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人民日報:培訓機構不是不能上,而是不該上應試課程!

人民日報:培訓機構不是不能上,而是不該上應試課程!

“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可謂2018年度教育領域的一大熱點。當前,培訓機構的集中整改取得階段性進展,一大批辦學條件不合規、授課內容不合理的機構已被關停。

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整治校外培訓、規範競賽活動,雖然中小學校積極改進育人方式、做好課後服務,但不少家長的“拼娃”心態仍然根深蒂固。為什麼?“劇場效應”或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當第一排觀眾站起來,後排觀眾也只能無奈站起。同理,當週圍很多孩子“搶跑”,其他家長也無法淡定,只能“跟跑”。

人民日報:培訓機構不是不能上,而是不該上應試課程!

因此,減負更是一場觀念的轉變。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本無可厚非,但家長們必須保持理性。首先要分清“課業”與“負擔”。學校裡的正常教育教學,屬於課業與學業,是學生成長階段必須付出的努力,家長應負起責任、督促完成;而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部分,則屬於負擔,必須“減下”其次要分清“應試”和“能力”。培訓機構不是不能上,而是不該上應試課程。家長們應將培訓的關注點更多放在滿足孩子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方面,因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積極向上的性格、持續學習的能力才是更寶貴的財富。

人民日報:培訓機構不是不能上,而是不該上應試課程!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與特點,如果只為提高成績而強行加壓,很可能拔苗助長、適得其反。家長們必須轉變觀念,摒棄盲從與攀比,只有這樣,“劇場效應”才能慢慢消退。

作者:丁雅誦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6日 05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