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小偉三農


“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這個俗語真的蠻有意思的,其實農村人都是知道的。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這體現了農民的智慧。有啥智慧呢,請聽下面分解。


1、首先 寧借娶別借嫁 前半句“寧借娶”


過去在農村,添加人口是非常重要的事。一是添加人口是喜事;二來添加人口會多分田,在那個吃不飽的年代,多分一畝地多麼重要啊。所以寧借娶,就是娶妻的時候,周邊四鄰會把所有你需要的東西借給你。那時候農民還沒有流行包桌,四條板凳一個大桌就能坐個10來個人了;還有各家的生火做飯的工具等等。更有甚者,借錢借物都是可以的。這體現農民智慧,其一:你加了人,分了田地,所以你們肯定能還的起。

2、其次寧借娶別借嫁 後半句“別借嫁”


在原來的農村,人都比較窮。所以人多是個優勢 ,土地多,幹活掙工分的人多,所以也就是有飯吃,不受窮。而嫁人,意味著家裡少了一個人幹活,所以往往來講,嫁女兒的家裡都不痛快。這時候借東西,一來怕還不起了,二來怕人家心情不好給弄壞了。你說這是不是也體現了農民的智慧呢?



3、最後 寧借死別借生的前半句“寧借死”


在過去的農民,農民相對都比較迷信。但有個好處,就是非常尊敬過世的人,認為幫助過世人家的人是一種積陰德。所以對於有過世人家的要求,一般都會滿足。這不但是做了好事,更是自己家積了陰德。這在北方農民是一種傳統,很多地區包括我們村裡都還保持著,有人過世,全家人都會主動過去幫忙的。

4、寧借死中的“別借生”


這也是廣大農民的智慧啊,你家生了孩子,花銷用度又大了,借給你,未必能還的起。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有可能我就吃不飽飯了。另外,據我們村裡還有一種說法是,那時候都是“接生婆”接生的,安全係數不夠,總是出意外,所以誰也不敢借啊。


總結:



綜上所述:這其實真的是體現了廣大農民的智慧。當然,這是有時代侷限的,畢竟在哪種缺吃少穿的年代,沒有點“智慧”,日子是真的是不好過的。當然,現在就非常少有這種情況了。不管是嫁還是娶,該借肯定還是會借的,這才是當代農民的樸實精神吧。


點擊上方關注【三農時節】;做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專注三農領域。有關三農問題,歡迎找我!歡迎關注,我將用盡洪荒之力,為您解疑答惑。

三農時節


農村俗語“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的俗語都是長期經驗總結,在當下的農村至今還流傳著許多經典的老話和俗語,聽起來都很有道,但也有一些只是習慣,沒什麼意義。今天梅花就來分享一下對“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的理解。

第一,寧借娶別借嫁,在我們當地還是有這個說法的。因為過去在結婚的時候,有些男方家裡很窮,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房屋,這這時候鄰居就可以將自家的房屋借出去,這樣一來新人的面子上也就有了,而且借房子的家也可以沾點喜氣。但如果是女兒出嫁的話,那鄰居就不會將自家的房屋借出去,儘管新娘也只是借用半天的時間,可是老人思想意識裡新娘會把家裡喜氣都帶走。


第二,寧借生別借死,意思就是寧肯借給別人家辦喪事,也不借給外人生小孩子。在農村誰家老人去世了,但沒有房屋安置老人的軀體,這時候鄰居是可以借的,他們認為這是行善,可以給自己家帶來好運。但如果是生孩子的話,鄰居萬不能將房屋借出去,因為過去都是借生婆在家裡借生,種種原因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真死在家裡很可怕。

當然這些習俗忌諱很多都是迷信思想,但在農村還一直有很大影響,因此這些忌諱也都成為大家口口相傳的俗語,為的就是將這些忌諱保留下來, 既然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講究,大家還是要尊重傳統。


山村梅花


農村俗語“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特別是“寧借死不借生”,至於為什麼小曉和大家一起分享。

寧借娶不借嫁

“娶”也就是娶媳婦,“嫁”也就是嫁女兒。這裡是一個家裡多人,一個家裡少人。這對於農村很多人來說多人,意為著多子多福,如果某人家裡要娶媳婦要像村裡借一些辦酒席用品(一起基本是靠村裡借),村民都是很願意的。因為這樣可以沾點喜氣。而嫁女兒時辦酒席像村裡人借一些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等一般是不借的,只有像家族中的人借才好借。因為大家覺得你這是少人,借東西給你兆頭不好。(但不願借不代表不借,特別是白事時牽扯麵大,來人多大家也都會借,因為誰家還不會遇到這種事)




寧借死不借生

上面我們說了白事時也會借,這裡主要是“借屋停喪”。意思就是這人已經死了,可以借屋給停喪。農村還有句老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不借生,死都可以借為什麼不借生呢?這個“生”是指快要死了,還有一口氣但還沒有死,隨時會死,如遇這種情況是不借宿的。至於為什麼大家想啊,本來就快要死了,你借屋給他,他要是半夜死了呢?這個第一可能說不清楚會有官司纏身,第二,晦氣!這人死在家中,還是外人就會覺得晦氣。


就現在來說很多人一時想不開,就買木炭租個賓館來個燒炭,這樣人家賓館是一點責任沒有,但實際上賓館老闆虧大了,往後生意肯定要差很多,因為誰也不想去那個死過人的賓館吧。還有人家屬肯定會要賠償什麼的,本來是一點責任沒有,但這事攤在你這你不管還不行。所以就有了“借死不借生”一說。

你們說有道理嗎?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謝謝大家!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小曉農民


農村俗語:寧借娶不借嫁,寧借死不借生。農村俗語是農村百姓們自己在相對比較有限制的環境和人生裡的一些個人類的群體感悟,有些俗語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它傳達給我們一些積極的人生啟迪,但是有些俗語確實沒有道理,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了解這類俗語產生的原因,從而給我們對農村百姓的一些認知和理解上給予幫助。


“寧借娶不借嫁”的意思就是,一般農村人如果是男性娶老婆,自己的家比較小又寒酸,見不得檯面的話,這時候較為富裕和體面的鄰居一般都會願意把房子暫時借給要娶老婆的,讓他結婚的時候也可以風光一點。然而如果是要嫁女兒的話,鄰居就不一太願意借房子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對待,那就說說農村百姓們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甚至有些人還會歪曲女性的形象,覺得如果讓女性在自己家裡嫁出去,會給家裡帶來不好的影響。
“寧借死不借生”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家裡死了人,然後家裡也是比較小和寒酸,那麼條件好一點的鄰居一般也會願意把自己的房子暫時借給他來擺放靈堂之類的,據說這樣死人會很感謝提供房子的一家人,然後就會保佑他事事順利。如果有人家裡要生孩子,可是家裡環境不好,鄰居一般是不願意借出房子的,他們覺得在自己的房子裡生別人的孩子,孩子會把自己家的一些好運氣都吸走,自己家裡人就會容易倒黴。


農家巷


農村俗語“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在遇到婚喪嫁娶時,有著很多的忌諱和講究,關於忌諱的俗語也有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下“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這句俗語的意思。

寧借娶別借嫁

“寧借娶別借嫁”意思:生活在農村,若村上有人家結婚娶妻,向村鄰借東西,鄰居們還是比較願意的,這樣一來也可沾沾喜氣。但是嫁女同樣是喜事,就很少有人借東西出去,他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借東西有些不吉利,有些人比較忌諱這點。一般結婚準備多餘為男方準備,女方不需準備太多,從側面也能看出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所以就有了寧借娶別借嫁的說法。



寧借死不借生

"寧借死不借生"意思:這句話有些人不是太能理解,因為有些家庭特殊原因,有老人去世借地方停屍,特殊原因也要特殊對待,所以寧借死。至於不借生,因為死多為正常死亡,借給別人生產,由於當時條件簡陋,容易引起難產危險,造成有生命危險,甚至死亡,屋裡死人也是不吉利的,這點大家也是比較忌諱的,所以就有了寧借死不借生。


在我看來,這句俗語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社會在不斷髮展,很多條件在當今也是不成立的,更多的也是以前社會的封建迷信,鄰居在一起就要互幫互助,因為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

感謝大家對肥仔的支持,歡迎關注"肥仔農經"與你一同探討精彩三農。謝謝!!


肥仔農經


農村俗語“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在農村一直有著很多的禁忌俗語,這些禁忌雖然看著都比較的迷信,但其中除了迷信之外也是有著一定的道理可說的。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在農村一直遵守的一種禁忌“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看看農村的這種講究有沒有道理!

“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

寧借娶別借嫁:這句話其實和人們的感情有著一定的關係,把房子借給娶妻的人是很喜慶的,自家也能沾沾喜氣,比較吉利。而嫁人的時候,雖然是一件喜事,但是孃家人的感情還是比較傷感的,畢竟自己的女兒要成為別人家的人了。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娶是“進財”,而嫁是“出財”的一種表現,是比較不吉利的。更何況實際上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人們結婚的時候,新房都是由男方準備,幾乎沒有人借房嫁女的情況發生!

寧借死別借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寧願把房子借別人停喪,也別借給別人生孩子。這是因為停喪是幫助別人解決燃眉之急,而且還沒有麻煩事。而生孩子則不同,以前人們接生的技術不發達,所以生子對於孩子和母親有著非常大的生命危險,一旦生孩子的時候發生意外,那借房子的人也很容易受到牽連。

所以說“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雖然看似比較迷信,但實際上卻是人們總結出的經驗。

駿景——殷


駿景農業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應該記得,以前在農村誰家辦喜事,比如結婚酒,滿月灑,新房落成酒,壽酒等都是全村人會去吃酒席,再加上自家的親戚朋友,一場酒席下來有好幾百人吃酒席。過去農村人一般家裡沒有那麼多的碗筷勺子等吃飯的用具,還有桌椅板凳也是沒有這麼多。所以誰家辦酒席都是在村裡附近鄰居家裡借碗筷和桌椅板凳。

在我老家,每逢擺酒席都會專門安排2-3個人來借這些東西,在借時都要在桌椅板凳上寫上主人家的名字,待還時只要一看名字就知道是誰家的了,如果不寫上名字,就很難分辨出來了。以前農村的碗上都刻有名字,這樣碗就不需要寫名字了,筷子的話就沒法寫名字,就是按多少飯碗就還多少雙了。那為什麼有“寧借娶別借嫁,寧借死別借生”的說法呢?

我們先看上半句:“寧借娶別錯嫁”。古代的時候農村的人經濟普遍很困難,想要娶個老婆回家,那也得有一個像樣點的房子。但是呢如果是男方向鄰居借房子來娶老婆,那樣子可以說是十分的體面了,而且鄰居還可以沾沾光。但是如果是嫁女兒的來借房子,不管借多久,鄰居都是不願意借的。可能是因為當時覺得如果借給嫁出去的人,那麼意味著自己的錢只進不出,很不吉利。況且古代的時候,女子的地位很低,所以很多人都會看不起女人。

再來看下半句:“寧借死別借生”。很久以前,如果村裡面有老人去世了,那麼屍體要停放在家裡好幾天才能下葬。但是家裡還要辦理喪事,人很多,棺材無處安放。那麼這個時候鄰居都願意把棺材放在自己的家裡,讓去世的人有一個安身之所。

但是呢那些要是生孩子的人,鄰居是不願意借的。因為生孩子的時候,孕婦會流很多的血。流血是一種很不吉利的事情,這意味著血光之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孕婦在自己家中生孩子。不知道你們那裡是不是也是跟我們這是一樣的說法呢


湘南農村故事


有沒有道理我也不知道。借的錢只要不是用來賭博 ,幹其它不務正業的行當就行。我認為別人既然張嘴借錢那就一定是碰到了什麼難處或者急事,在力所能及的時候能幫一把就儘量幫一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