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難找又難進的神祕呂祖閣:原創拍攝加稀見資料彙集


近日去了新壁街41號呂祖閣,這裡有名的不好找,也不容易進,這是北京道教正一派很大很完整的宮觀,目前還是水電部的大雜院,雖破敗,卻避免了目前很常見的修繕中的破壞。這次先深入了第三進院,又找了一些其他區域的資料,先過過癮。

第三進院其實更像主要殿院,後殿五開間,並有耳房各三間,前有寬大月臺,黃琉璃瓦覆頂,非常漂亮,院內很多細節很精彩,在整體介紹之前,先看一眼,後面還有。

呂祖閣的鐘鼓樓也很有味道,直到2010年初,近百年沒有修繕,這張是原貌。圖片來自網絡

呂祖閣衛星圖,紅色三角位置就是第三進院,除了大門被拆了蓋樓,其他建築都還在,很是難得。呂祖閣建於清初,現為市級文保。山門已拆除蓋樓,鐘樓、鼓樓均為嘉慶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增建,同時建的還有一座“夢堂”,也許就是那五間後寢殿。前殿三間無配殿,兩側各有一隨牆門。中殿三間,兩側各一間過門,又各三間朵殿。後殿五間掛三間耳房,東西配殿各五間。

東鍾西鼓,這是東邊的鐘樓,很是經典。有銅鐘和鐵鐘各一,銅鐘上有款識,系萬曆三十五年十月造,另有破鼓一面。經1928年調查,呂祖閣面積五畝有餘,房屋九十八間,還有附屬土地廟門前基地約二畝餘。圖片來自網絡


2010年2月,鐘鼓樓開始修繕,老北京網老片網友爬上山門位置的四層居民樓,俯拍了鐘樓和前院。前殿的前面以前還有兩尊石獅子,高1.95米,長1米,寬0.8米。文革期間在獅子前面挖了倆坑,直接拉倒埋了,只剩下臺基,拿來晾鹹菜乾啥的了。但願還能挖出來擺上。前院除了鐘鼓樓和前殿,其他都是添建。

這是修繕後,俯拍西邊的鼓樓和前院。根據碑文記載,鐘鼓樓為嘉慶二十五年添建,歇山重簷,有障日板,每面5.2米見方。圖片來自網絡

前殿三間,硬山頂,調大脊,灰筒瓦,有排山滴水。石獅子在殿前,這個比較少見,考慮到鐘鼓樓是添建,這裡以前是不是山門都不好說。1928年調查資料還提及有兩個旗杆。

從中院往前院走,前殿兩側有隨牆門。老北京網老鴕鳥網友拍攝

中院有中殿和東西配殿、配房,中殿為三開間硬山,通面闊12.85米,通進深9.30米,東西各帶三開間耳房,殿與房之間還各有一間門道。中殿的屋頂則使用削割瓦綠剪邊,等級比後殿又低了一點。圖片來自網絡

中殿正脊上有精美磚雕,琉璃瓦有綠有藍,中間是灰瓦,很有特色。圖片來自網絡

真的很美。因為歸水利部所有,早期傅作義和錢正英都曾在此辦公。八路軍軍服廠的老廠長也曾居住在這裡。圖片來自網絡

中殿的三間西配殿,跟前殿形制類似。圖片來自網絡

中殿的東配殿和卷頂東配房,各有三間。外牆還是原來的,大城磚壘砌,老鳳凰自行車同老牆還是很搭的。

正殿的後身,這是從後院往南拍。院子裡有兩排紅房子,還真不算違建,也有年頭了。

又見到後殿了,五開間黃琉璃瓦,旋子彩繪,很是靚麗。

後殿的正面,雕花殿門,三朵雲的雀替,配上彩繪,頓時道家的仙氣兒就升騰繚繞了。據推測,碑文中提及的“夢堂”,很可能就是這後殿。

後殿的西端,堆了不少東西。彩繪是七十年代重修時繪的。

後殿漂亮的黃琉璃瓦,屋頂正脊上精緻的磚雕,龍的圖案,正面的琉璃瓦勾滴和側面排山勾滴上均有龍的圖案。

後殿前有寬大月臺,還有小石磨

從後殿月臺看東配殿,藤花正開放。

西配殿五間,綠琉璃瓦剪邊。通面闊18.3米 通進深6.25米。

後殿的西側

後殿的西耳房,鳥籠,小院兒,還有石雕

雕花木門,扶手椅上安放過多少悠閒的日子,老北京網老鴕鳥網友拍攝

漢白玉石刻,有象鼻龍

這是西耳房前的

後殿月臺西側的臥碑,清道光八年碑,萬古流芳。

碑陰朝上,內容為:時大清道光八年四月十四日立此碑銘以為後之觀者曉其源耳。碑陰落款是:直隸順天府大興縣弟子忠一張金榜敬撰。

平房間的香爐座,老北京網老鴕鳥網友拍攝

碑座的浮雕是“暗八仙”

修繕後的鼓樓

西面的小側院,老的隨牆門

拆了山門蓋起來的老樓,這樓不拆,呂祖閣就很難恢復開放,其實如果能安置遷出,用來做配套的公共空間也是可以的。

以碑文結束吧,道光年間的善舉和信念

碑文載:嘉慶年間眾人遊至宣武門境,覓得呂祖閣一座,眾人忻悅,上下瞻仰,一償夙願。然殿宇殘破,亟待修繕,相商願各出資力,重加整葺。乃尋良工諄諄告囑“我等之舉意原由不惜其財不吝其工,只乞其工料誠實永固”。此工程自嘉慶十三年二月初一日興工,嘉慶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又配夢堂,前復建鐘鼓二樓,以壯觀瞻之外勢。終於重輝棟宇,復煥輪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