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落實“三個聚焦”丨湘潭:打造有質量有溫度有詩意的養老服務

“一核兩保四進六化”,養老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隨著人口老年化程度不斷加快和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多樣化及高質量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如何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舒心,健康安享晚年?對此,湘潭有著清晰的養老服務發展思路:“一核兩保四進六化”,即以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為核心目標,優先保障兩萬特困老人和兩萬失能老人剛性需求,不斷推進醫養服務進家庭、進農村、進社區、進機構,實現公共養老服務公益化、資源配置集約化、行業管理標準化、產品供給超市化、參與主體跨界化、產業經營集團化。

近年來,湘潭市以獲批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全國首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為契機,堅持突出改革導向,強化政策創制,激發社會活力,有力促進了養老服務業發展。

目前,湘潭市已基本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機構養老格局,建立了以養老信息平臺為支撐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搭建了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服務載體多元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養老服務業呈現出發展快速、健康良好的態勢。

聚焦老人關切,解決養老服務難題

針對群眾關切的養老服務難題,湘潭市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逐步形成合力,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為滿足老人剛需,創造優良的養老服務環境,近年來,政府加大投入,在市區、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嶽塘區建立了福利中心,全市還改擴建60餘所敬老院,建設了93個城鄉養老服務示範點和94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成了中南地區體量最大的醫養結合項目——湘潭市養老康復中心“老年養護樓”。江麓醫院、省建三公司職工醫院、五醫院等在政策鼓勵下,紛紛開設養老中心,建立集養老、醫療、康復為一體的醫養結合項目。

為實現養老服務質量有效監管,湘潭市建成了全市綜合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雨湖區、嶽塘區、經開區、韶山市4個區級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這些平臺的建設和投入使用,打通了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今年,湘潭市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投入運營,通過智慧養老平臺,政府可以對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實施監管。城區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各級平臺“點單”,足不出戶便能享受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個性化養老服務。

為讓更多居家老人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湘潭市民政部門還探索“康養進社區”,打造養老機構+物業+專業護理+信息化服務新模式,整合醫療養老、房產開發、物業管理、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等資源優勢,在碧桂園等小區設置康養點,讓湘潭老人享受高質量居家養老服務。

關愛農村老人和困難老人

廣大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亦是最迫切的民生問題。湘潭市積極探索農村敬老院公建民營試點,部分鄉鎮敬老院通過引進社會資本,硬件設施、管理服務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為全面掌握農村老年人的需求,市民政局紮實調研農村養老需求和難題,探索解決方案。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到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中,建立了動態管理的農村留守老人信息臺賬制度、定期探訪制度,鼓勵村級老年協會對空巢(獨居、留守)老人開展定期巡訪,完善農村老人關愛服務體系。

為解決困難老人的養老難題,湘潭市保障力度逐年提升。目前,湘潭市為百歲老人、90歲以上老人、80歲以上低保老人每月發放600元、100元、50元不等的高齡補貼。對“五類特殊困難老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為滿足城鄉低保特困老人居家養老需求,湘潭市還連續3年為這類老人進行家庭適老化改造,目前已有600多戶家庭受益。城市區生活的60歲以上的失能低收入老人、65歲以上半失能低收入老人、80歲以上空巢低收入老人和散居的特困供養老人,均可享受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湘鄉市和湘潭縣的困難老人則可享受到基礎養老服務補貼。

通過政府的政策落實、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及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提質行動,湘潭市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實現了城鄉覆蓋,養老基礎設施、養老環境大改觀,養老服務從生活照料到精神慰藉、醫療康復,越來越有保障、有質量、有溫度。老年人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