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揚州環保科技創業園躋身“國字號”

通訊員永軍張林錢意曉琳

記者吳忠祥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2019年度擬確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公示結束,197家機構晉升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揚州環保科技創業園榜上有名。昨天,記者走進這座創業園,探訪其躋身“國字號”的奧秘。

專業孵化、導師結對、金融投資,“三步”融合

昨天,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內,江蘇博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2000平方米廠房正在緊張建設中,項目竣工達產後,可實現年開票銷售5000萬元。

然而,三年前,博一環保入駐環保科技創業園時,面臨的是有項目無資金、無市場的尷尬。三年來,在創業園總經理、創業導師孔美麗結對幫助下,博一環保鎖定分支市場,研發出“高效固液分離”“高效汙泥脫水”等高新技術,擁有了汙水處理和汙泥處理工程領域的核心技術。

“免去租金,結對導師,還幫公司申請到了100多萬元定向貸款。如果沒有專業孵化,公司‘每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的目標很難實現。”博一環保負責人黃志祥說,目前公司核心產品疊螺式脫水機被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和江蘇省重大首臺(套)裝備項目,並且獲得了三項發明專利、十幾項試用新型專利。

博一環保只是揚州環保科技創業園成功孵化的一個典型。截至目前,創業園在孵企業58家,已“畢業”18家。創業園設立了1000萬元孵化基金,已有10多家企業獲得了投融資扶持。

眾創空間、創業園、產業園,“三位”聚合

相較於其它孵化器,揚州環保科技創業園專業性較強,吸引了全國各地環保領域的創客前來創業。

去年初,一個廢乳化油回收利用項目研發團隊入駐眾創空間“創客1+1”,創業計劃成熟後,進入揚州環保科技創業園孵化,今年初註冊為江蘇邁奧環保科技公司,在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徵地25.69畝進行項目建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新公司於今年6月份投產運營,目前在手訂單近千萬元。”公司負責人董正平介紹。

“建立‘眾創空間+創業園+產業園’三位一體創業體系,成效明顯。”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廟鎮黨委書記黃瑩介紹,截至目前,環保科技創業園已累計向環保科技產業園輸送成熟企業11家。

“三位一體,對入駐項目進行梯隊孵化培育。”黃瑩介紹,對於入駐眾創空間的初創型企業,主要提供創業輔導、工商稅務申報等初級服務;對於入駐創業園的企業,提供人才招聘、技術支撐、資源對接、金融扶持等方面服務;對於發展較快、達到“畢業”要求的企業,促使其規模化發展。

專家教授、創業者、聯絡員,“三者”聯合

曾經,田間秸杆處理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而今,在揚州環保科技創業園,華通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把秸杆做成橡塑材料,用於製作座椅、室外地板等,使秸杆成了“香餑餑”。

這項新技術由邗江科技鎮長團成員、西安交大教授高忠權研發。由於該技術正好符合園區產業要求,高忠權攜項目入駐創業園後,得到了政策、服務、金融等方面的孵化服務。

專家教授創業帶來了“葡萄串效應”。同高忠權的秸杆處理項目一樣入駐創業園的還有西安交大教授陳永梅的愛科新材料項目、西安交大教授楊林的旭瓷智能項目等。這些創業項目成功孵化,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拿到了市場訂單。

教授不僅是創業者,同時也兼任聯絡員。在他們的牽線搭橋下,創業園先後依託中科院生態中心建立產業生態學和廢棄物再生技術實驗室,依託重慶科學院揚州分院共建環保產業研究院實驗室等專業技術平臺,開展了環保發展論壇、環保教育科普、雙高洽談等環保科技特色活動。

專業園區專業服務,構築創新創業“強磁場”。“再經過3年發展,揚州環保科技創業園將可滿足更多創客創新創業需求,專業化服務能力將更強。”黃瑩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