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時候是小麥分櫱末期,注意什麼?

姜順勤15856399700


櫱的讀音念niè,是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小麥分櫱是指,小麥不生長,從莖節上分枝。

自小麥第一個分櫱芽長出來開始,就預示著小麥的分櫱期到來了。我們把,直接從主莖基部分櫱出來的第一個分枝,叫做第一分櫱,在一級分櫱基部又產生新的分櫱芽和不定根,形成次一級分櫱。在條件允許下,小麥還可以形成第三、第四分櫱。到最後,一棵小麥植株就形成了許多叢生在一起的分枝。

小麥到後來 ,分櫱出越來越多分枝的時期,我們就叫它小麥分櫱末期。

全田有一半以上小麥的植株,出現分櫱的日期,我們就叫它,小麥全田分櫱期。分櫱是小麥,水稻等禾穀 類作物的重要特性!

小麥在早期長出的,能抽穗結實的分櫱,我們叫它有效分櫱,晚期長出的,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結實的叫做無效分櫱。有效分櫱與單位面積的穗數有著很大的關係。

比 如小麥的分櫱條件越好,分櫱數量就會越多。據說,有人用一粒小麥種子,就培育出了上百個分櫱,並抽出100多個麥穗。

小麥產量的高低,和小麥的分櫱穗和主莖穗的多少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小麥分櫱的多少,以及壯弱是小麥產量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下面我們就具體說一說,小麥分櫱的重要性。

一,小麥分櫱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剛才,我們已經說過,小麥產量的高低和它本身分櫱的多少,有著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一畝地小麥的產量要高,它一畝的分櫱就要多!(它分櫱多,抽出的麥穗數量相對也就多。

例如,一般產量的麥田,分櫱穗佔30%,高產麥田的分櫱穗可以達到60%。

也就是說,小麥的分櫱(足夠多的有效穗數),是我們小麥高產的必要條件!

二,小麥分櫱,是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標

我們可以把小麥苗期分櫱的多少,分櫱速度的快慢,作為它苗期管理的一種指標。例如,生長上可根據小麥分櫱的多少,葉櫱發生的相關性等,儘早區別出壯苗、弱苗和旺苗這三種情況,以便於我們能“對症”管理。根據我這十來年的小麥種植經驗,我發現,當一畝地的小麥穗數相同或差不多時,(一畝地播種多少,自己心裡都是有數的)一棵小麥成穗越多,產量就越高!同時,分櫱節又產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葉,所以分櫱又成為了衡量幼苗壯弱的指標。

換句話說,【小麥分櫱正常與否是衡量小麥苗期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標】

三,小麥分櫱有再生作用

在分櫱期,小麥不僅在分櫱節處產生次生根,而且還能形成許多分櫱幼芽,以適應各種不良的環境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即使有部分主莖遭受雹災、凍害死亡,即使這時分櫱期已經結束,只要條件適宜仍可再生成新櫱並形成產量。

分櫱消長與成穗規律: 在我們北方,冬小麥,播種後,大約三四天左右出苗,從出苗後15-20天開始分櫱。接下來,隨著麥苗的不斷生長和主莖葉片數的增加,分櫱也不斷增加,最後,形成冬前小麥分櫱高峰(盛期),到了越冬期出櫱會速度緩慢或停止生長。


第二年春天,當氣溫升高回暖返青時,春季分櫱開始,當氣溫升至10度以上,春櫱大面積發生,出現第二個分櫱高峰,一直到拔節期達到頂峰。

這裡我們值得注意的是:晚播的冬小麥,冬前無分櫱或分櫱少,只有春季一個分櫱高峰,南方冬麥區和春麥區也只有一個春季分櫱,所以晚播小麥和南方冬麥區,春麥區播種量大。

小結:小麥分櫱期,是小麥分櫱數量,群體結構以及根系增長的重要時刻!

小麥分櫱數量的多少,群體結構以及根系增長又跟我們平時對麥田的水肥管理,種植密度、品種特性等都有關係,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小麥分櫱期時,我們都需要注意哪些兒問題。

小麥分櫱期的田間管理【注意事項】

小麥分櫱期是小麥從開始分櫱起到拔節以前的整個生育時期。就拿我的家鄉,河北保定來說吧。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第二年2月中、下旬,時間可長達三個多月,是小麥生育期中經歷最長的一個時期。也是決定小麥每畝穗數,以及大穗成長的重要時期!


這麼重要的一個時期,我們一定要做好,小麥的田間管理,下面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兒經驗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科學用水用肥

①施好化肥,

小麥從越冬開始,前後施用的肥料,我們稱之為臘肥。臘肥在我們家鄉,大多數農民使用的都是有機肥料。在我們那,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冬施金,春施銀,春肥臘施銀變金”。

在每年12月下旬到第二年1月上旬這段時間,也就是冬至到小寒前後的這些日子,我們農民朋友們就開始給麥田施用臘肥了。

這裡,我還要特別提醒一下朋友們:臘肥千萬不能施的太早,不然會因為氣溫高,營養足,引起小麥的瘋長,造成廕庇,黃苗或爛苗的現象,進而影響小麥分櫱,越冬苗減少。

臘肥雖然不能施的太早,但也不可太晚,因為如果施的晚了,小麥主莖都已經開始拔節了,我們這個時候再施肥就會壓麥,影響麥苗的足穗。

施用臘肥,我們應該因苗因肥制宜,千萬不可過量。

如果過量的話,小麥返青後,麥苗就會徒長,增加大量春季分櫱,引起拔節群體過大,形成早期廕庇。

1.對於一般肥地,早麥、壯苗時,我們可以對其施加土雜肥的同時,再結合鎮壓的方法,來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長,和促進地下部分的生長。

2.對於薄地、晚麥、弱苗或脫肥苗,我們則應該在施加豬牛糞、人糞尿等有機肥的同時,配合施用少量氮素化肥,來促進麥苗的轉化,平衡生長。

3.對於底肥,苗肥充足,生長偏旺的高產麥田,我們可以少施或者不施肥。以免發生麥苗春季旺長不好控制,造成中後期倒伏現象。

施肥的用量:

一般麥田,我們採取,每畝追施尿素5—6公斤,或腐熟人糞尿5—20擔。以此來促進春發,提高小麥的成穗率。

此種方法,不適於對於底肥充足生長正常的麥田施用。

②,冬季的澆水灌溉

當麥田乾裂缺水時,我們應該對它進行澆水灌溉。我們當地人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澆水前,先對麥田施加化肥,等化肥均勻的灑滿整個麥田時,再進行放水灌溉。然後,讓化肥和水充分融合,滋潤農田。這樣以水調肥的方法,不僅能很好的提高肥效,還能促進小麥分櫱和次生根的生長,並達到幼穗發育時,對水分的需求。

冬季灌溉的時間:在冬天平均氣溫下降到3~5℃的時候開始,到封凍前結束。灌溉後,我們還要注意鬆土保墒,防止麥田土壤板結。

二,中耕除草

小麥中耕除草的好處:

為培育壯苗創造有利條件。不僅可以防治土壤板結,疏鬆土壤,還能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土壤風化和微生物活動,促進麥苗根系發育和消除雜草危害。

第一次中耕時間,在小麥分櫱時開始。這時候,我們除草的力度要相對小一些,除草的鋤頭也要淺鋤,以免傷到小麥根部;

第二次中耕時間,在年前小麥分櫱盛期進行。這個時候,我們的鋤頭可以進行深鋤,深度大約在5到6釐米之間,並且注意麥田的培土防凍。

第三次中耕時間,在早春時節進行。這時候,我們除草的力度又要改為淺鋤,這樣做,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傷到正在發育的麥苗。

對於麥田裡的旺長苗,我們應採取拔節前進行深中耕、切斷部分根系的做法。

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可以控制好麥苗主莖、大櫱旺長,還能有效的改善田間的光照條件,有利於小麥的壯稈大穗。

三,鎮壓培土

小麥分櫱期間,用麥苗鎮壓機具或石滾對麥田進行碾壓,我們稱之為鎮壓或壓麥。

鎮壓是控制小麥旺苗、促進壯苗的有效措施。它促進大櫱成穗的同時,還提高了小麥的成穗率和整齊度,使它們莖稈縮短變粗,增強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和麥穗的增粒增重能力。

四,化調化控

科學合理的使用,長調節劑對小麥進引化學調控,可抑制小麥旺長,矮化株型,增產10%左右。可用碩豐481、多效唑等進行化控。

以上就是小麥在分櫱期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新區洺株


小麥是我們北方地區種植的主要的糧食作物,對於小麥的種植以及田間管理就有我這個承包大戶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小麥的分櫱期主要在小麥生長的哪一個階段?

小麥分櫱期是指小麥從開始分櫱起到拔節前的整個生育時期,對於我們這裡的冬小麥一般指的是從11月下旬到來年的2月下旬,時間達到了將近3個多月90多天,這段時間是小麥生長髮育過程中最長的一段時間,也是決定小麥每畝地的穗數和決定小麥產量的重要時期。


什麼時候是小麥分櫱的分櫱的末期呢?作為種植戶來說又該如何進行田間管理呢?

(1)小麥分櫱的末期一般指的是在來年返青期的時候,即陽曆的2月份。

(2)小麥分櫱末期正好是給小麥澆返青水,中耕除草,追肥和噴施控制旺長的時候。想要小麥的成穗率高產量高就要從這幾方面下功夫。

a)及時給小麥澆返青水。在春季的時候我們北方地區特別容易出現春旱,如果說在去年冬季的時候雨雪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緩澆返青水以達到蹲苗的目的。


b)小麥追肥最好選擇高氮的三元複合肥,如果說是玉米茬口的小麥可以選擇追施尿素每畝地40-50斤。追肥方式的選擇最好是用專門的耩施肥料的耬耩施比較好。可以在澆水前一個星期耩施也可以選擇在澆返青水夠一個星期耩施。

c)中耕除草或者說中耕劃鋤可以在正月十五以後開始,也可以在澆過返青水等到土壤散土的時候再進行。中耕劃鋤現在我們老百姓都是選擇使用手推式的劃鋤工具,這種工具比較省事。中耕劃鋤能夠起到保墒增溫,除草的目的。


d)適時噴施控制旺長的農藥。特別是在澆過水施過肥以後,再加上適宜的溫度會導致小麥快速的生長,所以在陽曆2月下旬的時候要及時的給小麥噴施控制旺長的農藥,可以噴施烯效唑,甲哌鎓,矮壯素等,同時也可以添加導致病蟲害的農藥。

總結:小麥分櫱期由於時間跨度長,又是決定小麥麥穗率的時期,所以要做到促苗早發,控制和促進分櫱,通過“促控”結合,協調小麥地上和根系的生長關係。管理要做到分類管理,科學的肥水運籌,控制病蟲害,最大限度的提高小麥的成穗率,從而為小麥的穩產和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豫東小農


小麥分櫱代表著新的麥芽萌發,從基部生長出1~2釐米新的嫩葉,分櫱期的時間長達三個多月,是小麥生長過程中比較重要的生理現象,尤其是分櫱末期決定著小麥的穗數,若是管理得當,是實現高產的重要保障。

小麥分櫱末期的特點

北方地區種植小麥,按照合適的時間播種,一般出苗後半個月就可以分櫱,之後,小麥不斷生長髮育,主莖葉片的數量增加,分櫱越冬前達到高峰期,到了冬天溫度降,分櫱速度減慢或是停止,春天氣溫有所上升,分櫱還會大量發生,形成這二個高峰期,這個時候,也就差不多到了分櫱的末期。由於受到時間和營養吸收等因素的影響,晚生櫱有的不能存活,而比較早分櫱的麥芽,已生長成麥穗,很容易形成兩極分化,這也是小麥分櫱的一個自然過程。

有的時候,在分櫱末期,葉片的同伸分櫱也許不在同一天發生,甚至可以相差幾天以上,櫱位與葉位的差距越大,相差的天數也就越多,因此在肥水不足或是種植環境不佳時,小麥分櫱末期就很容易出現“缺位”的現象。

影響小麥分櫱末期成穗低的因素

小麥分櫱末期產分櫱出多少麥穗,和種子的品種,還與種子質量、種植技術、土壤環境有很大的影響。

1、 品種質量

小麥的品種不同,產生的分櫱力也不同,像冬性的品種,發育時間要長一些,所以分櫱的也要多一些。而春性的品種,受到氣候的影響,分櫱力相對較弱。以種子的質量來區分,飽滿的種子要比小粒的種子分櫱的數量要多。

2、種植技術

① 播種方式

氣溫允許的條件下,播種時間越早,分櫱的數量也就越多,在相同的密度條件下,用窄行條播的方式有利於小麥在分櫱末期的發育,相比於穴播的方式,分櫱數量會有所提升。

② 覆土的深度

因為小麥的生長特點,在播種的時候,覆土太深,不利於生長,地中莖的距離增加,就沒有那麼快能出苗。幼苗為了出土,會消耗大量的養分,幼苗的生長受限,常常造成分櫱末期缺位,導致單株分櫱數量減少。

③ 土壤環境

小麥在分櫱末期對溼度的要求比較高,過於乾旱或潮溼都不利於分櫱,最適合的土壤溼度是70%左右。如果土壤環境過於潮溼,影響小麥通風透氣,造成黃苗的現象,推遲分櫱。如果過於乾旱,得不到水分補充,會影響分櫱,甚至停止。

④ 施肥水平

小麥分櫱需要大量的氮、磷等微量元素,可以促進分櫱發育。若是施肥不當,營養不夠全面,小麥苗生長虛弱,就會引起分櫱少或是不分櫱。如果施肥過量,麥苗會旺長,分櫱時雖然數量多,但成穗率較低,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小麥分櫱末期應注意提高成穗率

  • 小麥在播種的時候,合適的苗數是達到預期產量的基礎,苗數決定了整塊麥田裡單株小麥的營養吸收和光照面積。在固定的範圍內,如果小麥的苗數比標準的數量要高,群體過於密集,分櫱的時候營養過於分散,也會降低成穗率。如果基本苗數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到了分櫱末期,營養和光照都能得到改善,成穗率也是提高。因此,應根據小麥的品種,土壤情況和產量,來確定出適宜的苗數就可以提高小麥分櫱末期的成穗率。

  • 分櫱末期的時候,小麥對氮、磷、鉀需求量比較旺盛,土壤過於貧瘠,小麥主莖會因為營養不足,分櫱的時候導致分櫱力下降。追加肥料的時候,利用微量元素豐富的肥料來進行培土,是提高成穗率重要的一個環節。

  • 壯苗是提高分櫱成穗率的基礎條件,要使小麥壯苗,在前期就要做好播種的工作。土壤要進行深耕翻地,挖好排水溝,施足底肥,選擇在地裡有墒情的時候開始播種。抓好越冬期間的田間管理,若是發現主葉上的葉片沒有分櫱,要進行肥水中耕,加快弱苗的分櫱速度。對於生長旺盛的葉苗,也要進行控制,避免無效分櫱。

小結:

小麥進入分櫱期以後,植株群體也會越來越大,一般到了撥節期的時候,分櫱末期就會達到高峰,影響小麥分櫱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品種、密度、施肥等。種植戶要對小麥分櫱末期成穗低的原因充分了解,做出針對性的改善,才能提高成穗的機率,增加產量。


農事隨談


分櫱:是小麥生長過程的一個生育過程,它對小麥的產量很重要

零下3度以後就是小麥分櫱的末期了。也就是說:到了這個溫度小麥正在分櫱的,或者是剛剛出苗的小麥,基本上是停止分櫱了。因為,這種低溫已經低於小麥分櫱時所需要的溫度了。其中,剛剛出苗的小麥長不到一真三葉時,它是不會分櫱的。下面說一下什麼是小麥的分櫱。

01.小麥的分櫱

【1】.麥種的發芽過程:①.麥芽初生根的形成:當小麥的種子經過包衣劑的處理後,播到土壤中去的時候。在平均氣溫15℃左右、只要土壤的墒情好,5~7就可以發芽出土了。小麥在沒有出土前稱之為麥芽,出土後露出地面時被稱之為麥苗。麥種剛播到地裡的時候,麥種裡面的芽細胞在拌種劑的刺激下,就會變得異常的活躍。在水分好、土壤溫度的催化下,就會慢慢的形成胚胎芽。同時,它也會從芽口處生長出6~8根的鬚根,來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供應麥芽的生長。這些根鬚就是麥苗的初生根。

②.麥芽出土過程:我們平時看到麥芽在破口之前。總是先看到:在麥粒的芽頭處有幾根象鬍子一樣的根鬚,那就是小麥的初生根,它就是給麥芽生長吸收養分用。大約在二三天的時間內,麥芽就破口出苗了。這二三天的時間,就是麥芽在麥粒中形成和生長所需要的時間。麥芽在土壤中再經過二三天的生長,就破土出苗了。

2】.麥苗的分櫱:麥苗出土後經過10~15天的生長,就已經長出一真三葉了。這時候小麥就開始分櫱了,分櫱:就是在麥苗莖基的底部,又重新冒出來的分枝麥芽。與此同時,也在那個位置又長出了新根,這就是小麥的次生根。這時,整顆株麥的所需要的營養,都由這個次生根來吸收供應。再經過十幾天的生長就會從莖基底部的另一側,以同樣的方式分櫱出第二個麥苗。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就會分櫱出第三、四等顆麥株。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一顆麥株,為什麼會長那麼大一墩小麥的原因。

通常的情況下一顆小麥只有3~5顆的有效分櫱,多餘的都是無效分櫱。無效分櫱是指那些分櫱較晚、較弱的麥苗。它們有可能會在嚴冬中被凍死,或在年後氣溫升高的時候,被那些先分櫱出來比較強壯的麥苗給欺死的。

02.麥苗分櫱末期應注意的事項

【1】.什麼是麥苗分櫱的末期:分櫱末期是指小麥已基本結束了生育繁殖的第一個過程。小麥的分櫱對小麥的產量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它分櫱出來的每一顆有效麥株,都是一個麥穗。一塊地裡麥穗越多越大,它的畝產量也就越高。因此,對小麥分櫱出來的麥株要採取好保護措施,使其分櫱出來的麥株,安全越冬是非常重要的

【2】.分櫱末期澆灌防凍水:澆灌防凍水:為了能使分櫱的麥苗安全越冬,可以澆灌一遍防凍水。防凍水要在結冰的時候再澆,可採用自流漫灌的方式澆灌使麥地喝透墒。防凍水的作用主要有三個:a. 它可以在麥地的表層結一層厚冰,使外面的凍風颳不進土壤內,避免凍傷麥根;b. 這層厚冰可以阻擋外面的害蟲,鑽不進土壤中越冬,可以凍死在野外減少蟲害;c.這遍防凍水,可以為年後的小麥生長儲蓄水分。

【3】.噴打殺蟲、殺菌和生物調節劑等混合在一起的全效農藥:每畝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98/100的磷酸二氫鉀200克+0.04/100的蕓薹素內脂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其中:氯氟氰菊脂和吡蟲啉,按照藥劑上的使用說明配藥比較正確。

溫謦提示:小麥的分櫱末期是指:①.小麥的分櫱期已基本結束,還有少量的小麥繼續在分櫱;②.對那些剛剛出苗的晚麥,也採取相應的助長措施使它繼續生長。也可以用上面介紹的藥劑噴打,避免害蟲和病菌對它的傷害。蕓薹素和磷酸二氫鉀是生物生長調節劑,它可以使晚麥增加根系的生長,增強根系吸收營養的能力。如果,水源好的地方澆一遍防凍水最好。

再次提醒:由於冬天氣溫低,那些農藥可選擇晴天中午氣溫高的時候均勻噴打。


豫南鄉農


大家好,我是深海。小麥分櫱期末期指的是:小麥的起身期這個階段。那麼具體的分櫱期分為幾個階段呢?下面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小麥分櫱期:在小麥播種大概一個月後,全田50%左右的小麥,生出的第一個分糵伸出葉鞘1.5~2釐米時稱為小麥的分櫱期。分櫱期又分為:越冬期、返青期、和起身期。一般長達3個月左右。

一、越冬期

這個時期在我們皖北地區,一般都在12月初到2月下旬左右。這個時候氣溫比較低,一般日平均氣溫都低於3℃,這個時候小麥基本停止生長了,這個時期我們稱之為越冬期。

二、返青期

來年春歸,鳥女花香,綠色滿園,萬物復甦,田野裡經過漫長冬天的小麥已悄然甦醒。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日平均氣溫已經高於3℃,小麥的返青期到了,大概在每年的2月下旬。小麥返青期的主要特點是生根、長葉和分糵。麥苗心葉基部會微微泛黃,全田50%的新葉片高於葉鞘1~2釐米。這個階段的麥苗處於冬春交替季節,抗凍能力差容易凍死,因此要注意防寒保護。

三、起身期

年後3月初,氣溫進一步上升,平均氣溫達10℃以上,麥苗由原來的橫向生長變為直立生長。年後第一葉向上伸長,葉鞘也顯著伸長。第一伸長葉的葉耳於年前最後一葉的葉耳達1.5cm,進入原基分化期。這個階段我們叫小麥起身期。一般開始在每年的3月初。起身期到拔節期的時間比較短,起身期前後小麥分櫱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無效的分糵開始消亡,分櫱開始兩極分化,這個階段控制分糵兩極分化對成穗率及穗粒重有重要的意義。


小麥分糵末期注意事項

小麥分糵期末期指的就是起身期,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注意:澆水施肥、麥田除草、防治蟲害、化控防倒伏。具體如下:

1、澆水施肥

對於麥苗長勢不好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地塊可以澆水、撒尿素進行追肥。根據實際情況每畝地可以適當的撒5~15公斤尿素,使麥苗穩定均勻的成長。

2、麥田除草

起身期是小麥除草的最佳時期。春季來臨,溫度相對較高,這個時候各種雜草均以露出,而且雜草不是太大,很容易殺死。小麥拔節以後就不適合打除草劑了,會對小麥的產量有影響,因此這一階段需要抓緊除草。

3、防治蟲害

小麥起身期,賣田主要害蟲有麥葉蜂、麥稈蠅、潛葉蠅成蟲及部分幼蟲。可以用菊酯類農藥進行滅殺。

有些地方有紅蜘蛛比較多,比如我們皖北地區,此蟲可以使用蟲蟎克或者阿維菌素進行防治。

4、化控防倒伏

小麥起身期是化控防倒伏的最佳時期,對於一些麥稈較高、較細,易倒伏的品種,要及時噴施多效唑或者烯效唑進行防治。

以上就是關於小麥分糵期的詳細解答,還有小麥分櫱期晚期—起身期的一些注意事項說明,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歡迎關注:深海隨筆,2019.12.8冬


深海隨筆


我來說說這個話題:

什麼時候是小麥的分櫱末期,應該注意什麼?

筆者是三秦大地關中道人,這裡傳統種植農作物以小麥為主,千百年來,先民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他們用聰明與才智,發明、發現、發展、總結了許多寶貴的務農經驗、務農知識,指導著一代一代人農耕細作,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今天提到的這個問題恰是小麥的生長習性問題,我順便給朋友說道說道。小麥自下種六七天出苗始,到入冬前停長休眠至,這一階段是小麥的第一分櫱期,也稱前期分櫱期。來年開春氣溫回升,農曆正月底始至清明前半月止,這一階段是小麥的第二分櫱期,也稱小麥分櫱末期。小麥分櫱末期應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必須想辦法及時灌溉大田,這一水能否及時澆好,直接決定著分櫱後所形成的株數能否全部長起長成,也就直接決定著小麥的產量問題。所以清明前後這一水至關重要,這也是對題意所問小麥分櫱末期應注意什麼問題的答覆。

在回答結束之際順便再提醒朋友們,灌溉時每畝再追施(撒)尿素十公斤,無疑會獲得高產量了。


風雨人生3293


小麥分櫱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我來講一下幾個重要注意點!

第一科學施肥,合理澆水。要施好臘肥促進壯苗,施肥時間12月下旬到一月上旬為好,施肥過早,氣溫較高,容易造成麥苗的的瘋長,容易形成黃苗,甚至是爛苗從而影響正常分櫱!

施肥過遲,小麥主莖已開始拔節將會嚴重影響小麥飽滿度。

第二,因地制宜科學管理!早麥壯苗適用施用農家肥,應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部分根系發達。

晚麥弱苗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增施氮肥,畝用量尿素15公斤左右為宜促進麥苗生長。

第三,適時澆水其耕作層20公分保持含水量在65%到80%之間,促進次生根的快速生長。

第四,做好除草工作併合理應用小麥生長調節劑!

控制小麥瘋長,矮化株型可提高產量12%以上,常用藥劑碩豐481,多效唑等,必須嚴格按說明使用切記,切記!


紅杉樹璀璨曹山


說到小麥分櫱期,首先要了解小麥生長髮育過程!因我們這邊種植冬小麥,一般生育期包括出苗、分櫱、越冬、返青、起身、拔節、挑旗、抽穗、開花(揚花)、灌漿和成熟等11個時期,其中出苗中後期至來年返青後起身中前期為小麥生長的春化階段,這期間主要以生根、長葉和分櫱為主,將奠定小麥穗數的基礎!而至於小麥分櫱期的判斷、作用及注意事項,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小麥分櫱期一般是指麥田一半以上的麥苗第一分櫱露出葉鞘2釐米左右的時期,而分櫱主要為著生在分櫱節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表現為:一方面,分櫱成穗率可影響小麥產量,並反映當地種植水平和農田地力高低情況;二方面,分櫱時多有次生根且近根葉較多,往往有助於小麥壯苗。而至於小麥分櫱發生的生長環境,一般會要求處於2~4℃左右的低溫環境下,因而會在越冬和返青時期可以滿足小麥分櫱。

一般來說,冬小麥分櫱主要有兩個高峰期,具體為:第一個處於越冬前分櫱高峰期,具體時間應該發生在小麥分櫱後15天左右之時,佔小麥總分櫱數的七八成;而第二個則處於返青後拔節期前,然後到了拔節期後會隨著生長中心轉移而小櫱漸漸死掉,並最終確定了小麥穗數。

所以說,小麥分櫱時期一般是從冬前出苗後分櫱期開始,直到來年小麥拔節期前結束,具體時間大概為每年11月下旬至來年2月份中下旬,大概前後時間長達3個月左右,算是小麥生育過程中經歷時間最長的一個生育期,故而一般可決定小麥穗數和奠定大穗。



而關於小麥分櫱期間的農業管理措施,一般包括追施肥料促根壯櫱;澆灌越冬水促進分櫱和次生根的生長,以及保證小麥幼穗發育階段的水分需求;另外,也要通過中耕、鎮壓和化控等方式控旺除草。至於題主說到小麥分櫱末期,往往也就到了來年返青後階段,此時已經歷越冬、返青和起身等時期,大概到了春天2~3月份,往往是農戶澆麥水、追施尿素等肥料,以及春季打藥防控的開始,需要結合自家麥田實際情況而因地制宜,適時春忙促進冬小麥正常生長髮育!

事實上,現在農戶種植麥子的農業管理措施越來越少,藉助優良麥種、機械播種和施肥、現代農業灌溉和化學農藥防治等措施,使得小麥生長期間大部分時間無需下地勞作,直到6月份前後利於機械化完成夏收小麥即可!所以說,關於小麥分櫱末期等各個生育期的注意事項在現如今看來並不多,現實中的農業管理措施也不太複雜,無需過多做無用之功,畢竟現在糧食價格下跌趨勢明顯,過多增加種植成本只會降低種植效益!(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題目當中是問小麥分櫱的末期,那麼小麥一般要進行3至4次的分櫱,生長狀態越良好的分櫱次數可以達到4次,那麼題目當中的末期,我們就只看前3個小麥階段分櫱的末期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在這裡給大家做一個說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次分櫱末期

1、那麼就按照正常條件下種植的冬小麥,以“霜降”節氣當天種植為一個時間點,那麼第一次分櫱就是在“立冬”節氣了,那麼末期的話就是在立冬和小雪節氣的中間。



2、此時氣溫低,冬小麥進入到了一個“越冬期”,那麼停止第一次分櫱和接下來的分櫱了,此時需要注意的就是越冬水的澆灌和肥料的施放,尤其是前者,大家要注意了,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冬小麥的防凍措施,這是必須要做的,尤其是在華北平原種植的,氣溫還是比較低的。

第二次分櫱末期

1、冬小麥的第二次分櫱時間是在“立春”節氣開始,注意這裡有一個土壤的時間節點,就是在氣溫到4攝氏度時候,土壤開始封凍後,那麼第二次分櫱也就開始了。

2、第二次分櫱的末期就是在“雨水”節氣左右,此時最重要的管理就是“返青水”的澆灌,除了冬小麥需要這樣做以外,油菜籽也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這樣去做的。

第三次分櫱末期

1、冬小麥的第三次分櫱開始在第二次分櫱後的20天左右,那麼按照節氣來看就是在“雨水”和“驚蟄”節氣之間,此時氣溫已經是幾乎完全回升了,所以冬小麥分櫱的時間和速度就會加快了。

2、次階段分櫱的末期就是在驚蟄至春分節氣前後,此時也有的農戶會選給冬小麥灌溉,目的也是為了很好的補充其水分,尤其是在發生春旱和倒春寒的時候,在有灌溉條件的情況下是必須要求這樣子去做的。

當然在這個時間段之後,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有的農戶要根據冬小麥生長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追肥和除草。

總結

以上就是冬小麥從本年冬季到來年開春氣溫回升之後的三個分櫱的末期,那麼前兩次的末期很相似,要求的是越冬水和返青水的灌溉,在第三次末期的時候要求更多的是追肥和除草管理了。


寧寧說的話


小麥,作為一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南北都有很大的種植面積,也是很多地方的主要糧食作物,比如,我們這個,一年,種植一茬小麥,一茬玉米,打工的人多,很少會種植別的作物了,小麥好管理,也方便,現在這個季節,小麥開始越冬了,小麥什麼時候開始分櫱呢,分櫱的多少關乎到來年的小麥產量,分櫱末期是什麼呢,有什麼要注意的,這個問題,是種植小麥的人很關心的一個話題。

我們先不說分櫱期末期,先說說何為分櫱期?

什麼時期為小麥的分櫱期呢,分櫱期就是指冬小麥,從出苗到拔節這段時間段,這個時間以營養生長為主,主要生長根系和分櫱,同時幼穗和小穗原基也在此時間段分化,是決定來年小麥穗數和決定大穗的重要時期,覺定著來年的豐產豐收。

這個時間段,要抓苗,一播全苗,缺苗早發現早補種,要小麥早紮根,達到麥苗壯而不旺長,多分櫱,根系發達為小麥安全越冬。為來年多穗大穗打基礎。

小麥從播種後出苗,半個來月開始分櫱,到平均氣溫降到4度以下,停止分櫱,進入越冬期,此為小麥的第一次分櫱期,也是最重要的分櫱期,此時分櫱的多少至關重要,決定來年的產量。

過年後,開春了,氣溫開始回升了,當溫度達到4度以上時,小麥又開始了第二期分櫱,一般的情況下,主莖及年前分櫱的成穗率較好,成大穗率也高,開春後分櫱也很多,這時要合理施肥,防治病蟲害,合理澆水,為拔節做準備。

綜上所述,小麥的分櫱期很關鍵,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合理及時播種,施肥澆水,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