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甲午戰爭是洋務運動後的清朝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的一次綜合國力的較量。從中可以看出清朝與日本兩國的改革成就。而這次戰爭也是中日兩國在近代史上,武器裝備差距比較小的一次戰鬥,當然也是中國輸的比較慘的一次戰鬥。在這次戰鬥中,清朝辛苦組建的北洋水師全部覆滅,之後所有的不良後果由此而來。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甲午海戰

在這次戰鬥中,中日雙方的裝備實力與結果,產生了巨大的反差,實在令人唏噓。那麼甲午海戰前的清朝憑什麼敢於亮劍,向日本宣戰呢?

北洋水師投入巨大

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北洋水師在山東半島東端的劉公島上成立,之後清朝每年從並不富裕的財政收入中,扣出400萬兩白銀用於北洋水師的建設,平均佔年收入的5%,個別的年份超過10%。另有統計說,清朝為海軍的總投資在1億兩白銀上下。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劉公島鐵炮遺址

不僅如此,不算是南洋水師、廣東水師、福建水師,僅建成北洋海軍就耗銀3000萬兩。北洋水師購買各類艦艇的花費是相當大的。經遠與來遠巡洋艦是從德國購買的,只是購買艦艇就用了86萬兩銀。而北洋水師的主力兩艘鐵甲艦,定遠艦的花費就有140萬兩白銀,鎮遠艦也花了142萬兩的高價。這樣的投入比例與數目,在當時清朝艱難的財政下不可謂不高。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來遠”號艦

北洋水師的鐵甲與火炮口徑保持優勢

北洋水師的主力艦,定遠艦與鎮遠艦滿載排水量達7670噸,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鋼鐵巨獸”,在當時,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鐵甲艦。在黃海大戰中,定遠艦與鎮遠艦:

“中數百彈,又被松島之十三寸大彈擊中數次,而曾無一彈之鑽入,死者亦不見其多”

由此可以看出,這兩艘鐵甲艦是海戰尖刀,在戰後,定遠更是被稱為“永不沉沒”的艦艇。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和洋員及艦上軍官

在火力方面,日方的記載是20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日軍與清軍分別是11門對21門,而清軍的記載200毫米級的火炮共有26門,由此可見北洋水師“重武器”的優勢更大。不僅如此清軍在小口徑火炮上也有優勢,清軍與日軍分別是92門對50門。只有中口徑的火炮,日軍比清軍多,是209對141。而且日軍的中口徑火炮多為速射炮,所以日軍的火炮火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但是清軍的大口徑與小口徑火炮皆佔數量優勢,所以火炮的數量優勢上,清軍還是佔點上風。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停泊在旅順港內的“鎮遠”號艦

艦艇的航行速度快

在海戰中,艦船的航行速度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所有船隻的平均速度來說,日軍艦艇要比北洋艦艇快1.44節,在航行的速度上,北洋水師的艦艇可能佔不了優勢。並且,在海戰中,北洋艦隊將10艘艦船編為一隊,使得先進艦艇的高速優勢蕩然無存。但是不要忘了,日軍的艦艇可沒有那麼先進,他們裝備不少航行速度比較慢的炮艦。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北洋艦艇

在整體艦隊航行速度上,日軍因為有航行速度慢的炮艦拖累,導致整體艦隊失速,其整體航行速度不會超過北洋艦隊。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北洋艦隊並非在1888年之後,因未更換艦船,更新武器,導致“難以一戰”。在甲午海戰爆發的前夕,1894年的5月,李鴻章曾受命檢閱北洋水師,並上奏慈禧誇耀道:

“北洋各艦及廣東三船沿途行駛操演,船陣整齊變化,雁行魚貫,操縱自如……以魚雷六艇試演襲營陣法,攻守多方,備極奇奧。”“於駛行之際,擊穹遠之靶,發速中多。經遠一船,發十六炮,中至十五。廣東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間合操,水師全軍萬炮併發,起止如一。

甲午海戰前,清廷憑什麼敢於“亮劍”,對日軍宣戰呢?

北洋水師創始人—李鴻章

若不是有著這種“迷之自信”,清朝朝廷也不會在這篇奏摺兩個月後,就敢於“亮劍”,下詔書向日軍宣戰。

參考:《失落的輝煌——定遠,鎮遠》

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

張俠,等.清末海軍史料[Z]. 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

戚其章,王如繪.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和世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伊藤政德.國防史[M]. 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41.

張緯.甲午海戰與中國近代海軍[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