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稱為中學 這座監獄卻稱為大學

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稱為中學 這座監獄卻稱為大學

戴笠掌管軍統期間,曾經設置了3所秘密監獄並被分別以“小學”、“中學”、“大學”指稱。其中,重慶望龍門看守所稱為“小學”,白公館、渣滓洞監獄稱為“中學”,規模最大、管理最嚴、關押人員級別最高的息烽集中營則被稱為“大學”。

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稱為中學 這座監獄卻稱為大學

抗戰期間,遷移此地

息烽集中營之所以建立,是因為軍統過去在上海、南京一帶逮捕的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太多。這些人本來囚禁在南京的“軍人監獄”。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寇大舉進犯,南京岌岌可危,但監獄裡的這些人既不能殺,也不能放,只好集中轉移,先後遷至武漢、益陽。1938年11月,又轉移到貴陽息烽關押。

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稱為中學 這座監獄卻稱為大學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息烽集中營面積約2平方公里,坐落在息烽縣城南的崇山峻嶺之中,營外有城垣式的圍牆,在山坡上起起伏伏,可謂壯觀。這裡一方面因為貴州遠在抗戰後方,又處在山林掩映之中,地點十分隱蔽;另一方面則因為此地距貴州省會貴陽不遠,且在黔渝公路上,交通方便,易於控制。

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稱為中學 這座監獄卻稱為大學

防守嚴密,重兵駐守

為了確保息烽集中營的絕對安全,軍統在這裡設立一個裝備精良的特務大隊,在附近建立重重崗哨和碉堡,任何人不得隨便進出。附近的息烽縣城縣長和各鄉鎮的鎮長全部由軍統特務和外圍分子擔任。雖然在名義上與行政上,息烽縣隸屬於貴州省府,但是事實上省政府無權過問息烽的任何事務,這裡儼然就是一個獨立王國。

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稱為中學 這座監獄卻稱為大學

地獄大學,有進無出

息烽集中營之所以被稱為“大學”,首先是因為它的規模比其他集中營大,管理也更加嚴格。其次,息烽營的等級也比其他集中營高,它是關押級別最高的一所,地位在其他集中營之上。那些被抓捕的革命志士從“小學”轉於“中學”,再從“中學”轉因於“大學”,特務們稱之為“升學”。凡是各處集中營選送到息烽營的,一般都稱為“升大學”。至於案情重大以至於被處死,則稱為“留學”。凡是來到息烽集中營的人,隨時都有“留學”的可能。

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稱為中學 這座監獄卻稱為大學

人間魔窟,刑罰嚴酷

息烽集中營裡有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殘酷刑罰,如“吃汽水”:將辣椒粉兌水或兌酒後,從鼻子灌入;“老虎凳”:將人捆綁在長凳上,在腳下墊磚;“打針”:在十個指尖裡打入鋼針或竹籤;“點天燈”:把浸上油的棉花綁在十個指頭尖上點火燃燒;“披麻戴孝”:先將身體扎爛,再用膠水把麻布貼在皮膚上一塊塊往下撕。許多人被這些酷刑折磨致死。息烽集中營從1938年建立至1946年撤銷,關押囚犯超過1200人,其中就包括《紅巖》中提到的川康特委書記羅世文、西北特別支部委員宋綺雲及兒子小蘿蔔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