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

穀米


我們先來說品級,清代總督是正二品的官員,但是因為一般會加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而兵部尚書與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是從一品的官員,所以總督一般是從一品。

我們再來看提督,提督是從一品的武官,另外,邊防將軍,比如年羹堯的杭州將軍,還有八旗的都統(都統並非旗主,而是各旗中最高的行政長官,一般旗都統不是本旗人,旗主才是),這些都是從一品。

也就是說從品級來說,總督與提督都是從一品的,這個是相同的,不過明清的官制,同品級的文官是要高於武官的,所以品階是一樣,但還是總督要大一些,地位自然也要高一些。

那我們再看總督與提督的實權,總督是清朝地方上的最高長官,管轄著一省或者多個省的軍事、內政事務,清代共有八大總督,比如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另外還還有管漕運的漕運總督,還有管河道的河道總督。

各個省的最高長官叫做巡撫,負責本省的軍事、內政事務,巡撫下面有兩司,分別的布政使司,也叫做藩臺,這個是負責內政的,還有按察使,也叫做臬臺,這個是負責刑名的。

提督的全稱叫提督軍務總兵官,一般分為水師提督和陸路提督的,是各省綠營的最高長官,而邊防將軍是各省八旗營的最高長官。

我們可以看出,提督就是各省綠營的軍事長官,而總督和巡撫都負責管轄各省的軍事,所以提督是要受總督和巡撫的制約,總的關係是,總督>巡撫>提督,當然這三者並不是絕對的上下級關係,但是從地位和權勢來說,確實是這樣的。

但提督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九門提督,也叫步軍統領,這個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是提督中地位最高的,還是能和直隸總督相提並論的,比如隆科多就擔任這個職位。


歷史簡單說


還記得過去,我們常在電視劇中聽到“兩江總督”、“九門提督”、“廣東水師提督”這樣的古代職位,那麼清代的提督和總督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總督”這個官職產生於明英宗正統年間,在明憲宗成化年間成為正式官職,但直到清代才成為固定官職。總督是文臣職位,是替朝廷鉗制武臣並管理地方的封疆大吏。本文所探究的清代的總督,品級為正二品,屬於地方上的最高行政官員,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制臺大人”。筆者需要說明的是,清代往往有總督兼任兵部尚書的習慣,兼職的總督品級比普通的總督高,從正二品升為從一品。


總督要協調各省軍政,統一事權,防止武裝割據,因此往往管理著省內的行政、經濟、軍事三大事項,有的總督甚至可以管轄多個省份,比如湖廣總督可以管理湖南、湖北兩省;閩浙總督可以管理臺灣、福建、浙江三省。因此,總督的出現實際上也體現了明清對中央集權的加強。

根據《清史稿·職官志三》的記載,總督有責任安撫百姓、統轄文武官員、監察吏治。清光緒34年時(1908年),清政府撤除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奉天將軍的建制,將他們的轄地分別設為黑龍江省、吉林省、奉天省(遼寧省),這就是東三省的來歷,然後再設置“東三省總督”一名,這是清朝在滅亡前最後增加的一個總督職位。




“提督”則是武將的官名,正式稱謂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是清代各省份綠營官兵的最高統帥,品級為從一品,高於普通的總督。既然是武官職位,提督自然是以帶兵為主要職責,這一點就與總攬軍政的總督完全不一樣。

自宋朝以來,朝廷鑑於“安史之亂”的前車之鑑,為了防止地方武將形成割據,往往設置文官分其權。明清兩朝也基本上延續了“以文制武”的格局,所以提督的品級雖然高於總督,但仍然要受總督的節制,聽調和聽宣。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總督的權利遠遠大於提督。

另外,從康熙年間開始,由於清朝消滅了割據臺灣的延平王鄭經,順勢將臺灣地區的水陸軍隊分配給福建的陸路提督與福建水師提督管轄。由此可見,提督的職責與今天的軍區司令比較類似,但又有區別。


由於不同省份的地理環境不同,有些沿海省份配置有水師部隊,所以提督也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有清一朝,共在全國設置了12位陸路提督與3位水師提督(清朝的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以及長江水師提督),比如在鴉片戰爭中與英軍搏殺的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


世界人文通史


提督和總督雖然都帶著一個督字,但是卻是文武殊途,總督是文官,掛兵部尚書銜是從一品,普通的總督是正二品,而提督是武官的從一品。表面上看,提督和總督平級,甚至於比沒有掛兵部尚書銜的總督還高半級,但是清朝的制度沒有這麼簡單,不能單純以品級論高下。

首先,清朝以文馭武,同樣品級下的武官甚至於要給文官行禮下跪。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提督是要給總督行禮的。

其次,總督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統攬一省乃至於數省的民政、軍務和經濟,是真正的封疆大吏。而提督僅僅是一省綠營的最高指揮官,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就其職權範圍來說,顯然也是被總督轄制的。並且提督僅僅是綠營的最高長官,而在重要的省份往往還有駐防八旗,以將軍為統帥,這就又削弱了提督的威權。

但是有一個提督是特殊的,那就是京城的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的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因為在天子腳下,所以上頭並沒有總督,也不是綠營的統領,相反,九門提督負責的是京城的治安和京城九門的防務,這個職位至關重要,往往都是由皇帝的親信大臣才能擔任,可謂是千金要職。雖然和普通的提督一樣都是從一品,但是九門提督因為深受皇帝信賴,又是滿洲親貴,往往能夠和總督、大學士們分庭抗禮,可以說是提督中的戰鬥機了。


經史通義


要了解清代總督、提督二者間的地位,及權力大小,就必須釐清這二者設置情況和職掌權限。以下就根據相關史料,有關總督和提督的設立情況、職掌範圍的記述,來分析這二者的關係及權力大小。

清代幅員遼闊,卻只設了總督八員,從官員的數量亦可見其地位之重要。清代總督是統轄一省或數省的封疆大吏,是該轄區內的最高行政長官和武裝司令,其轄區內的巡撫、提督等以下文武官員都要受到總督的節制。

總督權力之大主要體現他對轄區內軍政大權的控制,按規定,總督不僅節制轄區內的提督、總兵及其所統轄的軍隊,還可以管制巡撫所率的直屬部隊。除此之外,總督還有自己的直屬軍隊。單憑這一點就可知,總督的權力遠甚於提督。

提督是個武職,統帥一省的綠營兵。按清代制度,綠營兵是分省建制的,佈防在全國各省,中央沒有統一領導的機關,各省的綠營兵都由總督節制,並另設提督直接統率。而不設總督的省份,一般提督是由巡撫兼任,統領該省的綠營兵。

綜上可知,清朝的總督和提督,總督的權力和地位無疑要遠大於提督。


與書居


  清代總督和提督我們可以比較下。

  先看品級。

  總督又稱制臺,制軍,大帥。是地方最高首長,品級為正二品。但多掛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者,為從一品,大學士銜者為正一品。有清一代長期設置八位總督。

  提督又稱軍門,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是各省綠營(清朝國家常備軍)最高主管官,品級為從一品。清代長期設置十多名陸路提督,三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長江水師提督)。

  從品級上看提督高於總督。

  再看實權。

  總督負責一省或多省的軍事行政經濟民政,側重管軍。是真正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封疆大吏。尤其清晚期,總督的兼職越來越多,權力也越來越大。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更是權勢煊赫。

  提督是清代兩支常備軍八旗、綠營(清入關後收編的明朝降軍,招募漢人編成的漢族軍隊)中綠營的駐防首長,單純的軍事首長,可以類比以前的大軍區司令員。提督一般由漢人或出身漢軍旗的人擔任。

  與之對應的滿洲八旗也分駐全國重要城市,駐防的八旗最首長是將軍,如江寧將軍、杭州將軍等,一般設在總督駐地,對總督有監察、監視制約的作用。

  而提督可以看做清廷為管理漢地省份,以防止地方漢臣大員獨攬大權。

  這裡多說一點,漢軍在清代有漢軍八旗和綠營。漢軍八旗原稱綠旗兵,由清廷直接掌握,相當於中央軍,綠營則分駐地方。而且漢軍八旗大約兩萬多人,綠營規模保持在幾十萬。

  提督雖然品級較高,但總督卻有節制一省或多省軍務的職權。在實際職權上,提督受總督節制,總督是高於提督的。甚至提督有時還會受巡撫節制。朝廷的本意就是使總督與提督兩者之間不完全是上下級關係,讓兩者互相制約和平衡。兩者雖然地位基本差不多,但較實際權力卻是提督要遜色很多。前面說過,清晚期,總督的權勢更是提督無法企及。


趙燕雲


提督是省一級的最高軍事長官,按職責又可以分為陸軍或水軍提督,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陸、海軍司令。與提督相對應的是巡撫,主管的是一省的文事。

總督可以管轄多個省份,並且是文武全管,也就是相當於若干個省份的提督和巡撫。如果總督下轄的省份有巡撫和提督,那麼總督可以對其發號司令。比如直隸總督,清朝九大總督中的魁首,主管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的軍政事務。

顯然總督要比提督地位高的多,權勢也大得多。


孫博士侃歷史


清朝的總督和提督都是沿襲明朝的,但又有新的變化和發展。

清朝的總督是地方的最高長官,管轄一個省或者兩個甚至三個省,綜理軍民要政,也就是軍政一把手。從品級上說, 為正二品。但一般而言,清朝的總督還要加尚書銜,如兵部尚書,或者是都察院御史。因此,總督一般都為從一品,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此外,清代的總督中,還有管轄專門事務的,如河道總督管理治河,漕運總督管理漕運。

提督是提督軍務總兵官的簡稱,是一個省的高級武官,節制全省武裝力量。提督之下分別設有鎮、協、營、汛各級,下屬有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等官員。清末建海軍時,海軍中也設有提督。

提督的級別一般為從一品,與總督、巡撫並稱封疆大吏,但要受總督節制。

因此,總督和提督相比,顯然總督地位更高,權勢更大。


聶作平


清朝時期,特別是清中晚期,一般情況下,總督為一省或數省軍政長官,為從一品銜,或正二品。提督一般為從一品,為一省或數省仍至部分全國軍務首領,通常情況下,武官受文官節制,提督受總督節制。

但也有特別的提督,其地位大於或平等於地方總督,如京城九門提督,北洋海軍提督等,要分情況而論,並非所有總督都大於提督。打個比方,廣東省委書記相當湖廣總督,北洋海軍提督相當海軍司令,你們說,廣東省委書記節制得了海軍司令嗎?

看了本平臺所有網友的回答,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總督大於提督,這是不全面的回答。

至於那些省內巡撫,官街一般為從二品,主管民政,而提督主管軍事,一般情況下,巡撫與提督沒有互相節制關係,兩者受總督節制。很多回答者說提督受巡撫的節制,實際上是錯誤的,這些人根本就沒搞清楚清朝的官場關係,大家看了不少清代電視劇,你們看到了哪個提督給巡撫下跪的?

京城九門提督與北洋海軍提督不受哪個總督節制,直接受清朝的朝庭節制,其地位略高於地方總督,比地方巡撫地位大得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file_sign": "e1d009963fb8809e006a6ab8d1705aa9\

用戶創維


清朝總督是地方最高級長官,正二品(若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地位高於巡撫,管轄一省或多省。其作用是用文臣壓制武將,協調各省、各府的關係,統一地方事權,便於中央控制地方政府。

清朝提督為武將官職,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陸官兵。提督一般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長官,官階從一品,是封疆大吏。

從職權上看,提督總管軍事,總督卻有最後的決定權,而且總督是文官,而提督是武將,中國政治官場上一直有文官壓制武將的情況,文官的地位遠遠高於武將。

所以總督地位高,權利大!


Sylar弈


不考慮加銜的話,在清代提督的品級是要高於總督的。但是實際情況兩者的地位卻往往是相反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看下清史稿,總督的職責是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也就是說總督掌管一省或數省的軍政大權,節制轄區的文武官員。在清代,總督本身的品級是正二品。提督,從一品,地方最高品級武官,節制一省的綠營官兵。注意他能管的只是綠營,清代很多省份都有以八旗子弟為兵源組成的“駐防八旗”,提督是沒權利節制他們的。在一些沿海或沿江區域,則設有水師提督,如廣東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長江水師提督等。

我們看到,作為地方武官性質的提督,制度上是要受總督節制的,但正二品的總督如何節制從一品的提督呢?很好辦,加銜,用現在的話說就叫做“高配”。所以清代的總督都會加兵部尚書(從一品)和左都御史(從一品)銜,以節制提督。 有個例外就是九門提督,九門提督負責京城內城九門的防務,接受中央政府直接領導,不受總督節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