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台州市臨海小芝鎮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1、大羅山景區

牛頭山水庫是臨海數十萬群眾的“大水缸”,而大羅山則是牛頭山水庫的源頭。大羅山,又稱瑞芝山,因其峰巒突兀,矗立天際,狀似羅傘,故名大羅山。大羅山內有滴水飛瀑、古寨山炮村、“石床臥月”、朝陽洞、穿巖坑、隱跡潭、雨傘巖、媳婦巖等景地,隔壁橫峙村山上有虎櫃巖、仙人腳印等勝蹟,故古人早有“芝山十景”之頌。登上羅山絕頂,眺望東海,魚帆及諸多小島皆出沒於煙濤飄渺中。矚目南天,靈江宛如一帶銀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直連東海。目前,大羅山正在開發,其道路建設已經通達了半山腰。

2、 特色冬桃谷

春風十里桃花開,夏桃疏影漸成陰,秋雨滴答潤桃園,冬桃灼灼別樣紅。冬桃谷現種植綠葉冬桃20畝,為中秋、國慶期間上市,同時種植近90畝紅葉冬桃,為11月上中旬上市,此品種四五月時葉片為紫紅色,非常好看,如果生長期隔兩個月剪枝,可以長達8個月觀賞紅葉。以上兩個品種均為芽變新品種,不是轉基因品種。冬桃谷充分利用近110畝桃林資源,採用“桃草禽菜”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發展循環經濟。與其它果園不同的是,桃園秋冬季利用空閒地來散播光葉苕子(四五月開出紫色花,嫩芽是上好的野菜),等苕草長出後再放養鴨雞鵝三鳥(一塊地放養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個星期),接著翻耕散播蔬菜種子,蔬菜採收後養草,草長大後再用三鳥除草。冬桃谷今年認養活動以“精神家園、記住鄉愁”為主題,旨在倡導“與樹為鄰,與山為伴、與水為緣、與田為友”,讓更多的市民親近自然,瞭解果樹蔬菜禽類生產過程,進一步弘揚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根據客戶需要,可認養家庭樹、童心樹、友誼樹、愛情樹、長壽樹等。

3、 古村文化

每年冬至日,羅上宅村都要舉行“拜冬”大典,地點為該村始建於清順治年間的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氏宗祠內。 參加“拜冬”的人均為台州各地的何氏族人,以附近四豐、下宅、長塘、上橫峙等五村何氏族人為主,建國前,“拜冬”由這六村何氏族人輪流主持供拜,故族人又稱之為“值冬”。 2013年10月,小芝羅上宅的拜冬儀式被列為臨海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何氏祠堂創建於清順治年間,又稱吉水堂。這是一座明清風格的古建築,整個祠堂建築面積達八百多平米,祠堂內的梁、榫上均雕刻著葡萄、松鼠等浮雕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全是明清風格的藝術特色。石板道地上有一古戲臺,由四根石柱承擔著木雕雞籠頂結構。前幾年台州市拍攝的電視劇《海之門》,曾在此取景攝影。 羅上宅蓮花又稱“打蓮花”,始於唐宋,盛於明、清,是一種邊唱邊擊的地方曲藝。民清時,打蓮花在臨海城鄉頗為流行,主要用於農村廟會宗教活動等場合。蓮花表演一般為十一人,一個蓮花頭領唱,其他人排列左右成偶教站立,二人手持道情筒,二人手持算盤索,六人手持銅鈿索,擊節唱和。

4、 周邊旅遊資源

1)小芝紅樹林:溪下村通往勝坑的路邊,有一片廣闊的溼地,種滿水杉樹。這裡也是牛頭山水庫的上游。夏秋之際一片碧綠,供人納涼遊嘗,冬月寒霜降落後,樹葉一片紅染,紅色的樹林倒影在溪水裡,蔚為壯觀。

2)天下第一羅漢松:小芝中岙村宋代蔡氏古墓有一棵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千年古松羅漢松。其樹碩大無朋,樹冠覆蓋面約一百多平米,樹幹直徑約2米。自根部起,似虯龍盤旋,凸起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樹結節,整個樹幹佈滿小羅漢。

3)勝坑古村落:小芝勝坑原生態古村落位於牛頭山水庫北岸,依山傍水。全村房屋是木石結構的民清建築,風格古樸多姿。路邊的西坑杜氏宗祠供奉著杜垂象、杜範、杜滸等七位杜氏家族中有名望的先人。岙陳村地處勝坑村的東面山坳裡,這是一個已經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小村莊,村裡建築完全用石材構築成,古樸自然,渾然一體。

4)真如寺: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宋代寺僧祖元因道行高潔於南宋成淳五年,宰相賈似道聞其名,舉薦請往小芝真如寺,長住七年,大弘禪風,成就了其“老婆禪”之學,著有《祖元語錄》十卷。2003年基建時,在原真如寺石像寶塔處掘出地宮,內有鍍金青銅佛像、金條、瑪瑙、琥珀、白玉珠及宋元古錢幣等文物,均收藏於臨海市博物館。

5)南洋明代古墓蔡文滂墓:蔡文滂墓建於明隆慶庚午年(1570),位於小芝南洋大嶺頭鳳凰山。整個墓體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寬7米,深20米,墓體分三級,從墓道起步至後泰山高10米,整個墓體皆為石體建築。左右立有石雕墓柱,前立墓道碑,墓石刻有鹿,蓮花和萬字和“大明魯齋蔡公佳城”刻字及“蔡雲墓誌”碑文。

6)史前文化遺址:傍臨小芝溪的南豐村峙山,有巨今8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生活遺址。此遺址不僅有上山文化和跨湖橋文化特徵,又具有自己特色。主要有古陶器繩紋釜、雙耳罐、圈足盤、平底盤;又具有自身特徵的寬唇的盤、帶格的圈足形器座、黑色的環耳等。石器主要有石錛、石斧、石錘錘等。

7)小芝鼓亭:始創於清代,以其精巧玲瓏的結構和深厚質樸的形象而獨樹一幟,是台州一帶鼓亭的佼佼者。鼓亭結構分四層,皆正方形,底層置大鼓,四周布幕遮著,鼓手鑽在裡面,時而擊鼓,時而拉動引線,通過齒輪、槓桿和滑輪的運動,使上三層亭內的木偶做出“父女彈棉花”、“農婦舂米”、“和尚撬箱”、“婆媳推磨”和“獅子搶球”等表演,惟妙惟肖、趣味橫生。

8)小芝桑籃段龍:俗稱“桑籃段”,是一種民間傳統舞蹈,始創於明清。桑籃段龍除龍頭和龍尾外,每段龍身都是由桑農彩桑用的竹籃糊制。舞龍時,龍頭帶領龍隊向主人和觀眾叩首。禮畢,繞場三圈,鑼鼓齊鳴、嗩吶奏曲、鞭炮轟響,舞者繞圈急劇跳躍。龍頭舞了半圈,龍尾伏地,龍頭與龍尾相吻後,龍頭即上躍向後轉,各段龍身跟隨著上下翻騰,左右旋舞,觀者點燃鞭炮拋入場內,舞者一邊要隨隊跳舞,一邊又要為避開燃爆跳躍前進,場面有驚無險、熱鬧非凡。

9)東塍鎮嶺根村:緊鄰臨海至小芝的75省道,是辛亥革命志士王文慶的故鄉,也是清代140歲壽星王世芳(16691808)的故地,同時兼有“將軍村”之美譽。人文積澱深厚,文化特色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山水風光秀麗,蘊藏著得天獨厚的旅遊文化資源。歷史上嶺根所在的桐峙山區是臨海草編的發祥地和主要生產區,現設有嶺根草編館。

10)東塍鎮坦頭村:為國家級古村落,既有傳統村落的原始、寧靜,又有大山深處的奇異風光,有四姑背和尚、千年水不幹的石面桶(臉盆)、大小龍角、三間巖、落地猢猻、雞籠巖、石水撿頭瀑布、龍腿、官坑小龍潭、官坑大龍潭、官坑千歲古滕、龍潭虎穴、官坑龍皇屋、官坑龍袍坑、官坑柴瓣巖等景地。

11)東塍鎮呈岐村:為國家級古村落,被稱為“臨海最美梯田”。由於缺少平地,村中土地全是沿著山坡一級級開墾出的梯田,夏季油油綠色,秋季燦燦金黃,使得呈岐在臨海“驢友”圈中小有名氣,被稱為臨海“最美梯田”。每年夏秋,都有“驢友”自發組織來呈岐欣賞梯田美景。在這裡村裡與石頭結下不解之緣。如同感覺自己走在了石頭的世界中。石街、石牆、石屋、石碾、石磨、石路。目前,該村有古井15處、古炮坑1處、古道2處、路廊2處、戲臺1處、屈映光(民國時當過山東省省長)祖墳等。

12)東塍鎮水岙村:為省級古村落。從村口走入,百年古樹映入眼簾,其靠近樹根處樹幹纏繞,形成奇異的龜形,使人不禁驚歎自然的神奇。古橋、古楓、宗祠、寺廟、溪水相映成輝,村裡四臺全臺屋更是在整個台州聞名。“龍角穿雲,獅子吐霧,彎坡積翠,西嶺松濤,靈橋貞澗,古廟還峰,南崗竹頭,兩水夾金”,這是水岙村的古代八景。

13)桃渚國家地質公園:離大羅山景區3公里。園區位於溫州鎮海大斷裂之東側。地質公園以我國距今約9500至6500萬年間形成的晚白堊世火山侵入噴發巖系地貌為特徵。地質公園主體地層為上白堊統天台群,屬浙東沿海中生代晚期火山噴發帶的組成部分,擁有獨特的熔岩臺地、峰叢、石林等景觀,僅石柱就有1500萬根,最高山峰為海拔508米的白巖山。

14)桃渚古城:離大羅山景區6公里。桃渚城始築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桃渚千戶所,築土城,為防禦倭寇的入侵而建,後內遷至中舊城;1442年再次內遷;1443年新建桃渚所城,保存至今;1559年抗倭後增建東西敵臺兩座;1564年修桃渚城。桃渚城平面基本呈方形,城池前有護城河,西南兩面為一片曠野。

15)桃江十三渚:桃江十三渚,是因桃江之水把田畦分割成大小不一、形狀迥異的十三個渚而得名。渚,意為“水中的陸地”。桃江十三渚最佳觀賞角度是石柱峰景區,這裡的景緻頗有層次,近看峰巒如聚,中景是山勢逶迤,遠景或者說襯景則是滿目青山綠水,腳下田畦凝碧,袖底河港如練,形成了“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深。

台州市臨海小芝鎮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台州市臨海小芝鎮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台州市臨海小芝鎮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台州市臨海小芝鎮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台州市臨海小芝鎮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台州市臨海小芝鎮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16)連盤武坑:絕壁環布,溝谷清幽,幾十處峰巖既高又怪,老虎、烏龜、展旗峰、仙人擔等各種形態,惟妙惟肖;聯輝、主幢、玉鏡等洞穴各有特色,火焰山一線瀑、珍珠瀑等更是美不勝收。

除此之外,小芝還有獼猴桃、利岙米麵、茶葉、柑橘、花卉苗木、大紫王葡萄、楊梅、鐵皮楓斛、金銀花等旅遊開發資源。

5、旅遊建議路線:

1)甬臺溫高速(臨海北出口75省道小杜線小芝鎮羅上宅何氏祠堂)

2)臺金高速(臨海市區出口靖江南路臨海大道75省道小杜線小芝鎮羅上宅何氏祠堂)

3)臺金高速(章安出口溪口小芝鎮羅上宅何氏祠堂)

4)椒江城區(椒江一橋或椒江二橋章安或前所溪口小芝鎮羅上宅何氏祠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