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一百多年前,曾國藩對咸豐帝說了句話,至今被世人敬仰

關注人物曲折艱辛歷程,探究成功與失敗根由。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期間,終於手握實權節制江蘇、江西、安徽三省,求他辦事的多了去。其間有親舅南五爺江永薰找他做點事,這五舅跟曾關係最親密。三十多歲的曾國藩在朝廷做翰林時,住在山洞的二舅也找過他尋點事做,可惜那時經濟上入不敷出,自身難保,繞了幾個彎彎才推卻掉。當時幾個舅舅家裡生活確實過不下去,卻無力援助,心生愧疚,便安排他到南京長江上某個渡口設立關卡,檢查來往船隻,白紙上寫下一行字:“凡過往船隻,見桅減三尺”。

一百多年前,曾國藩對咸豐帝說了句話,至今被世人敬仰

曾國藩像

曾國藩的本意是讓五舅從中撈點油水,讓他發點小財,又不好明示如何操作。五舅屁顛屁顛走馬上任,日夜守在江卡上盤查,走南闖北的船主自然明白其中的潛規則,用盤子奉上銀子,請求五爺關照,南五爺腦袋不開竅,不理解外甥的用意,依章辦事,爬上桅杆要鋸,大聲道:“曾帥有令,見桅減掉三尺”。木船行駛全靠桅杆跟風帆起作用,桅杆越高越起風。船主怨恨連連,敢怒不敢言,事後向兩江總督府衙門告狀。曾國藩知道後,只好下令立即撤掉關卡,把惹事的南五舅送回老家。這個典故至今還在湘鄉、雙峰一帶流傳,形容辦事死板的,死腦殼不開竅或只會指按章辦事。

還有關於南五爺的故事。南五爺的一個鄰居邀他去曾國藩軍中謀事做,曾氏礙於五舅的面子,按排兩人去收厘金稅(曾氏在戰爭期間籌募兵餉,對來往商家徵收的商品稅金),不料鄰人心術不正,安排南五爺在旅館裡休息,他自己找人去收稅,將稅款私吞逃回家。曾氏知道了要派人緝拿此人,其五舅得信後,聲言若捉人便和曾國藩拼命,曾氏也不好放下臉,這事最後不了了之。鄰居靠這銀子買田置地儼然成為了一個大財主。

不敢說有其舅舅必有其外甥,曾國藩或多或少繼承了他孃舅家的這種基因。以上兩事能佐證曾國藩的金錢觀,剛入官場就立志,“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成他的座右銘。把自己推到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想下來都難。他平生最恨武官怕死,文官貪財,其用一生努力證明自己言行合一,努力證明自己的清廉。

每當逢年過節,官場走動是難免的,有次鮑超給曾國藩慶生送一大堆禮,曾氏只挑一件不值錢的帽子,其餘全部退回,既不傷人面子,又守住自己的底線一一清廉。“舉世皆濁而我獨清”別人總麼樣是別人的事。

跟太平軍交戰的十多年中,經他手的軍餉何只數千萬兩,只要隨便動點心思,坐擁幾百萬是不成問題的。因為湘軍不是清廷正規軍,大部份軍餉得自己籌集,上面只給政策。曾氏改革鹽務,對流通領域實行鹽票制度,相當於發個執照,允許生產、販運、銷售。一張鹽票原價200兩銀子,後被商人吵到二萬兩,中間有巨大的利差,以他的權勢,弄個幾百張,何況鹽票只認票不認人,輕輕鬆鬆幾百萬就能入帳,曾氏卻嚴令家人不得參與。

一百多年前,曾國藩對咸豐帝說了句話,至今被世人敬仰

鹽票

曾國藩死後不到五年,次子曾紀鴻生了重病沒想到無錢買藥,向在新疆的湘軍老鄉劉錦棠求助。左宗棠知道這事,下令從軍中列支三百兩銀子送給曾紀鴻。《左文襄公家書》顯示:“以中興元老之子而不免飢困,可見文正清節是為後人發”。左氏大為感嘆,堂堂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之子竟會貧困至此,自己確實誤解了曾國藩。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恃才傲物,不講情面,多次彈劾曾國藩,兩人關係數度僵硬直至沒有來往,通過此事可以從側面足夠佐證曾氏為官清廉。

一百多年前,曾國藩對咸豐帝說了句話,至今被世人敬仰

富厚堂內一一曾國藩名言

曾國藩從一個山衝裡出來的農村讀書娃,到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三十餘年官場成不倒翁。早年,曾國藩推薦江忠源時對咸豐帝說,本人最忌武官怕死,文官貪財。他力求身正,先做文官後幹武官,就是攻下南京朝廷查太平天國的財寶,也沒見其有貪腐行為,其用一生的行動履行自己的諾言。世人常說經商要學胡雪巖,做官要學曾國藩,一點不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