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瀘州:高質量發展引領 為川酒振興“鑄極”

今年2月,省委書記彭清華赴瀘州調研時,對瀘州白酒產業發展提出期望。厚望背後,是瀘州酒業發展的澎湃脈動:擁有白酒行業馳名商標21件、省著名商標38件、省名牌產品32個;2018年,瀘州酒業增加值增速9.9%,分別高於全省和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1.6、3.7個百分點;酒業主營業務收入805億元(佔全國15.01%、佔全省34%),同比增長13.5%。

邁進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瀘州酒業立下雄心:2019年,預計白酒主營業務收入實現910億元;規上白酒企業增加值增速保持11%以上。到2021年,預計白酒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50億元,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園區完成年產值和服務性收入突破1000億元,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地位更加穩固,國際知名的白酒產區基本形成。

航向既定,千帆競發。

以“品牌打造、品質提升、創新融合”為突破口,實現“創新發展、整合發展、集聚發展、融合發展、特色發展”,加快構建瀘州白酒業新格局,為“川酒振興”鑄上“瀘州增長極”。

深度整合 集群發展

打造經久不衰的白酒“品牌”

瀘州市委書記劉強表示,讓瀘酒品牌經久不衰,集群發展是瀘州酒業做大、做優、做強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瀘州通過整合白酒優質企業、基酒優勢資源,推進企業融合、市場融入、資本融通,構建以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三大龍頭”為引領,形成綠地、環球佳釀等“小巨人”企業為支撐,其他規模以上企業及中小微企業梯隊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作為區域龍頭,瀘州老窖通過品牌戰略調整,強力收縮清理旗下品牌,探索以“國窖1573” 和“瀘州老窖”為主打的“雙品牌、三品系、五大單品”的新品牌體系戰略,確立了覆蓋高、中、低端市場的5大單品。2018年,新的品牌戰略模式,讓瀘州老窖的銷售收入再次破百億,躋身全國銷量前列。並在美國設立了明江公司和北美辦事處,經銷網絡通達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郎酒方面,通過“一樹三花”的品牌定位,青花郎、郎牌特曲、歪嘴郎更是“全軍出擊”,尋求不同市場的酒品與香型。青花郎作為郎酒旗下的重點、高端醬香白酒代表,市場戰略地位顯著;小郎酒可以滿足每餐食客需求,成為繼續領跑小酒市場的品質標杆。瞄準了不同的市場,去年,郎酒銷售也獲佳績。通過“品牌打造”,瀘州逐步實現酒產業整合、集聚發展。

目前,瀘州已建設了長江沿岸濃香型白酒產業帶、赤水河谷醬香型白酒產業帶、沱江沿岸基酒產業帶,鞏固“一核三帶”產業佈局,全面“優項目、優平臺、優佈局”。

以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園區為核心,中國酒鎮·酒莊、二郎名酒·名鎮、石洞酒業園區、華夏龍窖白酒產業園四大板塊為重點,瀘州加快鄰玉·中國酒鎮、環球佳釀、永樂醬酒基地、郎酒濃香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 “世界級千億名優白酒產業集群”,全面提升瀘州白酒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優化結構 轉型創新

全產業鏈融合提升白酒“品質”

品質是酒業發展的生命。

瀘州堅持“敬畏自然、尊重科學釀好酒”的理念,以更強力的擔當、極致化的標準,嚴控基酒和成品酒質量,推動“品質革命”攻堅戰。

“我公司的白酒生產合格率力求實現≥100%。”瀘州三溪酒類(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坦言,號準消費之脈,注重品質,優化產品質量,不能讓任何一起酒類食品安全問題,影響了整個瀘酒的產品形象。這是所有瀘州白酒人心中堅守的信念。

為此,瀘州建成了國家科技部唯一的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酒類及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酒類包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保障高品質生產。

在政府的技術保障與服務引導下,瀘州酒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一批新產品新技術加速湧現。以瀘州老窖為例,產品方面成功開發滋補大麴、茗釀等10餘款健康養生酒品,以及十二星座預調酒、百調現調基酒、橡木桶白酒等創新產品,實現了產品類型全覆蓋。郎酒的“歪嘴郎”則以“實力派”之勢佔據了四川、重慶、湖南等地的小酒類市場。

此外,瀘州大力實施優質白酒技改,力爭三年內全市優質白酒產能翻一番、純糧固態原酒比例翻一番、優質白酒儲能翻一番。

瀘酒品質的提升,迎來市場積極反應。瀘州強調“革舊鼎新”意識,以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借優勢、借平臺、借渠道”,系統化、集成化推進白酒產銷體系創新。

“目前,集團銷售漸入佳境,網上旗艦店、成都名酒館已經開業,B2B、B2C平臺投用後,會大大改善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川酒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上組建平臺和旗艦店,線下建名酒館,是集團正在做的一項創新舉措。

瀘州以多樣創新提升品質,激發瀘酒特色發展,促產銷旺盛,再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實現瀘酒產業結構更優、穩健轉型。

當前,瀘州正聚焦 “增鏈條、添業態、補短板”產業鏈條延伸,繼續推進國家“供應鏈”創新試點工作,牢固樹立“鏈式發展”思維,不斷做實做優“白酒製造”和“包裝材料”兩條產業鏈;加快優質釀酒原料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純糧固態釀造及倉儲物流、包裝、設計等配套產業,構建以白酒生產為主,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 “微笑曲線”。

產城一體 酒旅融合

打造中國酒文化展示“高地”

實現瀘州酒業升級跨越,在提升白酒品質之外,還需更多“組合拳”。

對此,瀘州提出走酒旅融合發展之路,中國白酒金三角園區聚焦產城一體,著力打造一座全新“酒城”,不斷創新驅動,增加瀘酒品種,將川酒精華推向世界。

“除了每年酒博會這個開放的國際平臺外,園區通過三產聯動、產城融合,與整個瀘州的白酒產業互相促進、相互發展、相互提升,為瀘州千億白酒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中國白酒金三角園區管委會經信局局長喻真傑說,在產業板塊上,園區將打造世界白酒的優質產區,並以打造世界級酒文化旅遊目的地為宗旨,展現瀘州歷史悠久的酒文化;在農業版塊,建成紅高粱種植示範基地,展示耕種文化,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

無獨有偶,郎酒也通過“名酒名鎮”建設,開啟了“白酒+旅遊”的新模式。二郎名酒名鎮項目總投資35億元,是一個集工業旅遊、休閒娛樂、現代化商業中心為一體具中國特色的白酒小鎮。

2月5日,納溪區大渡口鎮清溪溝河畔的花田酒地景區人來人往。該鎮在實施“中國酒鎮·酒莊”項目建設後,繼續深入白酒文化與山、水、田、園的有機融合,“無中生有”的花田酒地景區成為瀘州人民近郊遊的首選之地。短短3年時間,項目區已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200萬人次,綜合旅遊收入實現從零到10億元的突破。

目前,瀘州已形成“名酒·名園”“名酒·名鎮”“酒鎮·酒莊”的發展模式,正推進二郎名酒名鎮、世界茶酒小鎮、世界白酒文化公園·酒文化博物館、鄰玉中國酒鎮、純陽洞等項目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風情縣城、精品酒鎮和特色酒村酒寨,促進瀘州酒旅融合發展,打造全國一流的A級示範景區。

以“濃香鼻祖”瀘州老窖和“醬香典範”郎酒兩朵中國名酒之花為代表,瀘州不斷新增優質白酒品種。2018年,“瀘州老窖”和“郎”兩大品牌入選《中國500最具品牌價值》排行榜白酒行業前4強,品牌價值分別達到432.3億元和687.3億元。

以酒為媒,瀘州實現融合發展,正在將工業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休閒體驗度假有機融合,成就“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文化體驗核心區域,引領中國“白酒文化”走向世界。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李洋 龐玉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