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一、華爾洋槍隊的成立背景及特點

1860年5月11日,天京。

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太平天國主要軍政首腦,在摧毀江南大營的祝捷會議上,討論並確定了太平天國下一步的戰略方針,即採取洪仁玕提出的“先取蘇常,後攻天京上游”的戰略,命李秀成率軍東征蘇常。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李秀成東征

5月15日,李秀成率軍東征,一路所向披靡,太平軍連克常州、無錫、蘇州、崑山、太倉、嘉定、青浦、松江,兵鋒直逼上海。當時,清政府在江蘇的勢力極其空虛,面對李秀成大軍壓境一籌莫展。(東南要害,均為賊踞,蘇省已無一兵一將,全境空虛,固已無從措手

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地方勢力想到了洋人。

蘇松糧儲道楊坊和蘇松太道吳煦請求駐上海的英、法軍隊幫助防守上海,但當時英法兩國與清政府還處於戰爭時期,正打算北上進攻大沽口,不願與太平軍發生衝突。無奈之下,楊坊和吳煦找到了美國浪人華爾,僱傭其組織了“洋槍隊”。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華爾

華爾的經歷非常富有傳奇色彩,他早年學過軍事,搶過郵車,販過“豬仔”,在墨西哥打過仗,還加入法軍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來到東方冒險,在一艘中國船上當大副。從個人素質上講,華爾闖過五洲四洋,眼界開闊,膽大心細,極富冒險精神和開拓精神,而且懂西方近代軍事,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從後來的表現看,他確實是一個優秀的僱傭軍首領。

最初的洋槍隊規模只有一兩百人,由歐美人為軍官,東南亞人(以菲律賓水手主)為士兵,之後,隨著洋槍隊屢立戰功,其規模也不斷擴大,到1862年8月時,洋槍隊領餉官兵已達6500餘人,加上輔助人員,全軍超過12000人(此時士兵以華人為主)。洋槍隊還被清廷封為“常勝軍”,得到了清政府正式承認。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洋槍隊裝備的夏普斯單發步槍

洋槍隊是一支完全近代化的僱傭軍。從編制看,它有1個來復槍團,5個步兵團,若干狙擊兵連,1支內河艦隊,1支大型運輸船隊,1支工兵隊,2個兵工廠,1個軍醫院;從裝備上看,大部分士兵使用來復槍,發射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尖圓子彈,還有各種火炮37門,每門炮常備炮彈500發。此外,洋槍隊還裝備有作戰用的機動設備:野戰橋、野戰炮架、炮艦、鐵甲汽輪等。從訓練上看,洋槍隊完全採用西式訓練法(純用夷法),連發號施令都全部採用英語。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洋槍隊炮兵

華爾對洋槍隊訓練一絲不苟(一切不憚繁瑣),作戰往往身先士卒,他懂得諸兵種之間的協同配置,火力配系,對在南方江河湖汊水網地區作戰深有研究,對保持軍隊機動能力和後勤補給尤其重視,洋槍隊作戰往往內河艦隊、運輸船隊、工兵、醫院一起出動,配合作戰,效率和戰鬥力遠非中國傳統軍隊可比。華爾還非常注重戰前情報蒐集,除了僱傭大量間諜蒐集情報外,他還喜歡親自抵近偵查,獲取第一手信息。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洋槍隊

在華爾的訓練和指揮下, 洋槍隊成了一支對付太平軍的王牌勁旅,歐美列強對洋槍隊的印象也從“海盜、僱傭劫掠兵”,轉變成了“清朝軍隊中組織最好、效力最高的軍隊”,是“中國軍事改革的典範,軍隊西方化的核心”

實際上,相比鎮壓太平天國,洋槍隊對清王朝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引領清軍近代化方面。當中國軍隊還在採用中世紀的方式戰鬥時,洋槍隊的出現猶如一股清流,為中國軍事領域注入了無限變量,在洋槍隊的啟蒙和引領下,中國軍隊從武器變革出發,步入了軍事近代化的快車道。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太平軍俘虜洋槍隊士兵

二、洋槍隊對淮軍的影響

洋槍隊的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學生,是李鴻章創建的淮軍,洋槍隊對中國軍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淮軍的影響,並通過淮軍壯大而帶動整個清軍的近代化變革。

1862年4月,當洋槍隊在上海附近連戰連捷之時,李鴻章率領剛剛組建的淮軍從安徽到達了上海,擔綱江蘇戰場對付太平軍的主力。

當時,淮軍一切都“山寨”湘軍,甚至一些部隊都是直接從湘軍那裡借來的,而湘軍是一支很傳統的軍隊,其裝備、組織、戰法、制度已遠遠落後於時代,這種情況在中國內地作戰時還不明顯,一旦與駐上海的西方軍隊相比,高下立判。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淮軍成立初期營伍編制

淮軍的武器裝備處於冷熱兵器混合使用的水平,以初期的一個營為例,全營下轄38隊,有槍炮19隊(劈山炮2隊,抬槍8隊,小槍9隊),刀矛19隊,全營共有火器127件,其中小槍99杆,抬槍24杆,劈山炮4門。

小槍,就是鳥銃,是明朝時期仿製西方火器製成的火繩槍,抬槍是2人操作的大型鳥銃,劈山炮是在明朝紅衣大炮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前裝滑膛炮。這些火器不僅射程近、威力小、準確性差,而且裝填很慢,不僅與洋人的武器存在代差,甚至在太平軍面前也無法佔到便宜,要知道,當時李秀成手下的西洋火器也不少。

李鴻章率軍進入上海後,通過與洋槍隊並肩作戰以及與英、法等國軍隊接觸,很快意識到了淮軍落後。在之前的《從時代環境以及統帥性格理念入手:淺析淮軍與湘軍的差異》一文中,我們對比過李鴻章與曾國藩的區別,相比曾國藩的刻板與守拙,李鴻章做事比較功利、取巧、善於變通,他很少受傳統的限制,敢於接受新事物。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李鴻章

李鴻章看到西方軍隊“大炮之精純,子藥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各項軍火,皆中土所無”,大為震驚羨慕,之後又目睹李秀成部“專用洋槍,力可及遠”,便得出結論:唯有多用西洋軍火以制之。意思就是對付要對付李秀成的洋槍,必須多用西方軍火。類似羨慕的話,李在奏摺或書信中張口就來,比如

“洋兵數千,槍炮併發,所擋輒糜,其落地開花炸彈真神技也”“西洋炸炮重者數萬數千斤,輕者數百數十斤,守戰工具天下無敵”等等。

起初李鴻章要求淮軍“隨軍學其臨敵之整齊肅靜,槍炮之施放準則,亦得切磋觀感之益”,也就是學習洋槍隊臨陣時嚴整的隊形和紀律,以及發射槍炮的準則,切磋觀摩,後來直接認為“外國利器槍兵百倍”,如中國仍然沿襲舊制,不做調整和改革,勢必“厝火積薪,可危實甚”,於是決心“廢棄弓箭,專精火器”“盡改舊制,更仿夷軍”,對淮軍進行全面改組和升級。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換裝後淮軍一營編制情況

在李鴻章的強力推動下,淮軍開始大批量換裝淘汰落後武器,換裝洋槍洋炮,並學習洋槍隊的軍事編制和訓練作戰方法,逐漸由冷熱兵器混用向熱兵器方向過渡,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由學習洋槍隊開始,此正式拉開序幕

三、洋槍隊是如何引領清軍近代化的

西方學者曾稱讚洋槍隊是“十九世紀中國的一個創舉”,並預言它“可能導致產生一支近代中國軍隊”。的確,華爾所創建的洋槍隊對中國晚清軍隊近代化產生了非比尋常的影響,尤其是在清軍武器裝備變革,軍事訓練、作戰以及軍事教育的改變,近代軍事思想、戰術原則的確立方面,起了極大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一)引領了晚清軍隊武器裝備的劃時代變革

軍隊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其次才是由武器裝備近代化引起的戰略戰術、軍事思想、軍事訓練、軍事工業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洋槍隊對清軍武器裝備近代化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它讓清軍對洋槍洋炮的強大威力有了更直接、更深刻、更實際的認識,二是洋槍隊為清軍開闢了進口外國武器的渠道。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倫敦新聞畫報》中的淮軍

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雖然遭受了西方軍隊碾壓式的打擊,但對西方武器裝備的認知很粗淺、籠統,對其重要性也認識不足。江南大營中的綠營部隊也曾裝備過很多樣槍,但訓練不足,戰術落後,無法發揮新式武器的威力。湘軍也曾購買洋炮對付太平軍,但曾國藩卻認為“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然則將士真善戰著,其必力爭洋槍洋炮者乎”,

意思就是真美人不靠妝飾,真書法家不講究筆墨,真正善戰的部隊,難道一定要依靠洋槍洋炮嗎?

李鴻章地處華洋雜處的上海,其見識和視野自然不是其他清軍將領所能企及的,在親臨前線觀摩洋槍隊作戰以及與洋槍隊首領華爾多次接觸後,李鴻章內心的小宇宙再也無法淡定,淮軍換裝勢在必行。由於英法兩國對武器出口的限制,淮軍能買到洋槍,但很難買到新式火炮,李鴻章不得不公關華爾,找華爾代購。在此之前的1860年初,中外會防局成立,洋槍隊獲得了英法美等國的認可和支持,各種先進都對洋槍隊敞開大門,搞點武器對華爾而言是小case。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英國教習訓練常勝軍

淮軍的武器裝備更新是卓有生效的,《淮軍志》記載:“淮軍初到上海,軍中尚無洋槍,······約兩年時間的發展,幾全改觀,主要利器則為洋槍和炸炮。”到1868年8月捻軍被鎮壓時,淮軍已全部更換洋槍並淘汰劈山炮,在清軍中率先完成了武器裝備的近代化。

(二)改變了清軍傳統的操練和作戰方式

有了先進的武器不一定能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這涉及軍隊的訓練問題。淮軍舊有的戰術缺乏協同作戰能力,抬槍、小槍遠距離打擊時,大刀、長矛只能等著,大刀長矛衝鋒時,抬槍、小槍只能閒置,作戰效率低。洋槍則不同,它裝備了刺刀,整合了遠距離射擊和近距離肉搏的功能,大大提升了作戰效率。但是想要充分發揮洋槍的威力,肯定不能依靠之前的一字陣、三才陣等舊的戰法,一切都得重新學習。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淮軍盛字營號坎

李鴻章也意識到淮軍舊有的操練和戰術與新式武器不兼容,難以發揮先進武器的威力,並認為“洋槍實為利器······而操練未隊伍,不中用”。為了提高淮軍戰鬥力,李鴻章決心全面學習洋人的訓練方法和作戰方式。淮軍一面選用外籍教官隨營訓練,一面在上海郊外的鳳凰山設立訓練基地,由洋教官集中訓練。

1862年底,劉銘傳部聘請法國軍官畢乃爾到軍中教授洋槍使用方法,開淮軍聘請外國軍事教練之先河。1863年戈登出任常勝軍首領後,與淮軍關係更加融洽,戈登直接從常勝軍以及英、法軍隊中聘請了大批外籍教官到淮軍中,教授槍炮使用方法和隊列、體操、行軍、測繪、戰陣等軍事課程,等到1864年常勝軍裁撤時,李鴻章還特意留下了11名常勝軍軍官充當教習。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戈登

在外國教官的幫助下,淮軍的作訓方式大有改觀。

首先是訓練時間的延長。在清軍舊制中,練兵方式非常簡單,新兵訓練一兩月就可以上戰場,但淮軍加入體操、行軍、測繪、戰陣、槍炮施放等訓練項目之後,訓練時間延長到了半年。其次,戰術全部採用西式。改進後的淮軍戰術將兵力部署為3個梯隊,散兵間距為3步,梯隊間距為百餘步至數百步,進攻時,第一梯隊以散兵戰的方式射擊推進,搶奪陣地並消耗敵人火力,第二梯隊呈緊密隊形緊隨其後,準備集中突破,第三梯隊作為總預備隊隨時待命。防禦時,則結成空心方陣或實心方陣,抵禦密集步兵和騎兵衝鋒。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淮軍訓練

最後,在火炮使用上,淮軍改變了之前單獨進攻或防禦的戰術,加強了步炮協同。進攻時對敵人進行火力覆蓋,打亂其防禦部署,掩護部隊突擊,防禦時攔擊敵人攻擊隊形,阻滯敵軍攻勢,使己方退而不亂。

1865年9月,曾國藩在檢閱淮軍後寫道:“操演陣法,純用洋人規矩,號令亦仿照洋人聲口,步伐極整齊,槍炮極嫻熟,平日所見步隊不逮此遠矣。”全用西法操練的的淮軍,不久後成了晚清經制軍的榜樣,其裝備作訓被其他清軍紛紛仿效,局面為之一變。從這個角講,正是那批來自於常勝軍或與常勝軍大有淵源的外籍軍事教官,手把手將西方先進的訓練方法和作戰方式教授給了清軍,推動了中國軍隊在“軟件”上的近代化。

(三)顛覆了清軍傳統的軍事思想

近代以來,清軍的軍事思想變遷,是在與外國軍隊交戰、接觸的過程中逐漸發展的,但作為交戰方,清軍難以瞭解、掌握外國軍事指揮的內涵。而洋槍隊是清政府的僱傭軍,這使得清軍能深入其中瞭解西方軍事指揮的全過程,清政府甚至特地要求與洋槍隊共事的清軍將領,趁機打探外國軍隊的情報(

藉此查看外國營壘虛實)。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淮軍炮兵部隊

在與洋槍隊深入接觸中,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發展了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已經成了過去式,“操練槍炮,均採西式”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在這一過程中,外國武器、軍事顧問、戰爭理論等湧入中國,對傳統的軍事思想形成了強有力的挑戰。

華爾就讀於美國軍事院校,有過豐富的軍事實踐,戈登將門出身,畢業於英國皇家軍事學院,二人均能熟練運用西方軍事理論指導作戰。比如,洋槍隊攻守時,重視兩翼以及後路的作用,一改清軍只重正面、忽視兩翼和縱深的舊習;進攻時,洋槍隊講究步炮協同、水陸配合,“炮船水勇均能登殺賊”,且尤其注重發揮炮艇、火炮的威力;戰前,洋槍隊非常重視情報工作,指揮官力求親自掌握敵方情況等等。

晚清軍隊近代化的第一個老師——洋槍隊

中國的近代化始於軍事領域的近代化,而軍事領域的近代化始於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在這一點上,洋槍隊所引發的近代化“蝴蝶效應”顯得非常重要。在此之後,以李鴻章為代表的開明官員,從軍事角度出發,創辦了一系列近代軍事企業、軍事教育學堂,持續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聘用西方軍事教官,向西方派遣軍事學員等等,這些發端于軍事領域的變革,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劍橋晚清中國史》也認為:“(洋槍隊)歷史意義最大的莫過於提供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因為武器裝備與隨之產生的軍火製造業,其進步的技術可用來促進中國軍隊和軍事工業的現代化”


《洋槍隊淮軍淺論》陳九如

《洋槍隊與中國軍隊的近代化》蘇貽鳴

《火器引進與淮軍軍事改革》黃凱

《上海華爾洋槍隊——近代中國軍事改革的先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