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白肢野牛和非洲野牛哪個戰鬥力更強、牛角更有殺傷力?

精神小夥1111


這是亞洲和非洲的兩種野牛的大PK,由於是同科的動物,所以戰鬥力可以通過兩種動物的一些習性和身體數據對比來比較一下。至於牛角的殺傷力,我們可以通過長度以及動物本身的數據做一下對比。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白肢野牛和非洲野牛哪個戰鬥力更強?

白肢野牛

白肢野牛實際上就是亞洲野牛,它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其中以印度地區最多,因此又被稱為印度野牛。

白肢野牛的外觀很好分辨,它的腿部膝蓋以下是由白色的毛髮覆蓋的,因此遠遠看上去,就像是穿了兩雙白襪子一樣,所以它也有一個綽號-“白襪子”。(這是我見過名字最多的野牛)

白肢野牛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科動物之一,成年白肢野牛的身長區間在3.2-4.3米之間(含90公分左右的尾巴長度),體重平均在800KG左右,迄今發現的最重的野生白肢野牛體重超過了1200公斤。

白肢野牛的牛角很有特點,從頭頂先是向前生長,然後在5公分左右的位置開始向兩側彎曲,到牛角尖的位置又開始往裡彎曲。

與大多數的群居動物不同,白肢野牛的首領是雌性野牛。如果你發現一個白肢野牛群中有一頭最大的雌性,它就是牛群的首領了。

由於白肢野牛的生活領域與孟加拉虎有重合,所以白肢野牛的天敵只有孟加拉虎。但是在成年後,即使孟加拉虎也不敢輕易攻擊它們。

非洲野牛

非洲野牛也就是非洲水牛。非洲水牛在非洲大草原上體型可以排在第四位,僅次於大象、犀牛、河馬。作為最常與非洲獅子交手的動物,非洲水牛最大的天敵就是獅子了。但是,據統計,每年殺死獅子最多的卻是非洲水牛。

成年的非洲水牛的體長平均在3米左右,體重平均在600公斤左右,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非洲水牛的體重是900公斤。

與白肢野牛不同的是,非洲水牛的牛角更像是一塊放在頭上的盾牌,有一部分是緊貼著頭部向兩側延伸的,在快到牛角尖的位置時向上向內彎曲。

成年非洲水牛的脾氣相當暴躁,尤其是受了傷或者帶著幼崽的母水牛,它們極具攻擊性。在非洲,水牛是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

而且非洲水牛也是群居動物,但是它們的首領卻是雄性的。也是與白肢野牛又一個不同點。

從上面兩種動物的基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種動物在其生活的領域裡都有天敵的存在,白肢野牛是孟加拉虎,非洲水牛是獅子,所以,在運動能力上是接近的。

所以,同科同屬的兩種動物,要看誰更厲害?就跟體型有關了。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白肢野牛是世界上最大的牛科動物,它平均要比非洲野牛體重高100公斤以上,而且體長也要長出接近半米。因此,如果兩種動物決鬥的話,體型平均稍大的白肢野牛會佔優勢。

白肢野牛與非洲水牛的牛角對比

首先,它們的牛角如果全都伸直的話長度非洲水牛會佔優勢。但是由於非洲水牛角有一部分是直接貼合在頭部的,所以單看彎曲的部分,兩者是很接近的。

相對來說,白肢野牛的牛角彎曲程度稍差,而非洲水牛的牛角彎曲程度較厲害。就牛角尖來說,非洲水牛的牛角尖更加的尖細,而白肢野牛的牛角尖則顯得厚重一些。

在實戰中,兩種動物的牛角的威力相近。但是牛角更加尖細一點的非洲水牛無疑是更具有殺傷力一些。

綜上,白肢野牛與非洲水牛的PK,戰鬥力上是體型更大一點的白肢野牛獲勝,而由於非洲水牛的牛角更加的尖細一些,所以在牛角的對比上,非洲水牛更勝一籌。

獵奇動物社



非洲水牛是一種大型非洲牛。它與稍大一點的野生亞洲水牛沒有密切關係,但它的祖先仍不清楚。由於其不可預測的脾性,這使得它對人類非常危險,它沒有被馴化,不像亞洲水牛。非洲水牛是非常健壯的物種,它的肩高在1到1.7米之間,頭和身體的長度在1.7到3.4米之間。尾巴的長度從70到110釐米不等。非洲水牛重500至910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大,一隻創紀錄的熱帶草原型雄性水牛重1000公斤。森林型水牛重250到455公斤,只有草原型野牛體型的一半。水牛的頭相對於背部較低,它的重心位於背部下方。水牛的前腿比後腿寬,這與支撐身體前部重量的需要有關,前部重量比背部重量大。



白肢野牛又稱印度野牛,是原產於南亞和東南亞的大型牛。白肢野牛在兩角之間的前額上有一個高凸脊,它向前彎曲,在頭部上部的輪廓上造成一個深深的凹陷。背面有一個突出的脊。白肢野牛是一種非常大的哺乳動物。總的來說,測量數據來自印度的樣本。白肢野牛平均體重約為840~1500公斤,雌牛平均體重約為700公斤。


綜合來說,最大體重的白肢野牛比非洲水牛大些,力量也要大於非洲水牛,但非洲水牛脾氣暴躁,十分危險,每年死於非洲水牛角下的人類多於獅子。兩者角形狀不同,對於各自的對手獅子和老虎非常有效,撞上人都得死,兩者沒有較量過,不敢妄測哪個厲害。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白襪子是黃牛屬,非洲水牛是水牛屬。在對伏大型食肉動物時黃牛屬比水牛屬有辦法很多。黃牛屬可以前踢後瑞,跳起來轉圈圈,水牛屬只有一招用角頂。我看過一個西班牙鬥牛吊打雄獅的視頻,打得雄獅毫無還手之力,當然這種戰鬥力打老虎也不在話下。所以白襪子比任何水牛都強N個檔次。


衛雨田


白肢比非水更強壯,拿公牛來說,非水僅僅是600kg這個級別,而白肢是900kg級別的,不乏1000kg級的個體。白肢比非水強壯得多!不過非野的母牛並沒有比公牛小多少…差距平均在100kg以內,而白肢的母獸只有公牛的一半…所以二者母牛是差不多的。

而論角的話,白肢是偏向進攻型的角型,非常適合衝撞,對大物體殺傷力很強,但是對付當地的最強掠食動物,也就是老虎時,就差點意思了…沒有老虎會被頂到的。非野的角型是防禦型,對脖子的側面防禦得非常好,缺點是角型只適合對付比自己小很多的對手,比如很適合對付獅子,但是對付犀牛,河馬這種級別的對手時,非野的牛角連他們的皮都劃不破…

事實上,大型牛科的角一般只是為了爭奪配偶,用來對抗掠食動物更多是依靠強壯的體型。而真正要對付掠食動物,其實最好的是亞洲水牛的那種巨大的,可達自己身體一半的大彎角,那種角的防守面積非常非常的大,雖然正面衝撞的能力幾乎為0,不過用來對付從後面發動進攻的掠食動物是再好沒有了。


dragenfly


無論白肢野牛還是非洲野牛與老虎和獅子相比,倒底誰利害?這取決於捕食者的飢餓程度和季節環境,自然界沒有絕對的誰比誰利害!無論各種視頻或紀錄片,各有勝負死傷比比皆是,當然,對水牛和獅子來說,數量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為它們都是群居動物,老虎是獨行俠,與獅子群起圍獵不同,主要是伏擊,出奇不意,因此,老虎受傷的機會更少。其實,再強大的捕食者都極謹慎,一旦受傷、感染,不是餓死便是病死,因此,不是特別飢餓或因季節原因獵物難尋,不會拼命獵殺。喜歡紀錄片的網友應該看過在北美,一雄一雌兩隻狼在荒原雪地裡追捕美洲野牛的鏡頭,在深及牛腹的雪原中,沿著野牛踏出的蜿蜒曲折小徑,長途奔襲,追到一頭掉隊的野牛時,雙方已精疲力盡,狼不顧一切撲上去咬,野牛又頂又踏,好幾次狼都被頂的飛起來,被牛蹄踩的嗷嗷叫,公狼放棄了,躲在一傍氣喘吁吁,但母狼絕不放棄!因為嚴冬,不拼命獵殺,可能面臨餓死!我用這個場景只想說:自然界,在爭取食物方面,雌性更努力,更拼命,因為它們要養育後代!大家都知道,母獅捕獵更勤更猛,而雄虎常常霸佔雌虎的獵物。

至於野牛和獅虎,究竟誰利害?事實上已證明,勝負取決於環境和當時狀況,沒有絕對!我也看過一隻老虎殺死一頭碩大白肢野牛的視頻!當然也有老虎被野牛追趕的鏡頭,但能殺死老虎的,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