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影片《天下無賊》表現的是一個有情有義、浪子回頭的故事,是人性中善與惡的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鋒,是沉睡心靈深處的良知被喚醒,並以血的代價尋找心靈家園的一次長途跋涉,是一趟重建人類尊嚴的艱苦旅行。與馮小剛導演以往影片的幽默與詼諧風格不同的是該片的風格趨於悲涼和虛無。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他人即天堂 他人即地獄

《天下無賊》首先一種基調便是人性的“悲涼”。電影有時無疑可以承當一種麻醉和止疼的良藥。“如果說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是一個乾淨的世界,那我就沒有任何必要去拍這部電影。因為觀眾看電影是去買醉的,他花錢在電影院裡待這一個多小時,就像喝了一杯酒,有點讓你暈乎的麻藥,有點快感。因此我也可以說,這部電影不治病,它是一針麻藥,它僅僅止疼,不解決任何問題。”馮小剛這樣謙卑的話語裡其實透漏的便是一種心底的涼意,一種同情,一種悲憫情懷。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影片中劉德華飾演的王薄這一人物形象極好的擔負起了導演抒發的這種情懷的對象,雖然王薄看起來很瀟灑狂放,但實際上心裡對盜賊世界失去希望了,他做了一場又一場的秀幫傻根圓“天下無賊”夢,但實際呢?天下還是有賊的,他騙過了傻根,但他騙不了自己,所以他在戲裡的臺詞是很冷很尖銳的,一切都說明了他的失望,最後他在和人打鬥時死了。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這部戲裡的確有喜劇成份,但是如果觀眾透過這個故事看本質,更多的可能就是經過反思之後體會到的那種悲涼之感。導演的悲憫與同情,是與同名小說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後的對弱勢群體和邊緣人群的良心關注,傻根無疑是這類人群的代表,影片裡到處是賊,而淳樸憨厚的傻根卻始終願意相信“天下無賊”。這是一個多麼易碎的好夢,一個多麼容易破滅的理想。應該說,這是一個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形象,雖然在現實中是不會碰到的,但卻寄託著一種美好的理想與願望,是對人類靈魂深處那種美好而又單純想法的呼喚。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大音稀聲 大象無形

《天下無賊》另一種基調便是理想的“虛無”,導演有一個“天下無賊”的信念,這是不僅是傻根的一句夢話,同樣是導演演繹編劇的和自己所要表達的一種理想與夢境,可正是這句夢話竟然成為片中兩個賊呵護的對象,沒有讓傻根從夢中醒來,導演與作為觀眾的我們亦是如此。在這次艱難的旅途中,痴人說夢的境界最終改變了兩個盜賊——王薄和王麗的命運,重新作出了他們的人生抉擇。也許只有讓他們付出那樣慘痛的代價才能救出人性中沉睡的人們,也許只有讓這種悖反刻骨銘心才能讓你可以不相信“天下無賊”,但卻讓你不能夠懷疑善良和真誠的力量。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同樣的虛無色彩也表現在故事背景上,那是一片高原,那片高原,是行走很久都沒有人煙、有狼會在夜幕裡出現、有宗教精神支撐人類生存的荒蕪所在。但馮小剛將其中發生的故事處理得很實在:一個農民、一對情侶(一個即將成為母親的女人)、一夥賊、六萬塊錢、一列火車,所有這些可用數據表明的元素可以進行無數種組合。馮小剛懂得把握住其中關鍵的那部分,一個空間的邊緣、一個人性的邊緣。高原上奔馳的那列火車就像一個空中樓閣,映射著凡世的熱鬧,又充滿出世的可能。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火車開過的也許是所有馮小剛作品留下的烙印,生活的現實與美好、小人物的辛酸與尊嚴、愛情的堅貞與脆弱,還有理想的卑微與偉大。這一切卻又在列車駛向心靈家園的途中漸趨豐盈和美麗,善良和虔誠的信仰又漸漸被救贖回來,重新築起良知與尊嚴的烏托邦大廈!

天下真能無賊?馮氏賀歲片彰顯理想社會!

導演用兩種悖反自身創作風格的手法昭示了人性中的種種側面,從中心走向邊緣,又從邊緣回到了現實,一次跋涉和旅行實際上是人生的整個過程,在希冀美好的信仰裡關注的不只是弱勢群體本身,更重要的是對人性那份純潔和虔誠的頂禮膜拜,對自由情感和簡單心境的細膩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