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關羽為什麼不肯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

坎坎且伐檀


關羽為人雖高傲,但一點也不傻,相反非常聰明,關羽不肯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是正確的,而且是政治正確。

關羽和劉備是什麼關係?暗地裡是情同兄弟,明面上恩猶君臣。關羽就算投降過曹操,仍然一心向著劉備,就算放棄榮華富貴,也要回到劉備身邊,這是忠義。



關羽作為蜀漢政權的2號人物,鎮守著蜀漢最重要的荊州三郡之地,作為封疆大吏,關羽位高權重,不論關羽再怎麼位高權重,在蜀漢劉備是君,關羽是臣,這個毋庸置疑。

孫權想讓自已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兩家結成兒女親家,你讓劉備怎麼想?

明擺著是孫權拉攏關羽,拉攏蜀漢集團的2號人物,這在政治上叫什麼?叫拉攏對手的心腹,你讓任何人站在劉備的立場上去想,都會覺得孫權是要圖謀不軌。



還記得丁原是怎麼死的嗎?董卓拉攏丁原的心腹大將呂布,然後殺了丁原。還記得張繡為什麼要反叛曹操嗎?因為曹操賞賜張繡的心腹猛將胡車兒黃金,拉攏胡車兒,立馬讓張繡感受到曹操的殺機,為什麼,這是諱忌啊!

同樣的道理,你孫權(江東集團的領導人)以結親的方式拉攏關羽(蜀漢集團的2號人物),你讓劉備(蜀漢集團的領導)怎麼想?孫權這個渣渣莫不是要害我?

有人說,這是政治聯姻,劉備不也娶了孫權的妹妹嗎?

我告訴你,那不一樣。劉備能,關羽不能。



劉備與孫權在政治上是同等地位,結親無可厚非。等於是兩個政治集團的聯姻,歷史上這事多了去,但關羽不同啊,關羽是鎮守一方的大將,說到底還是個打工的,不是老闆,在替老闆(劉備)鎮守一方時,與另一個老闆(孫權)交好,結成親家,眉來眼去的,而且關羽和孫權又離的近,劉備老遠了,遠在益州,能不擔心嗎?

所以關羽拒絕孫權是正確的。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年齡原因。

關羽生於161年,孫權生於182年,關羽的年齡比孫權大21歲,而且關羽的長子關平生於179年,比孫權大3歲,可以看到孫權簡直是和關平一輩的人。古人結婚又較早,這孫權的兒子得比關羽的女兒小多少年啊!連關羽的兒子都比孫權年齡大,這能配嗎?



這麼大的年齡差,就算是現代人都覺得彆扭,你讓三國時代的人怎麼想?你讓關羽怎麼想?

我看關羽的女兒和孫權本人結親還差不多!

所以說,如果孫權真的有替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那麼關羽拒絕是正確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根上說《三國演義》闡述的比較清楚。劉、關、張桃園結義立下生死同盟,目的就是匡扶漢室,救助黎民,濟困蒼生。不然何以稱結義?只能稱結拜。加上劉備乃漢室宗親,助漢乃天經地義。由此,凡是地方上不尊王室,軍閥割據,自立門戶的勢力,劉備和關張均視為亂臣賊子,自然東吳也不例外。加上孫堅背約匿傳國玉璽天下皆知,孫氏二代打下的地盤皆漢室之王土。另一方面,關羽生性傲慢,又有萬人敵之能,曾視河北袁紹雄師如"土雞瓦犬",名將顏良為"插標賣首"之輩,焉能放東吳孫權放在眼裡。當初孫劉聯盟是不得已而為之,當孫權遣魯肅討要荊州時,關羽曾單刀赴,威懾東吳諸將不敢造次。再者,關羽對孫劉聯盟認識不足,對諸葛亮的戰略佈局置若罔聞,不然臨別諸葛亮再三告誡"北拒曹操,東和孫權″是基本方針,可這位二爺把自己一生的閃光點(斬華雄,誅顏良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當做了外交資本,致使交惡東吳,落得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殺,使劉備的事業再衰三歇,走了下坡路。其實這個"大意"失荊州也包括了小看的孫權,並非完全軍事上的忽略。


天山月3


關羽肯定不能嫁給孫權的兒子嘛。

就是從遺傳角度出發,這件事也決不可行。孫權太不像話了。

看關羽這相貌,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關羽是火紅色的皮膚,這是顯性遺傳。女兒也是大紅的臉蛋子。(所以劉禪就寧可娶了張飛的女兒大眼睛黑丫,也堅決不要這小眼睛紅姑娘)

再看看孫權這廝的模樣,碧眼紫髯。碧就是紅,碧血,就是紅血。有人說碧是綠色,純粹是胡說,你是蜥蜴嗎?還流淌著綠血?碧就是紅色,頭髮紫,那其實就是深紅。這都是顯性遺傳的特徵,都要傳給下一代。



想想吧,多麼恐怖的事情,孫權兒子和關羽女兒結了婚,生下個孩子來,紅頭髮,紅眼睛,紅皮膚,這是什麼?

這特魔不是超級賽亞人嗎?

所以說,萬萬不行,關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孫權的計劃會巔覆地球!


饞嘴肥貓鏟史官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可能(個人見解)

1、關羽自視清高,恃才傲物所致,還頗為自負,內心他是看不起孫權的。

2、關羽很愛護女兒,不想陷女兒於兩難之境,畢竟蜀吳在政治上是對峙的 ,說不好哪一天雙方會爆發戰爭,屆時女兒豈不是進退兩難。還有就是政治上的聯姻,過得幸福本來就是很少的,就如劉備的夫人孫權的妹妹孫尚香。

3、關羽很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備的兒子劉禪的。

在諸葛亮的安排下,劉禪娶了張飛的女兒(大小張皇后),所以當孫權派諸葛瑾向關羽提親時,關羽帶著對劉備和諸葛亮的不滿,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拒絕了。但這種做法不夠理智,犯了“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忌,使對方有了報復的藉口,這也徹底激怒了孫權,於是便有了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的故事。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張飛被殺,劉備大敗而死,蜀國一蹶不振。不過關羽的女兒後來沒有嫁給劉禪卻是事實,或許死於戰亂,或許另嫁他人。。。


淺說雜談


關羽為啥不肯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



這件事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有記載:【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從這裡看,關羽罵人應該是真的,但具體罵啥話,是罵孫權還是罵使者?這裡說是“罵辱其使”,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答覆諸葛瑾:“吾虎女豈嫁犬子乎”?那就直接是罵孫權,而不是使者--諸葛瑾。



關羽這麼罵是有道理的。看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許字人……”】這裡說的清楚,關羽到荊州之後,才娶妻生子生女,而且,先生子後生女。如此算來,關羽女兒至多七、八歲,甚至更小,就算古代女子出嫁早,這也太過。而當時天下並不太平,常常動盪反覆,加上孫權的稟性,後面的不確定性也太高了。



稍稍回顧一下歷史,諸葛瑾求親時,距離當年孫尚香事件,不過五、六年,一個不惜把嫁出的妹妹,又千方百計騙回東吳,以便與劉備爭奪荊州的哥哥;在三、四年前還派呂蒙偷襲荊州,奪佔荊州三郡,劉備氣憤不過,帶兵五萬,從益州千里返回荊州,後因曹操在漢中方向壓力山大,才訂立協議,勉強與孫權講和,割捨三郡給東吳。這樣的公公能信任嗎?



這些事實證明,完全不顧親情,只想著爭地盤,奪江山的孫權,根本不是結親,而是大陰謀。那就是將來以關羽女兒為人質,要挾劉備、關羽,要麼再次割肉荊州,要麼捨棄親人。俗話說得好:“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關羽儘管有不少缺點,但拒絕這門親事應該是正確選擇。也許有人說,劉備當時為江山,不也是不顧老婆、兒子嗎?但孫權嫁妹是看到劉備崛起,孫權自己主動、情願、又自行反悔,這和劉備那些無奈沒有可比性。



再說了,這不是簡單的兒女結親,而是赤裸裸地政治交易,關羽作為高級將領,這麼一件大事,肯定不能擅自做主,即就是願意結親,也需要稟報劉備知道,並取得同意,是不?何況關羽一向鄙夷孫權為人,不屑孫權反覆作態,八面玲瓏的小人做派,對如此明顯無恥陰謀,予以痛罵就是必然的,也是合乎情理的。(051)


流譽後


這個問題我們反過來回答,孫權為什麼要求娶關羽的女兒?

明擺著的,這是政治婚姻。

首先,孫權在使壞。

關羽是劉備派駐荊州的守將,孫權拉攏劉備的部下結親這是想幹嘛?我覺得一是離間劉備君臣,二是留關羽之女做人質,為日後奪荊州增添砝碼。

其次,孫權在示弱和激將。

關羽和劉備恩若兄弟,而關羽本人又是忠義無雙,孫權明知道關羽肯定不會揹著兄長結交外人,還派遣使者提出這種要求,一方面是向關羽示弱,另一方面通過關羽的拒絕來促使吳國上下團結一心,誓取荊州,關羽的一句“虎女焉嫁犬子”徹底激怒了東吳君臣,孫權的激將法達到了目的,為以後偷襲荊州埋下了伏筆。

最後,關羽不肯嫁女給孫權,是因為關羽早已考慮好把女兒嫁給劉備的兒子。

關羽做為劉備的首席大將,雙方都需要聯姻來穩固這層關係。關羽把女兒嫁給劉備的兒子,將來不是皇后就是王妃,這一點大家是心知肚明的。事實上,另一員大將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後成了劉禪的皇后。因此,孫權求娶的時候,關羽才會破口大罵。


靖遠0204


孫權向關羽提親,希望迎娶關羽的女兒為自己的兒媳,這件事不是《三國演義》的杜撰,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有記載: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孫權有7個兒子,史書沒有記載是為哪一個兒子求親,但不管是哪一個,這樣的事都是大事,不是兒戲,說明孫權很真誠,但關羽根本不給面子,有人認為雙方聯姻是大事,關羽自己做不了主所以拒絕,這沒有多少道理。

關羽如果做不了主,可以請示劉備,即便劉備不同意,關羽用不著罵人家。關羽拒絕孫權,完全出於自己的好惡,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關羽性格有缺陷

關羽一向看不起人,本陣營的馬超、黃忠他都瞧不上,更何況孫權?關羽成名時間挺早,早在官渡之戰前後已經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高級將領,此後力斬顏良,曹操都刻意拉攏,關羽已名揚天下。

關羽獨自鎮守荊州多年,期間荊州總體形勢不錯,關羽成為“一方大員”,各方面的恭維、讚揚之聲想必不少,諸葛亮都寫信誇獎他,關羽有些驕傲。

2、關羽缺乏戰略眼光

關羽無疑是一流的猛將,但他不是戰略家,對於維護孫劉聯盟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懂得利用婚姻手段維護盟友關係。

在這一點上關羽遠不如孫權,孫權為維護孫劉聯盟,不惜把妹妹嫁給大20多歲的劉備,關羽只憑自己的好惡行事,在政治上不夠成熟。

3、關羽對孫權有怨氣

孫權為兒子求親發生在偷襲荊州之前,再往前就是“單刀會”,益陽城外關羽與魯肅鬥陣,按照關羽的脾氣肯定一刀斬了魯肅,之後殺向江東,但那時劉備正準備打漢中,必須求孫權幫忙,所以讓步了。

“單刀會”的結果是,劉備出讓了荊州在江南的長沙等3個郡,算是“割地求和”,關羽作為荊州方面的負責人自然臉上無光,黃忠等人在別處攻城奪地,自己在這裡“喪權辱國”,關羽把怨氣都積在了孫權身上,對孫權自然沒好氣。

4、關羽對女兒的婚事另有打算

史書記載關羽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關平、關興,至於有幾個女兒則不詳,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則,可能女兒不會太多,一至兩個較合理。

如果關羽只有一個女兒,他肯定不願意把女兒輕易就嫁出去。劉備的長子劉禪已慢慢成人,未來接班人的定位逐漸明確,如果女兒能嫁給劉禪,未來就是蜀漢的王妃、皇后,關羽沒準有這樣的打算。

當然,劉備稱漢中王后立劉禪為王太子,同時讓劉禪娶張飛的女兒為妻,張飛的女兒成了太子妃,劉備為什麼這樣選擇,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南門太守


《三國演義》中,劉備得到西川之後,蜀國勢力日漸壯大,尤其是關羽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一年他擒于禁、斬龐德,真是威震華夏。於是這時候,曹魏和東吳,都對蜀漢的強大有些忌憚,尤其是忌憚關羽的威名。

於是這時候,孫權便想拉近蜀漢的關係,便想與關羽結來“兒女親家”,他派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為媒妁之人,前往荊州去說親,想討娶關羽的女兒,做自己的兒媳婦。誰知,當關羽得知了諸葛瑾的來意之後,竟然大罵孫權,說什麼:“虎女焉能嫁犬子!”一口回絕了這門親事!

那麼,關羽為什麼不肯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呢?

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作為劉備一方的鎮守大將,關羽怎麼可能不瞭解孫權與劉備之間的利害關係呢?

他雖然與劉備以兄弟相稱,但在國事仍是臣屬關係,如果私自與主公的對頭結親,這是什麼行為?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就算劉備這時候點頭了,但是孫、劉反目是遲早的事,到時候自己有與東吳的姻親關係,又豈能不被猜忌?

2、關羽認為蜀、吳兩國將來只能存其一,到時候女兒一為夫家,一為父家,豈不進退兩難。若將來吳國滅亡,女兒難免為亡國妾婦。何苦推女兒入火坑?

3、是關羽的自傲,看不起孫權小兒。孫權生於公元182年,比關羽整整小了二十多歲,他把妹妹嫁給劉備的聯姻方式,就已經有侮辱劉備的了;而關羽是個品格清高之人,不會像劉備那樣和孫權這樣的小輩成為親家關係。

4、關羽想讓自己女兒做侄兒阿斗的皇后,因為他與劉備為義兄弟,且兄弟情重,難免親上加親,既全兄弟之義,女兒又有好歸宿,何樂不為?假如嫁到東吳,或許女兒就是做人質了。

所以,關羽不想讓女兒嫁於東吳的原因並不複雜,因為這不既是感情問題,也不是錢財問題,而這關係著兩國政治的利害關係。如果同意了,就等於把女兒送給東吳作了人質,一旦東吳提出過份要求,不答應女兒就有性命之憂,答應了將損害蜀國的利益,所以,到時候難免將受制於人。尤其是東吳曾用美人計釣過劉備,所以關羽當時便覺得東吳又使出這樣的下作伎倆,真是卑鄙,於是一怒之下,便脫口而說:“虎女焉能嫁犬子乎?”


超能博士


關羽關雲長,身長八尺,面如重棗,手提青龍刀,跨下赤兔馬,有萬夫不擋之勇。左有關平護刀,右有周倉牽馬,威風八面,威震四方。目空一切,性格孤傲。

關羽身為荊州主官,剛愎自用,


不知團結一切可以的力量,孫權願交好,結成親家。可關羽不屑一顧,斷然拒絕,說出了著名的《虎女焉嫁犬子》,為荊州失敗留下了隱患。想當初劉備封五虎上將,老將黃忠位列其中,關羽也齜之以鼻,不想與黃忠並列。關羽充其量只是大將,不能稱為軍事家,戰略家!!

關羽圍困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 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慌了神,曾有遷都的打算,司馬懿獻出一計,勸孫權背後動手。前方吃緊,後方空虛,呂蒙白衣渡江,偷襲成功,糜芳,傅士仁投降,南郡,江陵一失,關羽敗走麥城,人頭落地,一代名將就此殞命,可惜,可嘆!!


手機用戶畫龍點睛


關羽素為曹操敬重,為孫權所忌憚,受劉備重託鎮守荊州,漢中大戰後,219年七月,劉備打敗曹操取得漢中,進位漢中王,分封賜爵,封關羽為為前將軍,假節鉞,就在此事前後,孫權便派人來與關羽示好,以表兩家聯盟之誼,還讓使者代其子向關羽女求婚,關羽聽了,反應強烈,當場拒絕並侮辱使者。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小說還演繹出了一句話,吾虎女焉肯配犬子。


按理說兩家聯盟的一方君主,放低身段來向另一方大將求親,是好事大事,一般情況下不會拒絕,這可是增進友誼加強互信的砝碼。(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關羽不許也就罷了,不該侮辱使者,這不是對待盟友的態度。後人多把這作為關羽傲慢自大的證據,更把他作為孫權偷襲荊州的理由。關羽“剛而自矜”人所皆知,為人輕士大夫而敬重小人物,而在此事的處置,卻應該不是性格的體現,而是另有思考,不能說他處理不當。


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七郡,曹操赤壁後只據南陽一郡和江夏一部份,就把南陽郡一分為三,而孫權和劉備則在荊州糾纏不清,劉備原據荊南四郡,北出必經之路南郡被周瑜搶佔而被堵住,為發展計,劉備親自上門向孫權求借南郡,考慮到聯盟和東吳無法在東西兩線獨自面對曹操的事實,孫權便答應了,力排眾議,把南郡借給劉備。(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劉備有了這個出口,才能北伐曹,西入益州,勢力漸大。在劉備諸葛亮龐統圖謀益州的時候,孫權見劉備發展之快有點擔心,有反悔的意思。劉備入川,乃至於與劉璋翻臉大打出手,連年征戰,取下益州,聲勢大振。

孫權再也忍不住了,命諸葛瑾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不同意說,等我取得涼州,就把荊州給你。孫權大怒認為是藉口,派人到荊州當官赴任,關羽把孫權的官員全部趕了回去。孫權更是生氣,於是派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攻取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魯肅大軍自鎮巴丘以拒關羽,劉備得知,也從益州提兵前來準備戰鬥,後來二家商量,湘水劃界再分荊州,各擁有三郡,此後依然摩擦不斷。在這種爾虞吾詐的情況下,盟友不可深信,關羽拒絕孫權的求婚也正常,不然,兩家遲早反臉,女兒徒為犧牲品。(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再者,關羽受劉備託付一方之重,荊州與益州交通困難,相當於把半個國家全權交給關羽,關羽身挑重擔,如果在荊州與孫權眉來眼去,很容易就中了對方的反間計,遠在益州的劉備必因此起疑,後續之事就說不好了,所以,為破除對手可能的離間計,關羽只得堅決至於決絕的拒婚,才用了罵辱其使的做法,不是不懂禮節,為了讓劉備放心,也切斷了自己和孫權交好的可能。(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再說回來,孫權代子向關羽女求婚確實不懷好意,應該是施行離間或者試探關羽對他的態度如何。孫權有七位兒子,長子孫亮生於209年,至219年只有十一虛歲,以這年齡就來向關羽求女,未免早了一點,而其時正是劉備方實力如日中天的時候,孫權用間的意圖比較明顯,關羽的回應不能說沒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