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人民日報評“誇誇群”:管點用但管不了大用

原標題:保持好心態 活出點境界(民生觀)

看新聞,知道最近流行一個新名詞:誇誇團。什麼意思呢?有些高校,一些大學生們拉了個微信群,誰進去,甭管遇到什麼糟心事,都能得到安慰。大家爭先恐後,把你的煩惱往好了“解讀”,錢包丟了、成績考砸了、錯過機遇了,都不要緊,一會兒就讓你看到烏雲背後的金邊兒,壞事兒背後的轉機;無獨有偶,還有一種“噴噴群”,任你再一帆風順,一堆人上來挑毛病,一會兒就讓你對高光時刻產生“不過如此”的自省……

乍一看,挺好玩。細一想,不過是一種淺表的心靈按摩,管點用,但是肯定管不了大用。真碰上大一點兒的坎兒,不是幾句好話能撫慰的。然而,再一想,運用好“誇誇”和“噴噴”,倒不失為做好情緒管理的好手段。

人有理性,但受情緒影響很大。見月缺花殘則心思黯然,值春和景明則通體舒暢。故而,做好情緒管理,對工作生活都有幫助。

人的成長需要激勵。有些成功人士總結經驗,會記一種“成功筆記”,每隔一段時間就列幾件自己做成了的事,給自己打氣,施加積極的心理暗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看到成績和光明,增加自己的勇氣。

人的成長同樣需要反思。光打氣,情緒是被振奮起來了,但只看好消息,不聽壞消息,這叫諱疾忌醫。有人說人生忌不得志,也忌太得志,這話有道理。應該如同煮餃子,不時點點兒冷水。對行為進行校正,對舊經驗進行再檢驗,發現不對甚至掩蓋在成績之下的不當,及時調整,往往能做成大事。

誇誇和噴噴,激勵和反思,其實是一個鏡子的兩個面。有一個共同的落腳點,那就是做事。被大夥一安慰,心情舒暢了,之後呢?應該“忙趁東風放紙鳶”,帶著這種愉悅去奮鬥;反思也是一樣,光知道自己不對,就是下不了改正的決心,拖拖拉拉,像袁紹一樣,“多謀而寡斷”,有什麼用呢?思而行,才有價值。

不論幹大事、幹小事,都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豁達的得失觀,管理好情緒,保持好心態。再說大一點兒,要活出點人生境界來,勝不驕,敗不餒,把心情調整到最佳狀態,奮鬥去,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