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2019年,是華語電影創造歷史的一年。

2月柏林電影節如期舉辦,作為與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世界三大電影節的盛典,柏林電影節代表的不僅是表演藝術的無上榮譽、更是電影藝術的最高水平。

此前鮮有華語片在柏林電影節嶄露頭角。

除了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拿到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三十年來,也只有張曼玉跟廖凡掀起過波瀾。

但今年華語片卻創造了奇蹟,這部作品同時獲得最佳男、女演員兩座銀熊獎,在柏林電影節的半世紀曆史裡也屬首例。

這部電影正是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導演王小帥,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之一。

此前,其處女作《冬春的日子》被BBC評為世界百部最佳影片之一,之後《十七歲的單車》、《青紅》、《闖入者》更是一再摘得國際三大電影節的提名。

在以往的作品裡,王小帥的作品有著很深的個人特質。

但這次王小帥卻摒棄了特質,將時代跟個人的衝突對立淡化,採用了一種極簡、柔情的方式展現時代印記。

儘管那個時代有傷痛、有悲憫,但他卻冷靜而剋制的以一些定格跟遠鏡頭拍攝,就如一個旁觀者,只是目睹著時代洪流、人情冷暖的發生。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影片劇情所圍繞的是兩個家庭的愛與痛。

原本親密無間的兩家人因一場意外而疏遠,最後不得已在時代洪流下各自離散,但在經歷了人生的起伏與兜轉後。

幾十年後終於放下了心結,重新選擇了諒解與真相。

關於愛的片段影片體現在了一幕幕和諧場景裡,年輕的劉耀軍(王景春飾)和沈英明(徐程飾)本是摯友,在一個廠子上班同時也是鄰居。

兩家人平時無事經常聚在一起,把酒言歡、縱情高歌,縱沒血緣卻比親人親近。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在長輩薰陶下,他們的孩子從小也是親密無間的夥伴。

但這一切的美好卻被一場意外所打斷;劉耀軍的孩子劉星在一場意外中淹死,而這一切跟好友兒子沈浩的慫恿脫不了干係。

在此之後,劉耀軍整個家庭都瀕臨瓦解,儘管劉耀軍沒有責備對方的意思,但他們兩家卻有了難以修復的裂痕。

尤其此前劉耀軍妻子王麗雲(詠梅飾)曾懷過孕,但卻被身為計生辦的主任沈英明妻子強行打掉了。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這事雖讓兩家心有芥蒂卻沒因此鬧翻,畢竟當時劉家還有劉星。

但現在家裡唯一的獨苗也因沈家而死,恨的種子也開始在兩個家庭裡蔓延生息。

這種恨並非是仇恨、埋怨,而是一種執念。

是諒解後也無法正視、關係更難以破鏡重圓,因為兩家人內心已有溝壑,一種無法抹去、無法修補的溝壑,所謂重歸於好也只是表面敷衍。

為了逃離這種尷尬,為了離開傷心地;劉耀軍夫妻不聲不響的搬遷到南方,找到偏遠小鎮落腳逃離悲痛。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一場時代下的悲劇,讓兩家人各奔東西。

在這幾十年的兜轉中,看似塵封的記憶卻一直刺痛著兩家人的神經。

期間劉耀軍夫妻收養了一個孩子,給他起名也叫做劉星(王源飾),他們一直將他當親生孩子對待,但在孩子心中自己卻始終是個替代品。

最終免不了以孩子離家出走收場。

一夜之間劉耀軍夫妻又被打回原形,他們試圖逃避悲傷假裝美滿,但到頭來還是無依無靠的孤家寡人。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與此同時沈家的日子也並不好活。

鉅變之下沈浩始終活在自我掙扎裡,儘管父母對此事三緘其口、儘管劉家也沒有責怪之意,但這種錯誤卻讓沈浩無法自拔、幾十年間活在自責的陰影裡。

另外又發生了一場錯亂,讓原本離散的兩家再次捆綁到了一起。

沈英明的妹妹茉莉(齊溪飾),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出國前她勾引了劉耀軍發生關係,試圖懷上他的孩子來彌補沈家人的虧欠。

至此兩家人的關係越發錯亂別無頭緒,而劉耀軍夫妻的關係也開始走向了危險邊緣。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細膩的筆觸、極簡的刻畫,影片用三小時的篇幅講述了兩家人在時代變遷下的浮沉與掙扎。

就是這樣一部華語少見、精神飽滿的佳作,上映後卻遭遇票房滑鐵盧,上映一週排片僅剩4%,如果不出意外不久就要告別院線了。

一部真正的華語之光,卻只有一週的生命。

說到底還是文藝片生存艱難,尤其營銷不足的情況下就只有被壓榨的命運。

最終觀眾甚至不知道有這部佳作,影片就已下映了。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但這部極具時代性的佳作,不應該被埋沒。

首先影片所聚焦的時代背景,對華語電影就是一種推動,再者在表達層面,影片更是創新性的採用了時間交叉跳躍的剪輯。

這種方式也使得影片最大化的保證了細膩度,而對時代悲劇的解讀上、對人心冷暖的刻畫上,也更為的真實豐滿。

另外對於時代的磕絆變遷,作品也沒有通過製造矛盾去推動,而是選擇了隱忍,用細膩的筆鋒跟演員的演繹去詮釋。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在表演層面,王景春跟詠梅更是將人物刻畫到了骨子裡。

一舉一動、雕琢打磨,卻完全看不出表演的成色。

尤其對於傷痛的表達,兩位演員沒有悲天憫人、嚎啕哭喊,而是將痛化作了細節,用一個又一個舉止、一場又一場的著墨來詮釋角色的悲慘際遇。

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影后頭銜,實至名歸。

另外其他配角也是融為一體的自然,這種現象到了王源身上也沒有改變,其詮釋的人物精準幹練,雖著墨不多卻記憶猶深。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大獎的華語電影之光

對於這樣一部帶有時代疤痕、社會變遷的作品,導演摒棄了煽情,選擇了剋制與隱忍,來呈現角色的人生悲歡、歷史慘案。

從始至終鏡頭都只是旁觀者,充當時代的眼睛。

所以在影片一次次看似傷痛彌合的時候,閃回記憶又觸碰到神經,他們幾十年間試圖和解,但記憶總將他們的傷痛吞噬。

無法癒合的傷口,無法直視的慘案。

最後看似相互原諒的大結局,但實際上心裡的傷疤始終都在。

而所謂的地久天長,也不過是假裝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