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五邑話“上味” “馬芘” “狗蜱” “憑企”是什麼東西?

五邑話“上味” “馬芘” “狗蜱” “憑企”是什麼東西?

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雖然同是粵語,各地區又有所不同。如五邑(台山開平恩平鶴山)有句順口溜:“食鹽叫上味,馬蹄叫馬茈,樓梯叫棚企,木蝨叫狗痺”。

食鹽說粵語的五邑地區叫做"上味"。為什麼叫"上味"?“上味”者,味之上者也。指美味,精美的食品。 南朝 梁 蕭衍 《斷酒肉文》之一:“此非正真道法,亦非甘露上味。”《 楞嚴經》卷三:“酥酪醍醐,名為上味。” 上味,原指上等美味,中國古人調味,先要用鹽和梅,故《尚書》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五味之中,鹹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五邑人稱鹽為上味,蓋因鹽為百味之首,即為上等之味道,因此得名。“上味”一詞,現在只有五邑人知道是鹽的別名。

廣東有一種疏果,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球莖富澱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澱粉,作點心。廣府人肯定會見過,也吃過。它就是馬茈讀cí(臍)時,古書上指“荸薺”。只不過這個茈字屬於古字,我們很少見,如果你是五邑人,必定知道:“扶梯叫憑企,白鹽叫上味,木蚤叫狗猈,馬蹄叫馬茈”。

馬蹄不是馬的蹄,是一種疏果。它的別名很多,南薺、烏芋,馬薺,地粟,尾梨,地雷子,地力。在南方,我們把野荸薺稱之為馬蹄,這種習慣源自廣東、福建一帶,後來慢慢傳到北方。並不是野荸薺長得像馬匹的蹄子,是因為在閩粵方言中“馬”的意思是果,“蹄”的讀音與地相近,連起來就成了“地裡的果子”。因它形如馬蹄,人們也稱它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又有“地慄”之稱。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馬蹄為什麼叫"馬茈?古稱鳧茈(鳧茨),可能廣東人將馬蹄和鳧茈,簡稱為"馬芘。"《廣東俗語考》:"茈 , —曰馬蹄。本名鳧茈『劉元傳』掘鳧芘而食之。『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粵呼馬蹄。象其形也"。所以,廣府人叫馬蹄做馬茈是有依據的。

木蝨叫做臭蟲,在五邑地區又叫做狗蜱。臭蟲在我國古時又稱床蝨、木蚤,壁蝨,蟲屬昆蟲綱、半翅目、臭蟲科。臭蟲發育過程分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臭蟲有一對臭腺,能分泌一種異常臭液,這種臭液有防禦天敵和促進交配之用,臭蟲爬過的地方,都留下難聞的臭氣,故名臭蟲。

臭蟲為何又叫狗蜱呢?原來是叫狗屁的,因為臭蟲跟狗屁一樣臭不堪聞,狗屁與狗蜱諧音,所以狗屁變成了狗蜱。據民間故事:以前有一個饞婦,好吃懶做,時常偷偷躲在房間吃東西。有一天,她正躲在房裡偷吃糯米飯。忽然,聽到婆婆進來,急忙之中她將碗筷藏進被子裡。但最終還是被婆婆發現了,婆婆疑惑地問:“你這是幹什麼呀?”媳婦紅著臉說:“我聽人說,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後來,人們便用“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來比喻一物降服一物。

“憑”的中原讀音應是現在廣東話的讀音beng,"企"這個字 ,在粵語就是站立的意思 上面是一個人 ,下面是一個止, 意思很簡單,就是站立的意思。"企系度",指站立之意. 粵語常用動詞,如:“企街”。粵語區的五邑話:"扶梯叫憑企"。有它一定的道理。(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