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銀髮潮”遭遇養老圍城,萬億級市場下養老機構盈利難

國務院印發的一份文件,將人口老齡化第一次提升至國家戰略。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下稱《中長期規劃》)提出,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到國家戰略。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要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逐步形成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的養老服務格局。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4949萬,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16658萬,佔總人口的11.9%。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即將邁入老年的50-59歲人口比例約為14.6%。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老齡化的程度將持續加深。

“銀髮潮”正在催生一個萬億級產業。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我國的健康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6萬億元。

在11月26日廣州召開的銀髮經濟高峰論壇上,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衛健委醫養結合課題組組長張漢湘表示,我國當前養老產業正呈現“三冷一熱”特點,在迎來政策熱、輿論與研究熱、社會資本熱的同時,養老產業卻“遇冷”。

老齡化催生萬億級產業

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至今已有20年。在這20年中,我國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升至2.49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也從10.2%上升至17.9%。

未來,這一比例在中國還將持續上升。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繼續上升到28%,60週歲以上人口達到4.8億,佔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催生了巨大的養老需求。在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看來,中國將進入以長壽為主導的老齡化階段,養老已經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朝陽行業,老年健康整體產業規模甚至將超過傳統建築業。

他以中國房地產行業銷售規模舉例稱,該行業在2017年實現13萬億市場規模,增長速度在不斷下滑,而老年產業、康養服務業的增速分別達到了9.74%與11.48%。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對於養老產業的需求也進行過一項測算,中國老齡產業產值將在2050年突破100萬億元,屆時將佔GDP三分之一以上,與養老相關的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如此巨量需求,自然吸引了各路資本介入養老服務機構。2006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首次提出,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帶動了第一波民辦養老機構的創辦風潮。

筆者梳理發現,2014年我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達到9.4萬個,增速達到高峰值44.6%。

廣州中遠海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蒲有勝認為,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正是資本進入養老市場的重要原因。他告訴筆者,資本中既有國企央企,又有險資銀行,既包括萬科、泰康等行業巨頭,又包括中小型民營企業。

例如,泰康保險旗下的泰康之家以醫養結合、持續照護為核心,陸續在北上廣推出了燕國、申園、粵園等13個醫養社區。今年12月,其在武漢建設的養老社區“楚園”將正式對外營業。

中民投依靠居家養老模式在全國“跑馬圈地”,2018年已經收購管控超過1700個社區,圍繞這些社區店,給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上門的居家護理、康復護理等服務。

養老機構遭遇“圍城”

地產、保險、互聯網、大健康等相關企業均已在養老機構上有所佈局,但養老機構真能分得這萬億級產業蛋糕嗎?

以養老服務機構數據為例,2015年1月,民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能盈利的不足9%。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中國養老機構數量從4.43萬個急速下降至2.8萬個,2016年開始才再度回暖,但每年的機構增長數量僅數百個。

著名人口學家、北京大學人口所喬曉春教授在北京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中只有4%的養老機構實現盈餘,超過60%的養老機構需要10年以上時間才能收回投資。

蒲有勝認為,虧損究其根本在於養老產業當前重資產、高投入、回報週期長的特點。養老院的投入產出都有一個盈虧平衡點,超過盈虧平衡點的時候自然能夠盈利。但養老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才有回報的產業,一開始投入大且空置率高,需要後期養老床位使用率提升帶來回報。

他拿廣州的幾家養老院做對比,萬科修建的養老服務機構,平均一個床位的裝修成本在20萬元左右,越秀集團的養老服務機構每張床位的修建成本也在9萬-10萬元,其他民建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的裝修成本也控制在6萬元左右。

“每張床的裝修成本實際上需要6-8年才會回本,8年之後才是養老服務機構的收穫期。”蒲有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部分資本是沒有這個耐心的。這也導致了養老服務機構的“圍城”現象,一方面養老產業迎來萬億級規模,資本圈地各方湧入;一方面各家養老機構因諸多因素暫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廣州泰康之家粵園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家俊對於破解“圍城”頗有信心。他認為,醫養結合一定是未來養老產業的大趨勢。至少在服務高端老人群體方面,泰康找到了一套不錯的模式。

在受訪專家看來,除了高端養老服務需求外,中國更多的養老服務需求是在中低端,未來養老服務及產業發展的重心也一定是在基層。醫養結合的最終目的是要處理好養老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問題,需要幫助老人找到適宜的養老方式。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億,而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總數僅746.3萬張,以此計算,僅3%的高齡人口能夠獲得與之匹配的配套養老機構服務,產業規模擴展仍有極大空間。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