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亮劍》中的李雲龍為什麼最後只是少將?對此你怎麼看?

西安創業小楊


最後能評為少將,已經很不錯了,想想那些犧牲的同志們,他們評為什麼了。

第一、憑軍銜不只是軍功,還有軍事素養、覺悟等等。

但論軍功,李雲龍實在是功不可沒,不僅打款坂田聯隊、擊斃坂田聯隊長,後來還消滅了對八路軍總部機關危害極大的山本特工隊,全殲戰地觀摩團等等,雖然李雲龍立過不少功,但是總部機關的老總也說了,他立過的功幾乎和受過的處分一樣多。

李雲龍抗命不遵,還經常私自調動部隊,私自行動去縣城等等,一個不聽調遣的人,還是一個經常不聽調遣的人,如果真的評為大將或者更高,總會有一些人去反對。

李雲龍、丁偉、孔捷,都覺著自己的軍銜低了,還找院長去評理,這就有點過了,有掙功勞的嫌疑,每個人都覺著自己的軍銜低了。

第二、李雲龍不識字,學習上不大積極,而且還滿嘴髒話。

在那個都吃不飽的特殊年代成長起來的軍人,沒有文化、不識字可以去學,但這個說髒話的毛病可就不那麼好改了,講理他嘴笨,就喜歡打人,連去老丈人家都拍槍而起,火爆脾氣可見一斑,沒文化真可怕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後來因為圍剿楚雲飛受傷以後,就在後方養傷,解放戰爭只參加了一個開頭,往後都沒能趕上,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而且在南京軍事學院起初的表現並不好,還當眾頂撞教官,把課堂紀律搞得糊里糊塗,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失敗那方依然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李雲龍的軍事才能佔了主要地位,如果有有些文化或者是上過軍校的話,應該是旅一級的職位了,就像抗大畢業生趙剛,一畢業就被分配到獨立團當了政委,所以大家還是要好好學習,學歷真的會影響升遷。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甭管你立多大的功,即使你把日本天皇打死了,只要你不服從指揮,照樣處分你,這抗命的毛病是不能慣的。


大蘇看劇


從題主的意思看,《亮劍》的結局是不是不盡人意:

如果大家認真觀看的話,最後校長在李雲龍,孔捷,丁偉三個人畢業前有這麼一段話:

你們三個覺得冤!冤什麼?你們為了肩膀上芝麻綠豆的事情,鬧得全院沸沸揚揚,幾個軍區都知道了。

剛才軍委還來電話問這個事情,我能說什麼?

我該說什麼?

你們一口一個老師長老師長,可我坐在這裡如坐針氈。

丟人啊,丟人。

我們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武裝鬥爭,

身邊倒下多少好同志,想想他們。

他們該授什麼銜?

不錯,你們都是有戰功的人,打過不少勝仗,是不是以為這就夠了?

我們打了幾十年的仗,人家也打了幾十年的仗。

而且從戰爭能力,作戰手段和軍事理論比我們強很多,朝鮮戰爭就是證明,不學習行嗎?

動不動就以大老粗自居,以沒文化為榮,我看不上這樣的人,佔著茅坑不拉屎,佔著高位不勝任,到頭來丟的不是他一個人的臉,丟的是國家,丟的是軍隊,丟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所以說:不是他們幾個沒有能力,只是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是從這部劇中突出表現了李雲龍幾個首長的偉大成就。


密集陣


咱們結合抗戰時的鐵三角評價一下李雲龍。

一、論學問。丁偉的學歷在鐵三角中是最高的。李雲龍幾乎是泥腿子一個,要不是後來碰上趙剛,恐怕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李雲龍曾調侃孔捷:“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就衝這一點,孔捷估計比李雲龍還要文盲。但是丁偉就不一樣了,丁偉可是讀過初中的人,在我軍當時算得上高級知識分子了,還有過派去延安學習深造的經歷。

二、論戰功。李雲龍在抗戰時期確實打過幾場漂亮仗,李雲龍是一員悍將、福將,敢啃硬骨頭。但到了解放戰爭,戰爭形勢和部隊規模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但是作為師長的李雲龍在與楚雲飛部對陣的時候竟然扔下隊伍帶著警衛排打突擊了!

受傷後,後期參加的戰爭就少了,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戰功上要比丁偉和孔捷少。所以1955年授勳時,丁偉和孔捷都是軍長,而李雲龍是代軍長,最後只是少將。

三、論思想。李雲龍是個刺頭,做事愛衝動,打仗多靠勇猛;孔捷比較死板(外號:孔二愣子),在靈活變通方面,不如丁偉和李雲龍。

軍事學院學習時丁偉幫李雲龍擬定的題目《亮劍精神》,孔捷在朝鮮戰場上總結研究的《三軍合同作戰問題研究》,最後看丁偉的《大縱深防禦戰略》,直接提出了國土防禦的重點,在西部大縱深多層次的部署防禦地帶,將蘇聯作為防範對象。丁偉是一個帥才,李雲龍適合做先鋒,孔捷就是中規中矩的將軍,嚴格執行上級命令。

四、最後以一場三個人都深度參與的平安縣戰鬥分析一下。李雲龍為了救秀芹攻打平安縣城,不上報不要友鄰部隊協同,攻城時四面出擊不分主次,一副拼命架勢,部隊造成了極大傷亡。

孔捷第一時間判斷是李雲龍的防區出了問題,從這一點上看孔捷的判斷力十分出色,接著孔捷便下令讓全團的兵力投入戰鬥,依託有利地形展開節節阻擊,這種做法其實是不明智的,要知道在戰場上只有盡最可能保存自己的力量,才可能消滅對手。

最後再看丁偉的做法,放掉鬼子的步兵,專打鬼子的騎兵,不惜炸掉防區內的橋樑和公路,並沿公路兩側大量埋設地雷。可以看出丁偉從來不算小賬,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極小的傷亡遲滯日軍增援,達到戰略目的,丁偉的戰略眼光是極其深遠的。

李雲龍在鐵三角中還排不上第一,職務也不夠高,再加上養傷影響戰功,所以最後只授勳少將。


小凡侃侃侃


其實關注的回答無外乎兩種,一種是軍銜給小了,李雲龍立國那多戰功才給個少將軍銜太小了;還有一種就是正好,他李雲龍雖說立過戰功但也沒少惹禍,即使當了軍長在軍事學院學習時也沒少惹禍,所以給他個少將就很不錯了。但是不知道朋友們注意到沒?孔捷,丁偉也都是少將軍銜,他們也沒少立戰功為什麼也是少將,無論你的官職有多大你考慮的都是自己職責內的事,而不會去站在另一個高度去考慮問題。如何是劉伯承對他們的軍銜有建議權的話,他會怎麼建議?自己是元帥給自己小好幾級的部下什麼軍銜?那自己的直屬部下什麼軍銜,職位有那麼多,該如何分領導也很難決斷你們認為呢?

這放在當今社會也是靠譜的,無論是在公司打工,還是在企業上班你們考慮過領導,或者是老闆的感受麼?你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過問題麼?所以無論是老闆還是領導做出一個讓你想不開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因為你們考慮問題的高度和角度都不一樣,當然了李雲龍被搜於少將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正確的。


咖飛娛樂


很簡單,55年授銜的依據是53年定級,53年定級決定日後的軍銜 按照當時的規定,正軍級原則上大部分授少將,部分授中將;準兵團級,原則上授中將,少數授上將(賀炳炎就是如此);副軍級原則上大部分授少將,部分授大校 然後我們看小說設定,50年,金門之戰的時候,李還是師長,之後提升為副軍長,53年入軍事學院學習,也就是說,53年定級的時候,他是副軍級 授予少將很正常


粉衣安好


李雲龍授予少將軍銜是正常的。一,李雲龍能打仗,鬼點子多。二,李雲龍戰功卓著,擊潰坂田聯隊,消滅日本觀摩團,打下平安縣城……等。以上是他的優點,和功績。他的缺點就是經常不服從命令。李雲龍在戰場上,就好比斷了線的風箏。飛高飛低不受控制,想怎麼飛就怎麼飛。這也是他最要命的缺點。雖說能打仗,哪個首長也不會輕易用這樣的將領。大兵團作戰他這個將領太讓人操心。他這個人太義氣用事,也是優點,也是缺點。後來朝鮮戰爭他沒去,也是有這方面原因的。授予少將也是情理之中的。最後說說他們鐵三角。丁偉打仗鬼點子也不少,有一點他比李雲龍強。那就是看的遠。丁偉中將也是可以的。孔捷是聽話的將軍,少將正常。以上是自己不成熟的觀點。


龍61512714


關於《亮劍》中的李雲龍為什麼最後只是少將?

以下觀點供參考,希望可幫助到你。

我們從劇情的角度去思考,因為這只是一部虛擬的電視劇,而劇中的人物都是有編劇創作出來的,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而在現實生活中,新中國剛開國的時候只有六十多個人當上了上將。而在我們的法律中有明確的規定,而在電視劇中被授予上將的這個英雄人物,在真正的歷史上是必須存在的,而少將則沒有這個規定,所以綜合這些因素,李雲龍在開國後被授予少將是最好的發展。

現在我們再來說一下李雲龍這個人物的性格和經歷,在劇中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英雄人物,打敗了很多敵人,戰功卓越,並且經歷也是非常豐富的,但是,要想作為一名完美的軍人,並不是有了這些就可以了,對於軍人而言,服從上級領導的一切安排,一定要完全服從上級所定下的紀律是非常重要的。而李雲龍的性格卻是十分直率坦白的人,有的時候寧願違反上邊的命令的規定也要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雖然有時候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但是他這種不守紀律的形象必然會給上司留下非常不完美的印象。

不單單是因為這樣,編劇為了李雲龍的背景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心思,為他寫出了比較特殊的紅四方面軍的背景身份。這個身份在當時是很不受歡迎的,由此讓後來的李雲龍只能當上少將的劇情顯得更加合理,這樣不好的敏感的背景身份和沒有什麼學歷的李雲龍,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當上了少將更加讓人佩服


家有洋哥


《亮劍》中李雲龍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後被授予少將軍銜。而李雲龍同時期的戰友大都受中將軍銜。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

八路軍副總指揮彭老總曾說過:李雲龍每立一次功,接著就馬上犯一次錯,這好像形成了規律。我們看一下李雲龍曾犯過的一些錯誤。第一:在紅軍長征時,李雲龍團因沒有籌集到糧食,他竟然縱兵搶糧。第二:在與坂田聯隊的戰鬥中,違抗軍令,不按上級規定的方向突圍。第三:為了救自己的老婆,不經請示,擅自動用上萬兵力攻打縣城,造成所部較大傷亡。第四:為了給和尚報仇,消滅掉了已經接受八路軍改編的黑雲寨,並殺死了黑雲寨二當家。

李雲龍多次違抗軍令,殺俘虜,不請示上級就動用部隊作戰,因此在他的軍旅生涯中多次被降職,記過,受處分。和同時期的戰友相比就拉開了差距,因此最終被受少將銜,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g曖昧是糖


第一:軍隊是講論資排輩的地方。劇中獨立團隸屬386旅管轄,386旅旅長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勳陳賡大將,而團級指揮員建國後一般是少將,有個別是中將。

第二:從職務上看,劇中李雲龍建國後是C軍軍長,軍長一職一般是少將軍銜,有個別是中將軍銜,比如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萬歲軍38軍軍長梁興初將軍,授中將軍銜。

第三:劇中李雲龍有功也有過,光團長一職3上3下,他的錯不是在軍事指揮上,而是在軍隊紀律上,說白了就是紀律性差,這樣的記錄在立功評銜時肯定會加以考慮的。

第四:其實在開國後軍隊也存在山頭,從開始的紅軍3大方面軍,到後來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再加上新四軍,直到解放戰爭的4大野戰軍,可謂派系林立。李雲龍、丁偉、孔傑最早都是紅四方面軍的人,李雲龍更是西路軍的一員,兵敗後歷經千辛萬苦才回到陝北的。這一點也是評銜的內在標準。


冰山烈焰14


看過《亮劍》的小夥伴應該都對李雲龍這人物不會陌生,會帶兵,能打仗,而且幾乎在他的領導下打的勝仗非常的多,那些別人難啃的硬骨頭都被他啃了,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了,為何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後來只是個少將呢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自己,隨便他很會打仗但是也很會闖禍,在劇中他領導曾經這樣評價他“是很會打仗,但是也沒少闖禍,他的功勞幾乎和他的懲罰一樣多”一直都在團長的職位上升升降降的,要是沒有那麼的過估計早就上師長了吧

電視劇的最後不是有這些將領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他也沒少惹事,授銜的時候更是大發牢騷,被他打敗的降將還有當年自己帶的新兵都有中將了,自己卻只撈了個少將,這麼說也得給個大將噹噹吧,也是被首長劈頭蓋臉的罵了一段,其實他的軍銜低其中可能也是他是泥腿子出身,沒有什麼文化只知道打仗,也有可能是他的功和過同樣多,給個少將已經是很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