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這首備受稱讚的《我們走在大路上》是怎樣誕生的?

唱出了中國共產黨把社會主義建設好的堅定信念

唱出了全體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大路上闊步前行的豪邁氣概

這首備受稱讚的《我們走在大路上》是怎樣誕生的?

这首备受称赞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怎样诞生的?

1966年春劫夫在地震災區教唱他新譜寫的歌曲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向前進!向前進!革命氣勢不可阻擋,向前進!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我們的道路多麼寬廣,我們的前程無比輝煌,我們獻身這壯麗的事業,無限幸福無限榮光……”

57年前,由著名音樂家李劫夫創作的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唱遍了全國。57年後的今天,學校、機關、廠礦、軍營、田間地頭、車站廣場,無不迴盪著《我們走在大路上》鏗鏘有力的旋律,激情澎湃的歌聲響徹祖國大江南北,我們唱起這首歌,依然熱血沸騰,豪情滿懷。

這首備受稱讚的《我們走在大路上》,創作於1963年。那時,我國經濟建設遇到嚴重困難,人民勒緊褲腰帶,團結一心渡難關。這首歌唱出了中國共產黨追求理想、披荊斬棘把社會主義建設好的堅強信念;唱出了全體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在建設社會主義大路上闊步前行的豪邁氣概。1992年12月,《我們走在大路上》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列為124部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1999年,國慶五十週年閱兵儀式上,軍樂隊又奏響雄壯高昂的《我們走在大路上》。不久前,這首歌被中宣部列入“慶祝建國70週年100首優秀歌曲”。

人民群眾是我的老師

这首备受称赞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怎样诞生的?

李劫夫原名李雲龍,1913年出生在吉林省農安縣一個沒落的富裕家庭。他從小天資聰慧,跟姐姐學畫畫,隨哥哥學音樂、戲曲與說唱。李劫夫後來在談創作體會時說:“兒童時代唐詩、古文、四書都是唱著念,特別是在家鄉每逢年節有一種唱唱本的習慣,鄉里的老大娘們常常要我坐在炕上給她們唱。唱唱本雖然有一個固定的曲調,但怎樣處理感情,怎樣處理長短句,都得自己即興編造。由於那些聽眾都是文盲,我當然得儘量把曲調唱得好聽一些,以滿足她們起碼的審美要求,這對於我這個缺乏基本功的歌曲作者或許也應算是一種基本功。”

1935年李劫夫中學畢業後,積極參加各種愛國進步活動,閱讀蘇聯和中國的革命文藝作品,向朋友努力學習美術和音樂的知識與技巧,經常演奏和演唱《義勇軍進行曲》《漁光曲》《松花江上》等抗戰歌曲。

在任東北音專校長到任瀋陽音樂學院院長期間,雖然工作繁忙,擔子分量重,他始終沒有放棄音樂創作。這一階段是李劫夫一生創作的繁盛期。他經常下基層深入生活,到工農兵中間向他們學習,體會他們的工作生活與情感,感知工農兵的勞動熱情和沖天的幹勁,鍊鋼爐、車間廠房、田間地頭、油田鑽井隊旁,都留下了李劫夫和工人農民一起勞動、一起吃食堂、一同睡大炕和教唱革命歌曲的身影。

藝術家的責任是反映時代

體現人民的精神面貌

这首备受称赞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怎样诞生的?

雷佳在《劫夫作品音樂會》上獻唱

20世紀60年代初,共和國建設剛剛起步,又遇到了艱難困苦。這時,李劫夫已近知天命的年齡,身體不太好。但他覺得,這個時候藝術家應該挺身而出,創作出“積極向上鼓舞人們鬥志和士氣的音樂作品”,來調動和激勵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積極性。他覺得這是藝術家的使命,藝術家的責任。他一直在醞釀,用什麼樣的題材來反映時代,反映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體現人民的精神面貌。

有一天,他正在深思冥想時,隨手打開收音機,把頻道調到蘇聯電臺,電臺正在播放歌曲《小路》。突然,李劫夫情緒激動地對他的夫人張洛說:“我們建設社會主義不能走小路,我們應該走大路。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的是陽關大道。”

1962年,周恩來總理同中央部委領導來瀋陽開會。會議即將結束時,舉辦了文藝演出,周恩來觀看後,把陪同觀看演出的時任遼寧省委文化部部長、創作秧歌劇《兄妹開荒》的音樂家安波和安波約來的李劫夫邀請到北陵休養所,進行長談。總理向他們講述了當前國家嚴峻的經濟形勢,並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要相信黨和國家有力量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繼續前進。大家要有信心。

這次談話,持續到下半夜兩三點鐘。由於時間太晚,安波和李劫夫就在工作人員的房間裡臨時加床睡下。但周總理的一席談話,卻令兩人興奮異常,睡意全無。他倆整整聊了一晚上。李劫夫一再向安波表示:“總理的話,對我教育和啟發太大了,一定要以周總理的談話精神為宗旨,唱出中國人民高抬起頭,挺著胸膛,鼓足勇氣,振奮民族精神,戰勝一切自然災害和艱難困苦的勇氣和精神。”李劫夫深思熟慮地表示,要把周總理的原話“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用到歌詞裡,直接把周總理倡導的不屈精神和鋼鐵意志傳達出去,表現出來。還要再寫個副歌,像《斯大林頌》一樣,用副歌來展示主題。李劫夫說歌名就叫《我們走在大路上》。

經過多次修改

創作出雄壯有力的旋律催人向上

这首备受称赞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怎样诞生的?

楊洪基曾翻唱《我們走在大路上》

《我們走在大路上》的原歌名是《我們走在寬廣的大路上》,現歌名是李劫夫經過多方徵求意見後修改而成。《我們走在大路上》初稿第一句歌詞也是“我們走在寬廣的大路上”,句子長些,作為歌名也不夠簡練、醒目,譜成曲子也有點拗口,不利於音樂表現。當時,李劫夫在家試唱時,有人提出能否把句子再簡練些。後來,經過多次修改,去掉了“寬廣的”這一形容詞,才把歌名和第一句詞都精練成“我們走在大路上”,使歌名顯得非常明瞭、響亮,起句的旋律也頗有氣勢地脫口而出了。

時至1963年春天,在李劫夫趕寫一些歌頌雷鋒的歌曲前後,《我們走在大路上》的創作終於瓜熟蒂落,形成雛形。經過反覆修改推敲,還加上了強調主題和氣勢的副歌,他不僅自己反覆吟唱,而且還多方徵求修改意見。這是他多年來形成的嚴謹作風和良好習慣:每當完成一首新歌,總喜歡唱給很多人聽。這次也不例外。瀋陽音樂學院的許多人都記得,當時,李劫夫幾乎見誰都唱他這首歌。當時在北京讀書的李劫夫的長女李青也記得,一次父親走進商店,把這首歌唱給素不相識的營業員,然後就誠懇地徵求意見,把人家搞得莫明其妙。還有一次,她與父親在北京的街上散步,走著走著,敞著衣襟的父親突然昂首挺胸,邁著大步,高聲唱起了這首歌。李劫夫還向剛剛從北京調到瀋陽音樂學院任黨委書記的盧肅徵求對這首歌的意見。盧肅是其戰爭年代的戰友,因創作《團結就是力量》而廣為人知。盧肅看後說:“挺好,我提不出什麼意見。”李劫夫說:“你還是給改改。”盧肅還是看不出有什麼可改之處,他這才作罷。

这首备受称赞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怎样诞生的?

2011年劫夫作品音樂會在美國成功舉行

歌曲寫成後,第一個試唱的歌唱家是瀋陽音樂學院的王其慧,第一位正式上臺演唱的是該校的歌唱家李鴻賓,上口易記的二段體結構的分節歌問世以後,迅速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由衷喜愛,很快就唱遍了祖國大地。這首歌理所當然地成了人們久唱不衰、膾炙人口的群眾歌曲。

这首备受称赞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怎样诞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