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五桂同芳

晉招遠將軍、合浦太守林祿,於東晉泰寧三年(325年)奉敕守晉安郡,遂由江蘇徐州下邳遷家居晉安(福州),是為八閩林氏始祖。

其第十一世孫智通,於唐武德初(618年)析居吳航,為長樂林氏初祖。智通四世孫凝,居長樂北鄉崇賢鄉欽平裡,於唐開元七年(719年)以詞學顯,官至秀州知府,左衛將軍。凝子萼,官至蘇州長史,孫升,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御史。升生五子:進思、景思、勤思、普思、慎思,兄弟五人築室讀書於閩江口之籌峰山中,鹹通中(860-874年)“兄弟五人並擢高科”,俱登進士第。“五子登科”“五桂聯芳”為“海濱科第破天荒”。

懿宗皇帝賜其所居曰:“芳桂鄉大宏裡。”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長樂忠義林氏

林慎思(844-881年),字虔中,號伸蒙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儒,福建歷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亦為宋代理學崛起的先聲。後人譽之為“晚唐儒宗”“吾閩千古不朽之高士”。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其著作《伸蒙子》三卷、《續孟子》二卷,闡發傳統孔孟儒學,博採道、法等諸家之長,獨成一家之言。慎思於鹹通十年(869年)登進士,翌年再試中宏詞拔萃科第一。實際上就是福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其在任尚書水部郎中時,因屢次上書諫君勸政,遭貶降為長安萬年縣令。但因朝無善政,農民揭竿起義。他領兵迎戰,被執罵巢而死。他以不屈精神,實踐其忠君、守義、愛民的志向,取信於天下,故受重於後世。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籌峰山

唐天子旌其門曰:“儒英忠義”。後人立祠於籌峰山德成巖讀書處、渡橋大墓山陵墓側及福州城內烏石山(見《榕城考古略》與《烏石山志》)。歷代郡邑(府縣兩級政府)以其忠義首祀於鄉賢祠與忠義祠。林慎思子孫後裔,世稱“忠義林家”。林氏宗親點擊進入林氏總群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忠義祠

長樂忠義林氏枝黨繁盛,人文薈萃,不僅是福州地區林氏宗族中第一巨族,而且歷代英才輩出,科舉時代登進士第者有一百多人。其中以長樂沙堤與嶼南兩村為最著。

嶼南林安上,字民瞻(1085-1133年),慎思九世孫,宋大觀四年(1110年)釋褐,官至龍圖閣學士,福建路兵馬鈴轄安撫使,兼知福州軍州事,終廣東路經略使。因力劾丞相汪伯彥,黃潛善誤國,不納,遂致仕。其首倡開鑿長樂蓮柄港水利工程,引水利民,至今人們仍津津樂道。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忠義名家

沙堤林嶷,字成材,慎思十世孫,南宋紹興初(1131年),遷居福州城內南后街,遂為后街林氏始祖,其三世孫岊,字仲山(1168-1249年),十九歲登王容榜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太常少卿。

其在汀州時,注重辦學興教,與各縣士子講訂《詩》《書》,對當地教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貢獻,故汀州各縣都為其立祠紀念。在邕州任內,注重撫邊安民,奏準開放桂越接壤互市通商,重建南宋與安南友好外交,得到理宗皇帝讚賞。岊居南后街衣錦坊,自岊登第後,陸續推薦沙堤林氏子弟入國學讀書,使沙堤林氏形成仕宦世家。南宋一朝沙堤登進士者十二人,顯仕朝廷者三十多人,可謂盛極一時。岊後裔由后街又分遷於安民巷、朝士坊(孝義巷)、仙塔街、衛前街、棣華坊、井樓門、南教場、北門外及南臺與郊區各地。

《長樂玉林世譜》載:“沙堤芳祖始啟疆,冠蓋蟬聯六澤彰。后街轉折入漳浦,大澳梧嶼此發祥……。”

閩南巨族漳浦烏石林氏始祖安公,就是長樂忠義林氏衍派,於南宋末年由福州城內后街遷居漳浦浯江,其後裔子孫為緬懷祖德,遂以福州城內三山之烏石名其譜,為烏石林氏(見《浯江烏石林氏族譜》),並於明清兩代出了十一個進士,二十五個舉人形成科第世家。

忠義名家:長樂忠義林氏

海雲家廟

特別是烏石林氏十一世林士章,字德斐,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探花及第,官至禮部尚書,更是名揚全國。

清初漳浦烏石林氏族人有不少隨鄭成功開發臺灣,並傳裔於臺灣的臺北、臺中、臺南、高雄、鳳山、南投、彰化、基隆、宜蘭、雲林、苗栗、新竹等縣市。而長樂忠義林氏由福州、長樂、連江、閩侯、福清、平潭等地遷徙入臺灣各地的,如今也是洋洋數萬之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