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穆迪:長三角債務率處全國最低水平,有助於信用體系建設

“長三角作為一體化發展區域,如果能建立和國際接軌的信用體系,將對長三角發展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投資需要高質量的信用基礎,政府應重視整個長三角信用體系的建設。”2019年11月5日,穆迪投資者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華東主管合夥人施浩在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上表示。

當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畢馬威中國合作,聯合上海國際智庫交流中心成員單位共同舉辦了“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論壇主題為“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

施浩指出,受經濟下行和減稅降費的影響,中國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持續承壓,這種壓力將直接影響到長三角一體化所需要的政府資金支持。“資金是發展的硬道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好吸引資金?”

在他看來,長三角確有獨特優勢——經濟和財政體量大,總體具有良好的經濟基本面。長三角地區GDP佔全國23%,人均GDP達到1.42萬美元。他指出,長三角債務率僅19%,相對全國範圍而言,債務率較低,有助於信用體系建設。

從地方政府的整體信用狀況來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高速度到高質量的轉變,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模式在發生轉變,各個地區的經濟基本面在不同程度地改善,地方政府的體制框架和治理也在逐漸走向成熟。

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所以發展城市群,通過區域一體化來帶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具有更深的寓意。

“我們看到,長三角的高質量發展,目前還有很多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發揮區域內不同城市的力量,在不改變競爭的狀態下加強合作,在城市之前形成協同和互補,讓資源進行更合理配置,縮小經濟差距。”施浩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的挑戰之一來自區域內41個城市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另外,他認為,長三角地區目前需要進行積極的產業轉移來提升經濟質量。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騰出空間來發展更為緊迫的高端產業,如何降低制度成本,讓要素流動更加順暢,都值得關注。

“無論是面臨發展機遇還是挑戰,都離不開長三角區域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施浩指出。作為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強調吸引投資者需要高質量的信用基礎,政府應對此重視,推動信用信息披露、數據採集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