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什麼是好演講?言之有情、言之有勢、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什麼是好演講?言之有情、言之有勢、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都已經介紹了,可能還有朋友會疑問:假如我已經擁有了這本書,並且也按照書中的要求去訓練了,那我可以通過哪些標準能讓自己知道已經掌握了演講的技巧?

其實,學好口才大致要從兩大方面進行訓練:一是人際溝通,也就是一對一或者是小場合的幾個人在一起相互溝通;一是當眾演講,即一對多的雙向溝通。

多年的輔導經歷中筆者發現:很多學員私下交流是不成問題的,就是公開演講才會力不從心。所以,想學好口才,應該通過當眾演講這種訓練方式;想證明一個人是否擁有好口才,就看他的當眾演講能力。

那麼,好口才應該體現在哪裡呢?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點評估,它也是《當眾機智口才學習效果的評估標準》(見圖0-6)。

一、言之有心

所謂的言之有心,就是很用心地去演講。其一是同理心,能從聽眾的角度出發,善於把握聽眾的心理;其二是自信心,對自己的演講很自信。具體表現為--

◆ 在公眾面前,能從容不迫、暢所欲言。

◆ 演講時,能完整地將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沒有忘詞的現象。

◆ 面對陌生客戶、異性朋友、上級領導、權威人士,說話時不受到影響。

◆ 演講時,碰到刁難者,有抗干擾能力,能hold住整個場面。

◆ 知道聽眾想聽什麼樣的話,不說引起聽眾不高興的話。

◆ 能及時觀察到聽眾的表情變化,併為之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

二、言之有勢

所謂的言之有勢,就是演講時有聲勢、有氣勢。具體表現為--

◆ 聲音:演講時,音量洪亮,有共鳴感、有穿透力、震撼力。

◆ 語速:演講時,節奏合理,富有變化,能快能慢,特別是快速時,有一股排山倒海之勢。

◆ 語流:演講時幾乎沒有或者很少有卡殼現象。

◆ 語調:演講過程中,能恰當運用重音、停頓、抑揚等常用語調,低音時,能引起聽眾動容;高聲時,能使聽眾興奮。並能長時間得到聽眾的關注,隨時引發現場高潮。

◆ 語音:普通話比以前更加標準,吐字更加清晰、圓潤、有力。

什麼是好演講?言之有情、言之有勢、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三、言之有情

所謂的言之有情,就是整個過程中充滿著感情,表情豐富,肢體語言恰到好處,有抒情,也有激情,具體表現為--

◆ 能主動恰當地運用多種目光與臺下的觀眾交流。

◆ 手勢等肢體動作自然協調、表意準確、瀟灑有力。

◆ 能準確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例如,微笑、興奮、憂鬱、憤怒等。

四、言之有物

所謂的言之有物,就是整個演講中,有思想、有內容、有東西,而不是空洞無物什麼都沒有。具體表現為—

◆ 言之有序,即演講內容,條理性很好,而不是雜亂無章。

◆ 言之有章,章就是章法,即演講內容,詳略得當、緊扣主題、構思周密、見解深刻、角度獨特,聽眾願意聽,而不是懶婆娘的纏腳布—越長越臭;也不是博士賣驢—寫完三張紙沒出現驢字;更不是八十壽星練琵琶——老生常談。

◆ 言之有趣,即演講中,用詞生動活潑、幽默有趣,讓聽眾過耳不忘,而不是枯燥乏味,如同嚼蠟。

◆ 言之有理,及演講時,所表達的觀點有根據、有道理、說服性強,而不是歪理邪說,更不是胡說八道。

五、言之有用

所謂的言之有用,就是話說出去後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具體表現為--

◆ 對自己有用。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能迅速構思,張口就來,將自己的想法、觀點很好地表達出來,同時演講內容還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場合的要求。

◆ 對聽眾有用。也就是別人聽完自己的演講後,能從中得到某種啟發,或者能從中悟出那些道理。

介紹了 《當眾機智口才學習效果的評估標準》後,下面言歸正傳,就剛才那個課程安排表,進行一一講解!具體的課程目錄及先後順序如下(見圖0-7):

什麼是好演講?言之有情、言之有勢、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圖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