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廣平新建成了一座“林氏宗祠”,這些林氏的源流您知道嗎

廣平新建成了一座“林氏宗祠”,這些林氏的源流您知道嗎

現場圖

現場部分宗親賀詞

大田林氏有三大支流,即吳山梓溪林法旺、廣平林迪、武陵林廿六等三大系。

廣平林氏

  開基祖林迪,行十萬,贈大總戎,配馬氏,北宋初年從仙遊縣石壁潭遷入廣平大澤,現繁衍廣平一帶,人口數千人。林迪自入遷後,生七子,長眺傳、次標、三盧、四邦、五暉、六苗、七第潤。長二子並居福州,三東山,次子居富積,三子居萬積大豐、下井、陳海、白石坑,四子寄居沙邑官莊,後支分三保及南山前召,五子居積村、大澤,六子居巖兜、龍池、陳山、澤坂、珍山等處,七子居福州又分南陽。

  林迪派下各支祖:四五都富上坊林一千,四五都坡兜坊林七四,四六都龍溪坊林高三,四六都彭床坊林定七,四四都珍山坊林三十二,四四都龍逢場林旺七,南坑頭林喜二,湯頭林振滿,竹坪林十六,田頭林萬九,北門林進侯,小黃坑子林鬱公,四六都鑑村林德宇。

  三九都三保(現建設鎮)屬廣平林迪支系,始祖林千一。

梓溪林氏

  大田吳山鄉梓溪第1世為林法旺,字興盛,位五公,配趙氏夫人,於唐開元六年(718年)由福塘東瀆肇基梓溪,卒葬吳山科山水口鯉魚上灘形,生二子,長子林戴愛,官福州主簿,開基福州後遷居安溪碧石(今白桃)。次子林載惠,妣易氏生七子,長子林謀居梓溪,次子林振梓居林坑,三子林朝陽開基吳山陽春,四子林肇福開基永春、福鼎,五子林澤溪開基漳平德安、安溪西坪,六子林常春開基安溪柏葉,七子林興源開基遷桃源、安溪湖頭。

  梓溪第三世林謀,行一,生四子,長子林少清無後、次子林賑、三子林忠曉出繼、四子林處忠,現依長次三房分述下後:

  二房:林賑,受閩王誥封把截使,配範氏,生六子:可仁、可仕、可柔、可是、可邯、可言。

  長子林可仁,其孫林繼宗居後湖,至第7代傳謝洋支系。謝洋小珍山開基祖林大五,諱瑞,開宋嘉熙年間開基奉先堂,傳至第7世林祿二開基謝洋龜山堂,從林大五至今己傳30世。林大五第17世孫林在巽遷謝洋懷德豐樂堂,近代又分支大石下尾等處,從林大五起己傳28世。林祿二之二弟林祿三遷科裡,今傳近29世。

  次子林可仕無傳。

  三子林可柔,生子居要,孫林至誠居嶺頭,一房移根口。

  四子林可是,任把截使,也無傳。

  五子林可邯,生子茂詵,孫林志禮居後屋今祖安房。

  六子林可言,配邱氏七娘,繼配餘氏廿四娘,生五子,文顯、用乾、漢臣、昭貴、昭信。

  長子林文顯任押司,居亭上,子孫徙尤洋隔口。

  次子林用乾,生五子,長子林應朝居後山,次子林昌齡居後處,傳至11世林書,為前處祖。三子林應期居埔尾,至11世林長升開鰲頭房,林昱,開龍巖派,林璘,遷黃認團大石,林問,居白地溪頭。四子林四薰居後湖,林四薰之孫林世清任同知。五子林公奭,居書齊埔。

  林可言第三子林漢臣,居前坂。

  林可言第四子林昭貴居後山遷尤洋隔口。

  三房:林忠曉,遷林坑,次子林邱遷小田寨都。

  四房:林處忠居桃源萬寶龍江祠,名為九戶林,其第八戶名文生,徙居湯溪,建金犁祠。至第六世林繼源,遷大田城關北門,至三世孫名林楊贊,遷文江,子孫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建文興堂。

  武陵鄉大石村(原名臺石階)開基始祖為林法旺第11代孫林璘,於元朝年間遷居大石,後裔建賢嗣堂,現傳31世。

  大田林姓各支祖

  上京嶺兜:林三九,林望臺、林宗琚、林仁一、林仁十、林仁三、林大英。

  謝洋:林大五;各房支祖林永伍、林春軒、林灌四、林國享、林宜敖、林政輔、林振奇、林在巽、林上銀、林初發;林榮四、林憲四、林政錦、林妍八、林宗溱;林偉二、林偉一、林偉三、林溉五、林思佩、林宜藩、林振告、林致安、林宗徵、林上水。

  湖美林兜林廿一,山芹始祖林小六,弋陽始祖林混二,泰山始祖林五五,西園始祖林辛二,湖山始祖林權十,霞地始祖林大四,上地始祖林聰十,石燕始祖林梅二,郭坑始祖林耀昆等。

  四五都龍池始祖衛千總林茂五,文江坂始祖林升如,爐山始祖林十七,小華始祖林秀九。林氏宗親點擊進入林氏總群

  臺石街(現大石村)始祖林甲乙。

  溪柄始祖林文篤,鎮前洋始祖林昭祥、林昭雲,四五都大澤坊始祖林月五,珠寶山始祖林安六,下林林順治,四五都埔頭埕林新苗,四五都東溪林魁六、黃坑林森七、林日開

  黃龍山始祖林泰五。

  桃源始祖林萬寶。

  

武陵林氏

  開基祖林廿六,原籍仙遊仙拓山,於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遷入大田武陵,後裔分佈武陵鄉政府所在地鄰近數村,人口近萬人。

  分 布

  林姓是大田縣第二大姓,總人口達45000多人,分佈於大田縣13個鄉鎮,達60個村

  吳山鄉:梓溪1074人、陽春1618人、東埔354人。

  謝洋鄉:謝洋861人、懷德1047人、坑口1045人、科裡1000人、珍山825人、和春418人、碧山348、仕福1000人、草壟崎475人、三角尾275人、焦坂100人,

  均溪鎮:太山崎817人,

  太華鎮:小華800人、黃坑200人、

  建設鎮:建設1000人、建強1000人、

  廣平鎮:廣平2000人、甲頭671人、

  奇韜鎮:龍溪419人

  武陵鄉:武陵1673人、紅君1143人、桃溪1775人、百束1420人、大石近千人。

  文江鄉:文江600人、典坑000人、光明887人、後洋710人、山芹435人、

  梅山鄉:金陽1563人

  湖美鄉:前進727人、林兜825人、漢口667人、

  前坪鄉:吉坑484人、黃龍696人、山川300人、湖坪833人,上地417人、下地422人

祠 堂

  【縣城和敬祠】 和許多姓氏一樣,林姓於清同治年間也在城內建有宗祠,據清同治十年辛未歲貢士林騰蛟作《林族大宗和敬祠祭簿序》:“……清同治八年己巳冬十月初五吉辰,父老齊登紳衿鹹集,恭崇我閩林始祖考祿公郡王妣孔氏夫人神主奠安正中上龕,靈承於各戶率祖攸行,香進以列祊孝孫有慶,萃一十有二戶眾孫,奉一十二座神主,安鎮次三龕位,藹然愛若見愾,若聞欣逢筮卜良晨……”。

  時清朝同治十三年,林氏裔孫孝廉林芝榮跋《田邑林氏大宗祠和敬堂跋》雲:“……吾族林自祿公筮仕入閩,厥後孫支蕃衍,即散處田陽者,只各營其家廟,歲時私薦,從無一人知報本於所自出之祖,歲己巳,武陵裡嗣孫武舉林清藻、臺石街文庠林驥、爐山太學生林文煥慨然特發其敬宗收族之念,遂和集闔邑同宗之人,營建大宗,眾皆踴躍,大戶捐錢二百餘千,中戶百餘千,下戶數十千,共獲緣錢一千百餘串,適嶺兜鄉有己祠,在縣衙左腋尾,堂基卑溼,棟宇朽壞,願公諸眾,憑眾改建,崇祀祿公……”。

  林氏和敬堂位於縣衙大門東邊,進深十丈九尺,東西寬四丈四尺六寸,前堂一廳四房,書院兩邊各二房,中堂一廳,下四房,上四房,後書院下四房,上二房,後樓下一廳四房,上一廳二房,通共二十八房。

  中堂正龕排列三行,頂行特祀林氏始祖祿公神主,下二行排列支祖神主,堂左隅設一幾,奉祀本堂福德正神,約許仕宦衣冠者配祀,堂右隅另設一幾,約許功高德盛者配祀,後樓廳崇祀關聖夫子、文昌帝君、大魁夫子等三神聖像。

  和敬堂共祀十二戶神主:正中排列始祖敕封晉安郡王開閩林始祖林祿公神主暨一品夫人妣孔氏神主。

  【梓溪禪林祠】 位於梓溪村水尾,四面群山環繞,溪流蜿蜒,溪中凸起小山包,林姓先祖在該山建祠堂,形似仙人撒網形,1981年重建。

  【謝洋奉先堂】 位於謝洋鄉小珍山村,始建於宋嘉熙(1237—1240年)年間,歷代都有修繕。

  【謝洋龜山堂】 位於謝洋鄉謝洋村,約建於明代宣德、正統年間,形似龜形,故名龜山堂,坐寅向申,2006年重建。安溪福鼎舉人林露深撰有對聯:恍乎魯國名山族聚端惟正;依然謝家寶樹材滌自桂芳。龜鶴呈奇徵久遠;山川毓秀蔚人文。

  【武陵西河祠】 位於武陵鄉桃溪村,坐向,化牛形,始建於宋代,閩西北特委遺址,1990年列為大田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廣平祠堂】

  【建設厚埔祠】 位於建設鎮建設村,南宋末年始建,化牛形,坐酉向卯兼兼乙辛,後裔己傳26世,祠前左右各植有樟樹一棵,數百年來己成巨樟,林氏宗親點擊進入林氏總群守望著林氏歷代滄桑。

溯 源

  據《史傳·殷本紀》記載,商朝從湯至紂凡十七代三十王。到十五代廿八王文丁生下帝乙和比干。帝乙名羨,繼承王位,為十六代廿九王。比干是帝乙的弟弟,封分比,王子幹。

  比干籍於河南汲縣(今衛輝市),生於殷太丁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四月初四日),一生以國家利益為重,敢於急赴國難,是我國曆代官吏忠君愛國、敢於諫諍的傳統美德有著開先河的影響。惜時紂淫虐無道,國勢危殆,累諫不聽,反遭殘殺,終於帝辛戊寅三十二年(公元前1029年)終年63歲。時正妃夫人陳氏有孕,即將婢女四人奔於牧野(今河南汲縣境內)避紂之難,逃於長林(樹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堅,字長思。至周武王伐紂,夫人乃將堅歸周。周武王以其居長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賜姓林,郡望南安郡。

  

傳 衍

  晉永平元年,西晉皇室為爭奪政權,爆發了歷時16年的“八王之戰、永嘉之亂”,中州板蕩,晉宗室南遷,衣冠八族(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入閩,時林祿任琅琊王府參軍,隨司馬睿由下邳移鎮建鄴(今南京),永嘉五年,林祿奉命討杜弢,因建功遷招遠將軍,東晉元帝登基後,林公任合浦太守,泰寧三年(325年)詔歸,奉敕任晉安郡守(今福州)遂定居晉安,為閩林始祖。自林祿至林玉珍,傳八世,奕世簪纓,先後出一王、二侯、九將軍。至十世祖隋右丞林世茂,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定居莆田北螺村,子孫遂成閥閱,顯貴南國,位列甲等,其中九牧傳芳名揚四海:十六世林披,自北螺村遷居澄渚,建“靈巖精廬”(今莆田興教裡福平山下),九子均在此廬攻讀,貞元年,先後登科,同為剌史,號稱九牧(牧,唐時地方行政長官名)。至闕下林家攢,七傳於林杞,任北宋光祿寺卿,後任知州,生九子,皆進士,俱任知州,世稱宋九牧,有詩讚曰:“唐代兄弟九剌史,宋朝父子十知州”。歷代英才輩出,從宋至清,林祿苗裔擢經名列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者計16人,著名傳奇歷史人物有:林默,歷朝皇帝誥封“天下聖母”;林祿26世孫詩人林外,著《嫻窠匯稿》名聞當世,民族英雄林則徐等,均氣貫長虹,名垂青史。明世宗皇帝御製題譜詩中可見林氏人才之盛:“林姓富貴勝中華,三狀四眼六探花,五會七解八宰府,九尚十世作行家;進士三百腰金帶,舉人一千帽烏紗;貢監生員難屈指,郡州府縣水堆沙。”

  

名 人

  林 賑,受閩王誥封把截使。

  林可柔,唐宋間任副使。

  林可是,唐宋間任把截使。

  林 格,字舜臣,黃認團人,宋高宗紹興壬戌十二年特奏名進士,初授英州推官,後升循州通判。

  林 榕,梓溪人,字克後,宋鹹淳庚午閩省解元。

  林起東,梓溪人,宋元豐甲子科進士,任龍巖府教授。

  林克俊,梓溪人,宋嘉定庚午舉人。

  林世富,梓溪人,宋元符年間為京師教授。

  林廷圭,梓溪人,宋紹興十四年為徵仕郎兼大理卿評事。

  林世清,梓溪人,宋鹹淳五年捕盜著勳授泉州同知兼總督。

  林福隆,梓溪人,宋德佑元年泉州府王。

  林四一,梓溪人,宋朝為循陽太守。

  林 英,大石人,諱璣號舍四,任副使。

  林千二,諱清,任廣東瓊州瓊山主簿。

  林拱辰,梓溪人,明崇禎丙子舉人。

  林春軒,字洪,梓溪人,明天順戊寅科進士,任新城知縣,沔州通判。

  林文修,明貢生,汀州訓導。

  林梓明,梓溪人,明朝舉人。

  林月溪,梓溪人,明朝副舉人。

  林遠辰,梓溪人,明朝舉人。

  林躍乙,梓溪人,明朝舉人。

  林 喬,建設人,明朝任北直順天府香河知縣。

  林 逢,科里人,明朝任江蘇新城綿陽州知州。

  林聽躍,梓溪人,清康熙年間副舉人,任晉州通判。

  林應牧,陽春人,清嘉慶乙未舉人。

  林廷斌,懷德人,清道光己酉武舉人。

  林元超,懷德人,清咸豐辛亥武舉人。

  林曦霄,武陵人,清咸豐乙卯武舉人。

  林廷成,懷德人,清道光乙卯武舉人。

  林清藻,武陵人,清同治壬戌武舉人,銓選守備。

  林興國,武陵人,清光緒丁酉武舉人。

  林應祖,陽春人,清武舉人。

  林開先,武陵人,清光緒十六年任福寧府教授,平生博學,信口講演諸家詮註,嘗毫髮無差。

  林選青,武陵人,清朝以曾孫探花晉武顯將軍。

  林枝珍,武陵人,清朝以孫探花誥贈武顯將軍。

  林冠芬,武陵人,清朝以子探花誥贈晉武顯將軍。

  林 瓊,武陵人,清朝誥封翰林院檢討晉贈文林郎。

  林佐湯,武陵鄉人,清光緒乙未欽賜進士,欽賜翰林。

  林宜春,武陵人,清光緒乙未會試第十五名,殿試一甲第三名,欽點探花及第,賞戴藍翎御前侍衛,乾清門行走、觀德殿行走、康臣宮賜饌,旌獎坊表。

  林際辰,梓溪人,清朝康熙二十三年舉人。

  林 暢,懷德人,清乾隆丁卯欽賜舉人。

  林維青,三十一都人,清同治壬戌欽賜舉人。

  林壽春,武陵人,清朝以弟探花誥封武顯將軍。

  林恆圃,陽春人,清朝歲進士。

  林仕進,康熙五年貢生,仙遊訓導。

  林天柱,謝洋人,嘉慶二年貢生,松溪訓導。

  林開甲,桃源人,道光辛巳貢生,連江訓導。

  林春芳,謝洋人,道光癸巳貢生,六品軍功。

  林芝榮,四十五都人,咸豐元年舉孝廉方正。

  林廷英,字作猷,清孝廉方正加承德郎。

  林時泰,監生,清康熙丙辰任沙縣訓導。

  林應元,光緒間湖洋訊。

  林輝春,光緒間桃源汛。

  林思溫,爐圪人,壽八十四,五代同堂。

  貢生:林世蔭、林遇春、林應牧、林華、林象謨、林啟蓀、林鴻斌、林廷任、林生春、林日愷、林膺晟、林一桂、林應舉、林騰蛟、林龍霖、林廷琛、林嵩辰、林向春。

  林大蕃,桃溪人,民國廿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建大田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歷任閩西北特委書記和政委,民國三十四年犧牲。

  林鴻圖,武陵鄉百束村人,組建河北省立學學院黨支部,並任書記,回籍後,在大田縣發展林大蕃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組建中共大田縣支部創始人之一,一九四九年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廈門。

  副處級以上職務:林志群(副部,百束人),林乃蟹(副廳,文江人)、林凡鬱(陽春人)、林方成(科里人)、林雲祥(桃溪人)、林以晉(草壠崎人)、林加良(梓溪人)、林歲華(桃溪人)、林樂豐(廣平)、林明珠(正廳級,大石人)、林明庶(大石人)、林起棉(珍山人)、林益茂(三坊人)。

  林乃蟹,文江人,1970年任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林凡鬱,吳山鄉陽春人,1991年任三明市中級法院紀檢組組長。

  林方成,謝洋鄉科里人,1988年任成都地質研究所副主任。

  林雲祥,武陵鄉桃溪人,1950年任寧洋縣縣長。

  林以晉,謝洋鄉珍山草壠崎人,1976年任中共上京礦務局黨委副書記。

  林加良,吳山鄉梓溪人,現任三明市政協辦公室主任。

  林歲華,武陵鄉桃溪人,大田縣副縣長、中共將樂縣委副書記、清流縣委副書記、清流縣政協主席、大田縣政協主席。

  林樂豐,廣平鎮人,1983年任福建省地名辦副主任。

  林明珠,武陵大石人,曾任福建省計委處長、現任省工程總公司總經理。

  林明庶,武陵大石人,1987年任省計劃委員會福會事業科技處副處長。

  林起棉,謝洋鄉珍山人,1990年任永安市委副書記。

  林益茂,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田徑國家級裁判。

  林清江,廣平蘇橋珍山人,博士學位。

  林貢秒,寧德市委常委、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