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吃飯時頭部大汗淋漓是什麼原因?

健康飲食保平安


你的症狀是典型的肺脾虛,內徑理論肺主皮毛,氣虛皮毛不固。建議吃補氣固表的藥,例如玉屏風散,防風通聖散等。中醫中藥的神奇之處就在,不管貴賤服用對症就好。另外,有的時候也別非得信著誰,都是為了掙你錢,賣藥提成的,自己按症狀去藥店看說明吃,都可以好病的。不然花錢耽誤了病。

查看追問


蚌懷一哥


我們身邊可能見過很多朋友有這樣的情況,天氣也還不算熱,飯菜熱度也隨和,但莫名其妙腦門、鼻頭上全是汗。這麼出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可能是飯菜過燙、氣溫較高

有時候天氣太熱、或者飯菜太燙,我們吃飯之後可能會有滿頭大汗,甚至滿身大汗的情況發生,飯菜的熱量也是可以直接傳遞給身體的,加上天氣太熱本來就會讓人韓流不止,大夏天裡吃一頓飯我們經常汗流浹背,比如夏季大家在外面吃個大排檔,沒準都是汗流浹背的狀態,大老爺們甚至乾脆光個上身吃個痛快。

②吃得過急,飯菜是十分利於消化的食物

吃飯急躁過快的人往往也更容易吃得汗流浹背,短時間內大量能量湧入,產生熱量較多,而這些熱量部分也會以產熱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很容易讓人覺得熱;如果食物是利於消化的食物,短時間內也利於讓我們攝入更多食物中的熱量,這樣的食物吃了也很容易產熱,舉個例子,比如夏日我們快速喝了一大碗粥,基本上都會讓人滿頭大汗,哪怕是在冬天,我們喝了一碗粥,也會覺得身體突然暖和很多,因為粥澱粉含量高,而且利於消化吸收,短時間澱粉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一下就能產熱不少。

③身體肥胖、脂肪較多

攝入少量熱量就容易滿頭大汗的朋友們有可能和身體肥胖有關,脂肪能夠鎖住身體熱量的散發,有禦寒效果,比如在冬季,皮包骨頭的人群一般比胖子要怕冷多了,當然肌肉量多的人群是最禦寒的(因為肌肉中產熱主力線粒體含量較高)。由於熱量的不宜散失,所以一攝入能量,身體肥胖的人群可能會比普通人更容易出汗。

④肺氣不足、衛氣不固

從中醫的理論來說,身體“虛”也可能會造成愛出汗的現象,比如肺氣不足,肺主“皮毛”,肺氣虛的人群往往皮膚粗糙、易長疹斑,皮膚表面控制力不足,汗水也更容易不聽使喚,這種朋友可能也經常會氣喘吁吁,秋冬容易染上咳嗽,平時也容易感冒發燒。最常的表現是鼻尖最愛出汗,平時也比普通人更容易滿頭大汗。體表的守護者是一股“衛氣”,這股衛氣虛弱的話,衛氣不固,我們也更容易流汗。這類朋友注意平時適當鍛鍊身體,增加心肺功能,平時補充一些滋陰理肺的食物,比如冬瓜、絲瓜、雪梨、枸杞等食材。

⑤甲狀腺亢進症狀

甲亢的人群比普通人代謝更旺盛,心率較快、產熱也更積極,甲亢的朋友容易急躁、吃飯也較快,所以比普通人也更容易出汗。


只有營養師知道


按照西醫觀點,吃飯出汗正常現象,但中醫有講究。中醫認為睡覺時出汗為盜汗,白天出汗過多為自汗。“過多”是什麼概念?就是比別人多,動不動就出汗。如果吃飯時出汗到了要用毛巾或紙巾的程度,就是過多。

出汗過多系虛症所致,這需要看中醫辯證施治。西醫不要去,等於對牛彈琴。


屠龍53


這種情況叫做味覺發汗,出汗部位在前額、頭皮、脖子和上嘴唇等處,不僅發生在吃飯的時候,當談論或者想起食物的時候也會出汗。

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出汗與吃熱的或者辣的食物出汗是不一樣的,後者是人體對食物正常的反應,味覺發汗則發生在吃任何食物的時候。

味覺發汗中最常見的是Frey綜合徵,這是因為在腮腺附近做了手術、受傷、病毒感染等原因,在癒合過程中,受損的神經和其他神經搞混了,導致本來應該產生唾液的信號變成出汗的信號了。一般來說,出汗只發生在臉的一側,因為人有兩個腮腺,受損的通常是其中一個。

Frey綜合徵也可能是因為糖尿病、帕金森氏病、癌症導致的,還有可能找不到原因。

Frey綜合徵之外,還有其他味覺發汗,那些味覺發汗往往是雙側一起出汗,甚至連胸部也出汗。

味覺發汗是一種對健康無害的症狀,就是邊吃邊流汗。如果對吃飯時滿頭大汗的情況無所謂,也就用不著治療,吃飯時候勤擦汗就是了。如果覺得很不好意思,就治療。關鍵要先查清楚,看看是不是繼發性的,如果是的話,要治療和控制導致味覺發汗的病因。

治療Frey綜合徵只能對症治療,因為神經混亂了是無法糾正的,肉毒桿菌毒素的效果很好而且副作用很小,但作用是暫時性的,每9-12個月要注射一次。


京虎子


出汗的可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夏天的時候,多出一些汗水,是比較正常的一個現象。可是出汗出的太多,就會對我們的身體不利。

出汗太多了,就會讓我們身體的減少血液循環的流量,讓它的循環變得慢了,造成人體的體溫上升,而且,它還可以導致,我們身體裡面鹽分的流失,進而造成熱痙攣。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我們要及時的補充流質,還有適當的鹽分。

出汗可以幫我們調節體溫、保持我們的一個體溫的穩定。健康人體的出汗多少,和氣溫,活動量有關,還與風等關係密切。當溫度高的時候、溼度小的情況下,我們會出很多汗;當風速小的時候、溼度還有氣壓比較高的時候,儘管氣溫比較的高,我們的身體也會出現,出汗不暢這種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較容易中暑。


嬉笑品味人間酸甜


其實,黃帝內經裡有講:腎虛的表現,四個字“動則汗出”,容易出汗的人,是腎虛了鎖不住水。



阿升音響


哪有那麼多彎彎道道,吃飯出汗不就是飯太熱或太辣嗎??你吃涼皮不放辣椒的這種,你看會不會出汗,要是你吃砂鍋再放辣一點那肯定出汗啊


葫蘆大俠


吃飯出汗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要想避免,個人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有效避免:

有的人一輩子沒吃過飽飯,或因胃口太好消化太好的原因,看見剛剛端上桌的飯菜(熱氣騰騰),猶如動物世界裡的獅虎,立馬抓起筷子就狼吞虎嚥,這樣不冒汗就怪了!著急什麼?飯要一口一口吃,又沒人和你搶,讓端上來的飯菜稍微降降溫再吃,也不在於你提前吃那兩口,此外吃燙食也不利於減肥,如果慢半拍開吃,還出汗,那就是自身身體的原因了!

其二要放慢吃飯的速度,有的人吃飯風捲殘雲三扒拉兩咽,這種吃飯速度不出汗就怪了,尤其是炎熱的夏天,更要放慢吃飯的節奏!此外,儘量不要邊吃飯邊喝高度數的白酒,喝酒就先喝酒,喝完酒再吃,有的人喜歡邊吃邊喝,這樣也容易冒汗,如果放慢了速度還出汗,那你一定是身體出了狀況!建議做一個全面體檢!

一般堅持做到這兩點,就可以克服吃飯頭部出汗的毛病!如果不是上邊兩種原因,那就應該問問醫生了!


冀之筆


出汗本身是調節體溫散熱的一種方式,比如勞動運動、情緒激動和緊張之後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人與人之間也是有個體差異的,比如胖一點的人汗液就會多,瘦的人出汗就會少些,這屬於正常範疇。夏天天氣熱,所以汗多屬於人體正常調節體溫,主要是通過汗液的蒸發達到散熱的目的,從而維持人體體溫的固定。吃飯的時候,因為內臟處於高度運作狀態,所以產熱會比安靜的時候多,如果吃飯的時候很多汗,而沒有其他不舒服,屬於正常的情況。但是如果出汗特別的多,到大汗淋漓的程度,這種情況考慮有可能是病理性出汗,可能和體虛有一定的關係,也有可能需要排除甲狀腺功能的問題。所以,在熱暑天可以多吃些清熱生津的食物,比如西瓜等;在運動或者出汗之後注意適當的補充水分,建議可以用淡鹽水。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特別頻繁,大汗特別嚴重,就需要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和就診。平時可以口服一些藥物,比如虛汗停就有一定的功效。


藝夢阿志


有兩種汗,一種是吃別人的拼命狼吞虎嚥出熱汗,一種是別人吃你的你陪坐一直大冒冷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