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保險真的買的越早越划算麼?

真知保


保險有沒有必要買?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鄰居李姐,是市醫院的主治大夫,工資很高,按理說,李姐這樣的人,應該是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的人,她還是為自己買了高保額的重疾險。在談到為啥要購買保額如此之高的重疾險時,她說是因為本科室的另一位醫生的遭遇才讓她這麼做的。另一位醫生孫醫生,跟她一樣是業務骨幹,但卻不小心罹患腸癌,雖然醫院的福利待遇很好,醫藥費大部分也得到了報銷,但卻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在基本康復後,換到了一個較為安逸的工作崗位,收入也是直線下降,但現在癌症都是慢性病,需要吃昂貴的靶向藥物控制,收入銳減,支出增加使得家庭的經濟狀況一下子就接近坍塌。

李姐說,我要是健康,自然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不用擔心,我要是出現重疾,保險的理賠金就能彌補我一段時間的收入損失,讓我緩過氣來。

保險公司常說重疾發生率高,達到72.18%,但那是對人群說的,對於個人來說,就是50%的概率,要麼有,要麼沒有,其時就跟籤一份對賭協議沒什麼不同。

面對重疾,要麼準備好醫療費,要麼準備好保險。而準備好5000塊的保費遠比準備好20萬的醫療費要容易的多,所以,保險要買。

至於保險為什麼要早買呢?

第一,保險都有等待期,不是買了就能用的,早買早過等待期,早享受保障。

第二,重疾類產品,越年輕的時候越便宜,而且年輕身體好,也更容易承保。

第三,早買保險,可以給自己流出足夠緩衝的時間。近期接觸到的一個案例,一位阿姨,今年57歲,平時身體硬朗,沒住過醫院,血壓血脂也正常,就是因為老伴肝癌住院,被醫生要求檢查,查出肝囊腫,最合適她投的百萬醫療險幾乎是失去資格。如果年輕,還可以有一段時間的調整期,57歲,還未調整過來,就已經到了被大多數保險拒保的年齡了。

保險既然想買,不如早買,晚了不過是在消耗自己得購買資格,超過65歲,連買意外險都要遭保險嫌棄了,各種限制,保費還貴。如果不想買,那就好好鍛鍊身體,努力攢錢吧。


簡淨軒語


筆者從事金融工作有10年左右,你問到的問題我也是很瞭解了。保險確實是越早買越好!原因如下:

一、年齡越小,購買保障型保險保費越便宜

不同保險公司同樣的保額,大致相同的保險責任,價格雖然千差萬別,但是整體看,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銷售的產品,年齡越小相對價格越低。但是住院醫療保險除外,因為醫療保險年齡特別小的未成年人由於沒有獨立保護能力,容易發生風險,反而價格比成年人貴一些。

二、同一個人,購買的保險年齡越早,保障的時間也越久

保障型保險基本都是定期或者終身的,不管是哪種,購買的越早,保障的時間也就越久,但是繳費時間一般都是固定的,有躉交、10年交、20年和30年交費等等。

三、一旦發生約定的風險,豁免的保費也更多

早投保,如果萬一發生風險,剩餘的保費酒會豁免,未來的保費就不用再交了,除了自己已經繳納的主險保費,未來的剩餘保費都有保險公司代繳,還是很好的。

四、回本速度快,兼顧理財功能

購買越早,保障成本相對穩定,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繳納的保費對應的保單現金價值甚至可以超過全部所交保費。比如0歲孩子每年1萬,共計20年交,繳納20萬,在孩子40歲的時候,保單的現金價值有可能達到30-35萬。某種意義上是可以回本的。

五、越早配置越早安心

當今保險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必需品,不是買不買的問題,是多買少買,或者多買少買的問題。

綜上,保險確實應該早買,且足額購買,先意外,再醫療,再重疾保障,如果還有其他需求,可以考慮子女教育及自己養老,亦或者是財富風險規避,及傳承!

我是HI木易子楊,聚焦財經和職場創業領域,更多精彩內容歡迎私信關注交流分享,想要學習自媒體的朋友,可以私信我索取VX方式。

預判趨勢,才能掌控未來!


HI木易子楊


很多朋友,四五十歲了或者說他父母四五十歲了,想配置保險,尤其是在重疾險和壽險這兩個版塊,想買,讓我們給推薦推薦,就比較尷尬啦..........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從橫向的保險產品序列來看,一定能挑出來相對性價比較高。

你比如說咱們之前推薦過的陽光健康隨e保,就重疾險這塊,它性價比一定比較高。

如果你從縱向年齡維度來看,這個性價比就很一般了,因為像重疾險壽險的產品,你是歲數越大 買得越貴,而且那個漲價漲的還會越來越快。

比如說,就剛才咱們推薦的這個陽光健康隨e保,30歲買和40歲買保費能差三分之一,如果你要在延長一些。

它裡頭有條款,你可以延長到100歲,那麼這兩個年齡段買保費能差出一半去,大家知道重疾險這種東西,保費相對來說本身就比較高,差一半那真的是差不少了,而且歲數越來越大,限制的條件也越來越多。

比如說你過了一定的年齡段,可能那個高檔的保額你就不能選了,再定一個年齡段,你連買都不能買。

所以說這樣的問題,答起來的確比較尷尬,推不出性價比,我們就特別高的產品來,同時也提醒大家,如果我們想配置像重疾險壽險這樣的產品,同時我們已經具備了經濟實力了。

能早買就早買,反過來講,你30歲來買保險到100歲,保70年,你45歲買保到100歲,保55年。


小司聊理財


所謂保險越早買越划算的說法是不嚴謹的,這要看我們購買保險時的年齡和產品。

我國保險主要分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險”,而商業保險又分為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財產保險不會涉及越早買越划算的問題,因此只有人身保險會涉及到越早購買越划算的問題,人身保險包括壽險、意外險和健康險。

我們總體給大家看一下保險保費的計算方式:

1. 與年齡有關

總所周知,保費多少與年齡有關,購買同樣保險時,投保年齡越小,所需費用越少;年齡越大,所需費用越多。

2.與時間有關

當下很多壽險都是長期(1-60歲)或終身保障,一旦投保就可享受保險利益,因此投保年齡越小,享受保險的時間越長;而部分意外險是根據保險保障時間長短來決定保費,因此投保時間越長,保費越少。

且很多壽險具有分紅功能,分紅又以複利計算,所以越早投保就能越早享受分紅收益,累計時間越長收益也就越豐厚。


3.與通脹有關

保費還受利率影響,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深入,存款利率持續下降,而我們購買的都是商業保險,保險公司會拿我們買保險的錢去投資,以賺取更多收益,但如果利率越低,收益也就越低,保險公司就只能把新購保單的價格提高,以保障公司收益,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之前覺得買保險沒有那麼貴,現在反而貴了一些,儘管他們的保險內容都相同。

4.與保險規定有關

年輕人身體大都比較健康,在一定保險金額下不需要體檢,也可購買保險,但對年紀大的人,一般保險公司都會要求體檢,且如果身體健康情況不樂觀,是很可能會被要求增加更多保費才會承保,甚至還有被拒保的風險。

如:市面上大部分產品都承保到65週歲,65週歲以上無法購買。只有極少產品可為66-80歲的老人承保,因此給老人買保險挑選機會較少。


5.與風險有關

我們買保險是為了用確定的金額去買未來不確定的風險。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受傷,會離開,明天和風險哪個先到,我們無法預測,因此我們認為沒有什麼時候買保險最划算的固定說法。因為我們買保險,不是為了享受划算,而是希望在風險來臨前,做好迎接風險的準備,所以及早做好準備有利於我們從容面對風險來臨。

總而言之,在不同情況下,大家應根據保險產品的不同規定去計算保費,如保終身險種,大家自然是越早買越划算;但若是重疾險,大家就可根據自身年齡和身體條件,適時購買。但總體對比來看,還是越早買越划算。

當然保險只是大家資產配置中的一項,大家只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保險種類就好,這樣即使風險意外來臨,我們也會得到應有保障,不至於因資金問題而更加煩心。


度小滿金融


保險顧名思義是保障風險發生的意外事情,細分的保障方式有兩種,第一是經濟保障,就是通過保險公司分攤意外發生的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是是合同的約定,從經濟角度去補償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第二是社會保障社會經濟保障是和國家的經濟掛勾,這個是呈現下拉的收入。

保險分兩個級別,國家醫保和商業保險,同時保險的分類有很多種,我們常接觸的有以下幾種:

1、人壽險:人壽就是保險人的壽命,壽命為保險標的,且以被保險人的生存或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人身保險。和所有保險業務一樣,被保險人將風險轉嫁給保險人,接受保險人的條款並支付保險費。

2、重大疾病險:這個是保障人的重症疾病,花費巨大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一般包括: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進行重大器官移植的手術、有可能造成終身殘疾的傷病、晚期慢性病、深度昏迷、永久性癱瘓等等。

3、車險:保障車輛受損和被盜,因為現在咱國家車輛太多了,車險也是最為常見的,時時刻刻的會發生意外。

4、意外險:這個是保險人在意外受傷或者死亡,也是就是不小心摔跤住院,或者坐車、飛機、高鐵、汽車等等受傷或者死亡都可以賠償。

5、其它的保險有養成保險、教育基金和現在推出的各種創新型的保險,都越來越多。

總結:至於問題本質說到的保險是不是人年齡越小,沒有住院紀錄,或者物體越新,就代表的風險越低,保險的費用相對也是較低,人的年紀越小費用就越低,這個是保障方風險性進行了平衡,當然物品價格越高,保費也就越高了。







股票大成路上


保險越早買越划算其實是個偽命題。不能一概而論。


業務員催著讓儘早買保險是針對人身健康險這個範疇的。因為像財產險,責任險,信用保險這些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說法。

而人身險一般和年齡,性別有關係。年齡直接影響投保人購買保險的費率。因為人身險大多數在做產品定價的時候,都會劃分好費率等級的了。一般是5年一個等級。


業務員讓你儘早買,應該是想在費率上跳到上一級前讓投保人購買,免得保費上漲。但這個優勢對長期險來說明顯一點。但如果是短期險,一年一買,其實也就無所謂“越早買越划算”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早買早划算是針對投保年齡界限來說的。因為有些健康險會有上限投保年齡限制,超過這個年齡,保險公司就會不會承保了。比如有些保險公司的產品只承保到65週歲,65週歲以上無法購買。只有極少產品可為66-80歲的老人承保,因此給老人買保險挑選機會較少。換句話說也就是在你還能買保險之前投保的話,就划算。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風險不知道哪天來臨,當然就是越早做準備就越好。


多多說錢


接觸過保險業務員的朋友一般都不陌生,業務員一般都會講,現在趕緊買保險,買的越早越好、越早越划算,等年紀大了就漲價了,不划算了等等。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一起來分析一下。

1所有產品越早買都越划算?

並不然!

購買人身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意外險,一種是健康險

這裡提到的越早越划算主要指的是健康險,比如重疾、防癌、醫療等險種。意外險1歲到60歲的基本區別不大,可以說沒有區別,保險公司基本上是統一定價,一般超過65歲以上的投保會有特別要求。

比如支付寶上有一款意外險,保費150元,只能65歲一下方可投保。

2健康險為什麼要早買?

1)越早買越便宜

健康險產品,考慮到健康問題的發生概率,保險費率的計算和年齡有關,年齡越小,保費越低;年齡越大,疾病發生概率越高 ,保費自然越貴。

比如某保險公司的保100種重疾30種輕疾的保險,30萬保額,繳費30年保障終身,年繳保費隨著年齡增長,區別非常明顯:

1歲:1170元/年

10歲:1590元/年

20歲:2190元/年

30歲:3090元/年

40歲:4410元/年

50歲:6450元/年

可以看到,20歲以下差異還不是非常明顯,但是到了30歲以後,價格的差異就逐步拉大。

2)保障的時間更長

同樣是保障終身的產品,比如我們的壽命是100歲,1歲購買享受的保障是99年,30歲後買享受的保障是70年。購買早晚,除了花費不同外,享受保障的年限不同。

3)利率的影響

大家首先明白一個概念,我們購買的保險實際上是商業行為,保險公司拿我們的錢去做投資,給我們提供保障。在某種程度來講,利率與保費是成反比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提出,之前買保險感覺沒那麼貴,現在買保險感覺還貴了點。

下圖為最近20年的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走勢圖,可以看到,在上個世紀,我們的利率非常高,感覺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就可以過好這一生了,但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存款利率的下降趨勢會一直持續,和國外一樣實現負利率也不是沒可能。

存款在銀行會隨著國家的利率浮動,但是保險合同投保後,如果是投保終身的,是按照投保時的定價,不會在保障期內發生改變,但是新購保單、新的產品是保險公司按照新的規則定價,這也是一些保險公司產品停售的原因之一。

因為之前購買的產品,利率是按照當時的市場利率定價,現在利率下降如此嚴重,不可能仍然按照原來的定價,停售是必然的。

當然,這次十一前的停售,不是這個因素,金融監管部門的因素更大一點(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今天不細說)。

3晚買就不划算了?

1)保險買的晚,理賠率更高

一定程度來看,確實,晚買是不划算。

因為,價格確實比較貴,尤其是針對50歲以上的老年人,保險公司對老年人的定價看似並沒怎麼體現出來對老年人的關懷,尊老愛幼,這個在商業保險中,愛幼體現的比較充分,老年人因為發病率和理賠率都非常高,如果價格太低的話,保險公司可能要賠穿底褲。

下圖是不同年齡的重疾發病率的走勢圖,從35歲以後,重疾的發生概率出現非常明顯的提升,60歲以後的走勢更加陡峭。

6病種:是指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佈的重大疾病有關定義所規定的第1-6種重大疾病,即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和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25病種:是指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頒佈的重大疾病有關定義所規定的全部25種重大疾病。

但,如果仔細看的話,老年人買保險其實更划算。

從保費上來看40歲購買重疾險的保費是20歲價格的2倍,60歲價格大概是3倍。

但是從發病率來看,60歲的重疾發生概率,是20歲的3倍麼?估計不止3倍,甚至是6倍以上。

從這個維度上來講,老年人的發病率更高,更容易發生理賠。

2)通貨膨脹影響,晚買並沒那麼貴

前面大家看到人民幣利率的不斷下降,但是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數據是,通貨膨脹。

20年前我們1萬塊錢能買什麼?20年前上海房價3000多塊,而且是市中心,20年後的今天,上海房價均價都5萬以上,市中心更是10萬以上。同樣,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大家也可以自行腦補畫面。

別人在20多歲時候花了3000塊買了一份保險,我們在50多歲時候花6000元購買,這個通脹比例,算下來竟然有點小划算。

3)豁免規則,讓晚買也划算

之前我文章有寫過豁免條款的規則,【豁免條款,點這裡】,如果在繳費過程中,出現了豁免條款規定的情況,保費不用再交,後面可以持續享有保障。

在這個規則下,因為年紀大購買保險的出險率更高,比年輕人更易提前觸發豁免規則,所以,一旦觸發了豁免規則,看似很貴的保費,後面就可以全部省掉。

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推薦大家購買重疾險的時候,一定要購買包含輕疾保障,且一定要有豁免條款的原因。

4晚點買不是不划算,而是不好買

大家一直在講晚點買不划算,保費更貴,早買早便宜。其實,這並不是問題的重點。

最近朋友向我諮詢,給父母買保險,父母一般都是在60歲左右,確實,老年人買保險可選擇性太少。

一方面是保障條款比較苛刻,因為出險率提升,保障範圍變窄,可選擇的產品不多,另外還有保額限制,比如前面提到的那款產品,40歲以下免體檢額度最高可以保到50萬,超過40歲最高只能投保30萬。50歲以上,有的公司甚至只給10萬保額。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亞健康,甚至慢性病,年輕時候不注意,等年紀大了,等考慮保險這個問題的時候,想買,但是一看“健康告知”發現已經不符合投保標準。

研究了幾十款重疾產品的健康告知條款後,告訴你買保險到底有多難

5寫在最後

回到商業保險的經濟本質:用一定確定的錢投資未來不確定的風險。當然,對於投資來講,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回報,是所有商業的終極追求,保險也是一樣。雖然這個回報並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這個回報確實我們急需的。

買保險越早越好,但是到底何時是最划算的,我認為,有合適的產品,只要能買到,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講,都是最划算的,不分什麼時候。


真知保


1. 年紀越輕費率越低,是應該的,不能稱之為划算。我們都知道,小朋友罹患重疾或發生身故的可能性比大人要低,自然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就應該低一些,這不是划算,這是正常情況,如果保險公司收的一樣,或收多了,就會違反一般的精算原理,會面臨人民的質疑和監管的處罰。

2. 保險產品到底怎樣才是划算?衡量一個商品是否划算,要將同類型商品放在一起比,大人和小朋友的風險不是同類商品,所以不能直接比較。正確的比較方式是在同類產品中,看不同產品給同一個人的報價,例如市場上大部分產品為3000元,而某一個產品是2500元,此人投保該產品就划算。切記,是“此人”投保該產品划算,不是該產品划算,有可能換一個不同性別的人,該產品就不划算了。

3. 儘管如此,還是建議早買保險,好處多多。

一是未成年人或年輕人身體健康狀況相對較好,對於保障型產品而言,通過核保更為容易;二是越早投保,越早儲蓄,累積期相對更長,累積的資金也就越多;三是早買保險,起到強制穩健儲蓄的作用,降低投入股市或P2P等風險資產的資金比重,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93afb7fb56eb71e6f197109ba7dad29\

王曉波頻道


保險越早買越好,因為年齡小會被保險公司視為身體極為健康,保費就相對低廉,免責條款就越少,而且如果買的是分紅型保險,那麼收益就越多,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出國旅遊的時候有些國家還要求有一定的壽險投保記錄,如果買保險的話建議買中外合資保險公司的,因為有外資的存在,有些保險公司還可以在國外直接申請理賠。


說話難聽您多擔待


首先明確一點,保險是消費,不是理財,在明確這個概念的前提下在進入後面的回答。

為什麼保險公司給孩子的保險是28天以後,因為孩子出生,能不能活下來,最關鍵的是前面14天,這14天過了,才能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拿重疾險舉例,為什麼年齡越大,費用越高,因為年齡越大,得疾病的概率越大,保險公司是金融機構,金融的本性是掙錢,不是慈善,每一個保單,保險公司都會評估。

因為保險的法律定義是集中社會的力量,救助小部分無能為力的風險,那麼你的每一次投保都是跟保險公司的對賭,賭的是你的健康,問題是你是賭不過保險公司的,因為別人每一個業務出來都有精算師精確計算過,所以,如果你想買保障,越早越好樓主的命題是成立的,我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