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英國大選前兩黨就恐襲問題相互甩鍋 似2017年情景再現

【歐洲時報網】近日在英國倫敦僑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持續發酵。12月2日,在襲擊事件中的死者身份已確認,均為劍橋大學的學生。而此案件的兇手提前出獄所引發的英國制度的討論,甚至影響到了即將來臨的英國大選。

英國大選前兩黨就恐襲問題相互甩鍋 似2017年情景再現

11月30日,在英國倫敦,巴士和警方車輛停在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的倫敦橋上。(圖片來源:新華社)

兩大政黨互相甩鍋 遇害者父親:囚犯需更有效地監管

中新網報道,根據英國現行制度,犯下嚴重罪行的囚犯可能自動提前獲釋,倫敦橋恐襲案的兇手,28歲男子烏斯曼·汗(Usman Khan)就是其中之一。

烏斯曼·汗此前因參與策劃炸彈攻擊倫敦證券交易所於2012年被判入獄,但在2018年12月有條件提前獲釋,包括須佩戴電子追蹤器、參加政府的囚犯改造學習班等。

英國首相約翰遜迅速將這一事件怪罪在反對黨工黨頭上,因為工黨政府在2005年引入“保護公眾監禁刑罰”法案,規定任何非終身監禁、且被認為不是危險的罪犯,都可以在服滿一半刑期後獲假釋。

約翰遜說,如果他能在大選中勝出,他將廢除這一法案,並要求立法判罰所有涉嫌恐怖襲擊的犯罪最少刑期為14年,部分情節嚴重者或將終身監禁。

英國工黨黨魁科爾賓12月1日在發表外交政策演說時,批評保守黨政府削減社區警務、緩刑、心理健康、青年等社會服務支出,導致這些公共服務難以運作。他不認為所有恐怖分子都應服滿刑期,並呼籲就烏斯曼·汗的量刑和獲釋展開調查。他說:“我們必須對我們刑事司法體系各方面的運作展開全面調查。”

英國大選前兩黨就恐襲問題相互甩鍋 似2017年情景再現

11月19日,英國保守黨領袖鮑里斯·約翰遜(左)與工黨領袖科爾賓參加首場電視辯論。(圖片來源:新華社)

自由民主黨則指責約翰遜把倫敦橋襲擊“政治化”。他對約翰遜的回應感到“震驚”。他呼籲在選舉競爭中不應該用悲劇來製造政治資本,並批評約翰遜誤導了人們對法律實際內容的理解。

對於此次恐襲引發的政治“口水仗”,其中一名恐襲受害者的父親12月1日表示,我們不需要不過腦子的反應。他說:“我們要怪罪的不是寬大政策,要怪就怪被破壞的假釋系統,他們應該在囚犯被釋放和參加更生活動時,有效地監控和監管才對。”

民調顯示兩黨差距縮小 似2017年情景再現

大選前遭遇恐怖襲擊,讓人不由得聯想到2017年英國議會大選前夕的恐襲事件。

綜合上海《文匯報》、《解放日報》報道,2017年6月3日,就在大選前5天,3名暴徒駕駛一輛貨車在倫敦橋上橫衝直撞,隨後下車舉刀向無辜的路人砍去,造成8人死亡,48人受傷。在此以前,英國還遭遇了兩次恐怖襲擊事件。

英國大選前兩黨就恐襲問題相互甩鍋 似2017年情景再現

2017年6月5日,在倫敦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地附近,民眾向遇難者獻花。(圖片來源:中新社)

恐怖主義籠罩下的英國大選,形勢突變,保守黨對工黨的領先優勢從20個百分點縮小至5個百分點。儘管保守黨最終還是取得了大選的勝利,但恐怖襲擊讓原本毫無懸念的大選在最後關頭多了一些撲朔迷離的味道。

中新網報道,當時參與投票的一位英國選民羅傑斯太太說:“我以前是支持保守黨的,現在我改變主意了。特雷莎·梅對恐怖分子說‘受夠了’,而我對這位首相也受夠了。她在削減倫敦警察人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正是恐怖分子最願意看到的。相比之下,工黨的反恐政策更合理,起碼會保障我們有足夠多的警察。”

BBC當時指出,選民可以基於各種理由選出他們心目中的理想政黨。但是隨著選戰進入衝刺階段,誰能確保國家更安全,卻是一個擺在檯面上急需給予回應的訴求。

而近期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也為即將到來的大選帶來不確定性。除了“脫歐”話題外,法律、治安問題佔據了英國大選前社會問題的首要位置。

路透社報道,12月2日,英國獨立電視臺《早安英國》的民調顯示,11月的最後一週,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對工黨的領先優勢縮小至9個百分點。

民調顯示,保守黨獲得42%的選民支持,上升1個百分點,而工黨上升3個百分點,達到33%。

上海外國語大選教授高健曾在2017年分析,關乎民生大計的“脫歐”大業未竟事功,卻又一再遭遇恐怖襲擊,英國民眾潛意識中的焦躁不安感必定會大大增強。面對發生的一切,他們根本不知道可以依靠誰。恐怖襲擊是一種外在的形式,畢竟還是零星出現的;真正的恐怖,是無所適從的生活境遇與不可理解的時代。

兩年過去了,“脫歐”仍未完成,恐襲再次上演,英國民眾心中的焦躁不安只增不減,急需一位能解決問題的領導人。工黨黨魁科爾賓再次站在大選的舞臺上,面對不同的對手,相似的境遇,勝敗仍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