,那那個大哥應該跟我們是同一代的。電視劇裡的確把他寫得太慘了,平均而言,像他那樣的雙名校畢業、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在硅谷即使不大富大貴,年總收入20、30萬美元很正常,根本不需要他小妹幫他在上海安排工作。

不過,我們這一代留學生(如果沒有及時海龜的話)的確錯過了中國前三十年(特別是進入世貿之後的那15年)的超高速的發展。如果蘋果跟蘋果、橘子跟橘子相比,跟我們留在國內的同學相比,特別是跟CS、金融專業的相比,特別在北上廣深的話,平均而言,國內同學積累的財富超過我們。

如果當年,我們在拿到碩士學位、工作幾年之後在2000年之前回國,特別在北上廣深的話,大概率而言,積累幾千萬人民幣的財富不是天方夜譚,就像《都挺好》中的明玉。當然回國之後,過什麼日子是another story,優劣高低,就見仁見智了。

之前在網絡上看到好幾個段子,如北京人賣掉四合院版,上海人賣掉花園洋房版之類的後悔到吐血的段子,其實是最無聊的!那些段子把好像人生目標歸結到只有一個——錢。

其實,人啊,所有的人,起點(生)和終點(死)都是一樣的,區別是人生旅程中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我們大可不必後悔,出國的目的本就不該純粹是為了賺錢(如果單為賺錢的話,去非洲、東南亞賺大錢的機會比歐美要多得多,國內前二十年更多)。出國的目的就人生旅途中看不同風景的,享受的是精彩的過程吧……

我留在國內的老同學中,已經有四個去世了,近幾年回國和老同學相聚(相信你也有同感),我們至少比國內同齡的老同學看上年輕十歲,狀態好得更多……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都挺好》裡大哥蘇明哲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在那個時代來說是IT行業一流的人才,但是由於只是一個窮學生出身的他並沒有趕上創業最好的時期。


在劇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明哲也是結婚比較早的人,肯定是沒有先去創業,而是結婚然後在公司按部就班的上班,然後就是買房子,在美國要一套明哲和吳非那樣的別墅肯定要不少錢,而且還有了孩子,這樣一來開銷也很大,就沒有精力財力和時間去創業。在美國白手起家,以明哲的性格不可能。但是有沒有財力去支持明哲,所以就只能維持現狀。



隨著時間得過去,明哲也老去,就如吳非所說,以現在明哲的學習效率肯定趕不上年輕人,新興人才的崛起競爭的激烈,只能是優勝劣汰,明哲這樣老一輩的人才勢必會被淘汰。同樣的工作效率,新人也會比老一輩的工資待遇低一些,那麼公司肯定會選擇新人加入。

性格也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以明哲的性格你們覺得他會成功嗎,一個總是打腫臉充胖子的人能成什麼大事,從明哲的愚孝就可以看出明哲也只適合過過小日子,上上班帶帶孩子,在現實面前他還不如吳非更能看的清。




再者說,明哲只是在劇中一個特殊的個例,無巧不成書嗎。如果不安排明哲丟掉工作,怎麼回國,怎麼會有三兄妹這一臺戲。

按照明哲這個人物的設定,能有如今和吳非一家人團團圓圓生活就不錯了,對他要求再高點恐怕他承受不住。

所以明哲在美國的生活狀況還是挺真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