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新生兒頭皮水腫、頭皮血腫,一字之差,哪種是操作不當引起的?

第一次生孩子的產婦,剛看到自己的小寶寶時的表情,有欣喜,也有驚訝。之所以驚訝,是因為剛出生的新生兒,並不像影視劇中呈現的那樣,頭圓圓的,眼睛大大的,皮膚白白的。

有些新生兒出生時,頭部是又尖又長,有時還偏向一側。

有經驗的奶奶姥姥就說了,哎呀,這是先鋒頭,是小寶寶出產道時,被擠壓了。一些產婦擔心,這種頭部被擠壓,會恢復嗎?還有些擔心小寶寶的智力受影響。

從這些疑慮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產婦和家屬對於新生兒的頭部擠壓,有很多的誤解,下面,小紅姐就詳細的說一說。

新生兒頭皮水腫、頭皮血腫,一字之差,哪種是操作不當引起的?

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頭部受擠壓,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頭皮水腫,也就是醫學上稱呼的產瘤。表現的症狀是新生兒出生時,頭部是尖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先鋒頭。

這是由於在分娩時,新生寶寶的頭皮循環受壓,血管通透性改變及淋巴迴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腫,多發生在頭先露部位,出生時就可以發現腫塊邊界不清、不受骨縫限制,頭皮紅腫、柔軟、壓之凹陷、無波動感,這種產瘤,在小寶寶出生後2~3天就可以消失。

頭皮水腫有時候和頭皮血腫並存,一般來說,待頭皮水腫消退後才顯出血腫。

新生兒頭皮水腫、頭皮血腫,一字之差,哪種是操作不當引起的?

而頭皮血腫呢,經常是因為胎位不正、頭盆不稱、胎頭吸引術、或產鉗助產引起的。導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積留在骨膜下所致。發生的部位以頭頂部多見,枕、顳、額部少見,常常為一側性,少數為雙側。這種頭皮血腫與水腫不同,水腫是出生後慢慢消失,而血腫呢,則是在出生後數小時至數天逐漸增大,因顱縫處骨膜與骨粘連緊密故血腫不超越骨縫,邊界清楚,觸之有波動感其表面皮膚顏色正常。如果這種血腫是由於產鉗牽拉或胎頭吸引導致的,新生兒的皮膚常有潰破或呈紫紅色。血腫機化後變硬,恢復時間也比較長,一般需要數週到數月才能吸收。血腫如果比較大,有時會導致新生兒黃疸加重和貧血,嚴重者甚至可發生膽紅素腦病。

有些產婦認為,新生兒出血頭皮血腫,是由於分娩時醫護人員操作不當引起的,這是一種偏見,新生兒的血管壁彈力纖維發育不良,血管壁脆弱,足月新生兒毛細血管通透性2倍於成人,早產兒6倍於成人,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不同部位的出血。

新生兒頭皮水腫、頭皮血腫,一字之差,哪種是操作不當引起的?

對於血腫的治療,如果比較小,無需治療。如果血腫較大,早期可以冷敷,後期進行熱敷,可以促進血腫的吸收。

有些新生兒父母,看到血腫吸收慢,就詢問,是不是可以把血吸出來呢?一般是不主張這樣的,防止發生感染,也可以進行藥物治療,如維生素k的注射防止出血的持續發生。

從上面這些我們可以得知,無論是頭皮血腫還是頭皮水腫,都是可以恢復的,而且,損傷的只是頭皮組織,根本沒有影響到腦部,也就不存在什麼智力受影響的問題,新手媽媽和爸爸不用擔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