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北京大興新機場千機變

11月20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發展基金在大興區成立。這是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建設啟動以來規模最大的發展基金,目標規模500億元。

據悉,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發展基金立足"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建設,重點投資方向包括三類:一是基建保障、公共事業類項目;二是區域服務、城市運營類項目;三是臨空相關產業類項目。

可以預見,在新一輪投資下,大興國際機場周邊區域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事實上,從2015年9月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開工到2019年9月開通運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中國新速度"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華麗轉身,其自身的建設速度令世人驚歎,對周邊區域的發展也將帶來深遠影響。

空港經濟帶來大量就業

具體來說,機場初期規劃年旅客吞吐量在7200萬人次。遠期年旅客吞吐量將達1億人次以上,年貨郵吞吐量400萬噸。

數據顯示,一個機場如果每年能產生100萬旅客流量,在臨空區將會產生1000個就業機會、2950個全國的就業機會、2000個區域性職位和11425個子區域職位。

世界許多大型樞紐,都會帶動包括貨運、物流方面的工作崗位,以及發展臨空經濟產業和相關產業鏈上的就業,這樣一個機場帶動的航空運輸產業鏈和臨空機場產業鏈是比較大範圍的產業聚集。

不僅說的是在機場內,而是更大範圍,首都機場每百萬旅客帶動的是7000人,首都機場7000-8000萬人次每年客流量的時候,在首都機場工作的航空內人口,比如首都機場、國航、航空公司,不包括關聯性企業,大致提供了10萬個就業崗位。

據媒體報道,目前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已與華潤、平安、南航、東航、阿里巴巴、香港世茂、澳大利亞麥格樂歌、意大利維龍集團等眾多海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

北京大興新機場千機變

國際樞紐帶動區域發展

選擇首都機場還是大興機場?腹地交通非常關鍵。大興機場建成了"五縱兩橫"的交通網絡,一小時通達京津冀。

其中包括四條高速公路、四條城市道路、京雄城際鐵路和軌道交通新機場線。目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已於7月1日正式建成通車,大興機場線城市航站樓草橋站已經開通運營,從草橋站坐地鐵到大興機場只需19分鐘。

9月26日,京雄城際鐵路北京西至大興機場段開通運營,旅客從北京西站乘坐高鐵,最快28分鐘抵達大興國際機場。後續大興機場線有望北延至二環麗澤商務區,並與14號線、16號線和規劃的11號線東段進行換乘。

興業證券分析認為,雖然大興機場物理距離較遠,但大興機場的地理位置和空城結構決定了其獨特優勢:起飛降落不需經過北京市區,不用繞行,遇到雷雨大風等天氣時更容易改航,減少航班延誤和取消率;從首都機場遷移至大興機場後,南航進出京航班時間都將大大縮短。從南方和華東方向進出大興的航班,相比首都機場,空中飛行時間可節約15-20分鐘,總航班時間能節省30-40分鐘。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京津冀交通結點就是在大興國際機場。現在去大興、固安、永清,可能交通不是很方便,覺得遠,所以現在大興機場要形成"五縱兩橫"的交通網絡,是要帶動整個京津冀發展。

未來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高鐵,它的高鐵是直接下穿航站樓,非常方便,將會呈現立體化的換乘。通過這樣一個綜合交通,能夠進入到全國的整個綜合交通網。

北京大興新機場千機變

大興與首都機場公共交通比較

京津冀協同發展

根據京冀兩省市正式批覆實施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2019-2035年)》。

根據規劃,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定位為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到2025年,建成直接為大興機場服務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京冀共建共管、經濟社會穩定、產業高端、交通便捷、生態優美的現代化綠色臨空經濟區。

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部分約50平方公里,河北部分約100平方公里,包括服務保障區、航空物流區和科技創新區共三個功能片區。航空物流區重點承載航空物流、電子商務、綜合保稅、國際會展、航企服務等功能;科技創新區重點承載航空導向的研發創新、科技孵化、高端製造、科技金融等功能;服務保障區重點承載航空科教、特色金融、休閒娛樂、科技創新服務等功能。

北京大興新機場千機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