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客觀分析蒙宋戰爭,並不是一直打了45年

最近看到一個問題,蒙古滅金打了23年,為什麼滅宋打了45年?很多人也總是拿宋朝抵抗蒙古45年來說明南宋並不弱。寫這篇文章並沒有想貶低南宋,也不想吹當年的蒙古軍隊,只是想陳述一個客觀事實。

蒙古和宋的戰爭分為三個階段,並不是一直攻打了45年。每個階段中間都隔了很多年。三個階段的戰爭時間加起來是24年。蒙古滅金是一直在繼續的,雖然後來蒙軍向西邊打了,但是木華黎一直在與金軍作戰。最後在窩闊臺時代滅了金。蒙金的23年是實實在在的23年。所以問這個問題的人是在拿一個實實在在的時間與始末相減的時間作比較,是不客觀的。

為何蒙古不能一直對宋作戰,而是斷斷續續地進行了45年呢?這個問題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以解答的。

戰爭初期,南宋多次勝利

開篇我就說過,絕不是為了貶低南宋。南宋的戰鬥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戰爭前半階段。宋將曹友聞四處馳援,與蒙軍交戰,或給其他將領解圍,或與蒙軍正面交戰,多次獲勝。南宋軍的戰鬥力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弱。曹友聞是有戰略眼光的,能預判蒙軍的下一步行動,提前佈防,最後主動出擊,收復失地。之後的真州之戰,宋軍全力抵抗,大敗蒙軍。陽平關大戰時,曹友聞又發揮了大作用,無論戰略部署還是戰術,都是精彩的,但是可惜的是曹友聞中箭,最後戰死。廬州大戰的時候,宋軍逼退蒙軍,獲得勝利。

客觀分析蒙宋戰爭,並不是一直打了45年

要不是蒙古南下,真的都埋沒了這些南宋將領。玩笑話,當然誰都不願意打仗。但是宋軍真的是在蒙古軍的檢驗下證明了南宋不弱。宋軍越戰越勇,主動出擊,最終收復了襄陽。我都懷疑這是蒙古侵略南宋嗎?明明是南宋打蒙古。蒙宋戰爭初期,蒙古軍隊沒佔到一點便宜。而且闊出在這個階段的戰爭中戰死沙場,闊出是窩闊臺的兒子。這給了蒙古巨大打擊。

這也更加說明一個問題,宋亡國是亡於朝廷。是宋朝皇帝和大臣們無能,國力衰弱,最終扛不住了。就比如曹友聞戰死,他是因為寡不敵眾,雖然部署得都很好,但是蒙古軍隊人數太多,實在是打不過了。蒙古軍隊可不僅僅是蒙古騎兵,全是蒙古兵的話也沒有那麼多人。蒙古滅金,滅西夏,奪取了北方大部分土地。蒙古的軍隊裡有很多不同的人。說到底,是蒙古的國力達到了可以滅宋的程度。

窩闊臺去世,汗位空虛

第一階段的蒙宋戰爭暫時停止是因為窩闊臺的去世。窩闊臺去世得比較急促。因為他後期沉溺酒色,經常喝酒,還喝很多。窩闊臺去世的時候沒沒立失烈門為汗,也沒留下詔書。因為窩闊臺喜歡闊出,但是闊出死於蒙宋戰爭,前面說過了。窩闊臺就想立闊出的兒子為大汗,也就是窩闊臺的孫子。雖然蒙古是推舉大汗的制度,但是前一任大汗寫了遺詔就是很有力的一個舉薦,至少可以被當做繼承人來推舉。其實當年很多人是支持託雷即位的,但是窩闊臺是成吉思汗指定的下一任大汗,後來察合臺又支持了窩闊臺,託雷也只好支持窩闊臺。而窩闊臺的長子是貴由,但是他不想立貴由為大汗。此時貴由還在參與西征,還沒回來。蒙古攻宋的同時,還在進行著西征。

客觀分析蒙宋戰爭,並不是一直打了45年

窩闊臺的正妻乃馬真想讓兒子貴由當大汗,她以失烈門還小為理由,承製監國,暫時掌握了權力,為貴由當大汗謀劃。但是後來貴由回來了,乃馬真後還是在監國,把持著權力。這種狀態一直過了五年,才召開大會,推舉大汗。因為乃馬真要拉攏諸王,攢夠實力,能讓貴由當大汗的時候再開這個大會。結果貴由當了大汗,最先想的還是西征。這次西征是討伐拔都,因為在推舉大汗的時候,拔都沒有來,拔都並不支持貴由,結果還沒到拔都的地盤呢,貴由就去世了。因為貴由身體不行。貴由一共才當了兩年大汗,還準備西征,自然沒有時間搭理南宋了。後來貴由的妻子海迷失又稱制掌權三年,之後才推舉了蒙哥為大汗。自從窩闊臺去世後,蒙古就一直為了汗位而爭鬥著,沒有時間想南宋的事。

客觀分析蒙宋戰爭,並不是一直打了45年

蒙哥戰死,再陷爭鬥

蒙哥成為大汗後就發動對宋的戰爭,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因此送了命。蒙古軍隊久攻釣魚城不下,有人提出留下部分兵馬於此,然後大軍繞道,與忽必烈會合,這才是正確的戰略部署。但是蒙哥和其他蒙古大將都被釣魚城激怒了,他們都想攻下來。於是蒙古軍隊繼續苦戰。釣魚城的軍民奮力戰鬥,蒙古軍水土不服,已經開始生病,戰鬥力大減少。即使是這樣,蒙古還不調整部署,還繼續進攻。最後蒙哥急了,親臨前線指揮,被飛石擊中。蒙哥的一生,終結於釣魚城。蒙哥死後,他的兩個弟弟都想當大汗,所以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二人的戰爭打了四年,最終忽必烈獲勝。在穩住了汗位之後,忽必烈才騰出手來進攻南宋。

客觀分析蒙宋戰爭,並不是一直打了45年

鏖戰襄陽,攻滅南宋

忽必烈滅宋也不是一帆風順。最重要的戰役就是襄陽戰役。蒙古軍隊攻打襄陽用了六年的時間。而襄陽被攻下後,元軍也只用了六年就把南宋剩下的地盤都打下來了。足以說明襄陽戰役對蒙宋之間來說多麼重要。宋軍守襄陽堅持了六年,也是十分頑強的。最終元軍招降了襄陽守將。也是因為襄陽始終等不來援兵,看不到希望了。忽必烈重視訓練水軍,因為蒙古軍不善長水戰,在彌補了短板之後,正面進攻與招降並用,攻滅了南宋。從後面階段來看,還是南宋朝廷無能,襄陽能堅持六年,朝廷都沒有辦法解救。也是因為此時蒙古與宋的綜合國力拉開了巨大差距。

客觀分析蒙宋戰爭,並不是一直打了45年

總結

縱觀蒙宋戰爭,宋軍前期幾乎都是大捷。蒙古內亂,可是南宋還是沒啥作為,實在是老天給機會都不珍惜。雖然蒙古和宋朝並不是一直打了45年,但是能拖上45年也都是南宋軍戰鬥勝利帶來的。前期的勝利抵禦了蒙軍,一直拖到窩闊臺去世。第二次是直接擊殺了蒙哥。,第三次守襄陽守了六年之久。這都是宋軍自己爭取來的45年。但是還是那句話,並不是實實在在打了45年。總結為兩點,一是南宋抵抗取得勝利;二是蒙古內亂,沒有精力攻宋。南宋滅亡是上層的人不行,南宋軍民還是很有鬥志的。綜合國力產生了差距,滅亡就是早晚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