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華為還有多少驚喜能夠給我們?

華旗N七途養車


華為還有多少驚喜能夠給我們?華為的箱底有種深不可測,一個接一個的成果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客觀來說,華為的被禁和中興的被禁,內部的反應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方向。華為的反應就是一種有底氣的反應,不管他還有多少驚喜能夠給我們,至少到目前已經有不少的驚喜給了我們了!

以華為和聯想為例,當初華為在聯想面前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而如今兩者完全換了一個位置。被寄予厚望的聯想,雖然也在科技的道路上走著,但想想如果聯想PC芯片被禁、Windows被斷供、手機芯片被斷供,在聯想身上產生的後果,可能絕大部分人都能猜到結果。華為如今的反應就是重視核心科技,巨量投入研發的成果帶給他們內心的篤定與踏實,才不至於臨事慌亂。

這麼多年來,華為帶給了用戶很多的驚喜。華為不但保持在全球通信設備及方案解決上第一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研發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及專利,終於讓我們在這個領域有了話語權,有了和他們競爭的資本。以前只有我們不停的掏錢給別人購買專利,而如今也有了別人像華為掏錢購買專利,僅2017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而蘋果只向華為許可98件專利;以前只有別人訴訟我們侵犯了專利權,現在同樣華為也可以訴訟他們侵犯專利權,如華為起訴三星侵犯專利;以前在國際標準組織中極少有我們的人,現在華為在100多家各種標準組織中擔任主席、副主席、董事、工作組長、報告人、技術編輯等將近上百個職務。

我們這個手機生產大國,在全球6大手機企業中佔據4位,卻缺芯少魂(OS)時,華為給與了國人以驚喜,麒麟芯片現在可以與高通、蘋果、三星等同場競技。接著不停的驚喜接連出現,巴龍、凌霄、IPC芯片、電視芯片、NB-IoT芯片、昇騰等等。而今面臨谷歌停服務、微軟停供、ARM停授權時,華為臨陣不亂,原來還有很多備胎正在轉正。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特別是操作系統的被禁,讓國人對國產系統更是翹首以待,華為打造的鴻蒙系統也隨之將要面市。也許這正是歷史的選擇,華為的箱底說不定還有更多的驚喜。

但越是這個時刻,我們並不想要華為成為孤獨的孤膽英雄,而應該是以華為為首的國內科技鐵軍,能夠承擔起團隊作戰,實現“科技自立”,今後自己的命脈才不至於被人動不動就捏一下卡一下。以華為下面這段話作為本文結束,可能是國內每個科技企業、科技人都想要實現的夢想。

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今後,為實現這一理想,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為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樑,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東風高揚


華為給我們的驚喜不勝枚舉,挑三件一般的說說就能讓人激動好一陣子:一是用30年,把珠江邊上的一個小作坊硬生生做成了世界通訊業的老大,而且5G技術獨步天下;二是用5年不到的時間(從M7計算)把手機搞進全球三甲,兩年內會折冠;三是把整個美帝自上到下搞得惶惶不可終日,集體失眠,繼而瘋狂而蠻狠地打壓和制裁華為。過去的輝煌不提也罷,那未來華為會給我們哪些驚喜呢?

在5G和6G技術上繼續領跑全球。目前華為擁有最多的5G專利,而且領先全球其他企業6~12個月,而這些將支撐我國未來在萬物互聯與人工智能方面傲視天下。



華為的芯片將100%自給,而曾經的備胎海思一夜轉正。每年全國3000多億美元的進口芯片如能減少一半,那將是了不起的成就,華為的基帶芯片更是獨步天下,而麒麟系列芯片與高通和蘋果的芯片差距已經很小。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將驚豔全球,將手機、平板及電腦全部整合成一個系統。鴻蒙的生態系統將是安卓及蘋果難望其項背的,先別噴我,給華為3~5年時間,她將給全世界一份驚喜。

希望華為能挺起民族的脊樑,以昂揚的鬥志與豪邁的情懷戰天鬥美!畢竟,對華為人來說,所有困難是用來克服的,所有奇蹟是用來創造的。也請華為人相信,祖國與人民與你同在!


不曾輕狂


說實話,一個私企被一個世界強國視為敵人,就足以使人震驚。

更讓人震驚的是,任你是世界強國又如何,你出什麼招,華為全接下,並且沒有倒下的跡象,反而凸顯了華為的強大。



最近,網友扒出了一個華為註冊的信息,幾乎是把整部山海經的名字都註冊商標。這足以看出華為是有多愛中國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細微地揣測到華為其實一直都在各方面做著隨時戰鬥的準備。


芯片被壟斷,華為就爆出自己自我滿足的暗計劃;系統被找麻煩,華為就出自己的系統。以華為一直以來對被針對的不慌不忙來看,華為必然是很早以前就預測了現在會遇到這種情況的可能,華為必然是做了很充分的準備。也許自己出系統只是所有準備的冰山一角,哪天真的被逼得急得不行的時候,估計不是芯片不是系統這個層面的事,很有可能是對整個互諒網技術以及整個系統科技的顛覆。


你們可能會問,華為有這麼牛的大招為什麼不提前放?正因為是大招,所以是具有風險性的,一個不小心可能殺傷力是無差別性和不可控的,所以一直給自己和敵人留著一線。


也有可能,關乎到商業道德和人性的問題,所以不到逼不得已的時候,有些方案是不想被啟動的。


鯨貝


感謝您的閱讀!

面對華為的這一次“劫難”,有人持悲觀態度:零部件的禁令;谷歌的切斷合作;ARM的終止合約...這一件件事,華為看似解決了,卻都是未知數!能否挺過去?難說!因此,悲觀者認為華為這一次“自身難保”,不如學學中興繳納罰款,獲得解禁!

這種思路要不得!過度悲觀,看不到華為的努力;更看不到,繳納罰款是“我為魚肉,人為刀俎”的無奈!我們不要這種無奈,更不要成為“搖尾乞憐”的“可憐人”。

我給你看看振奮人心,卻有驚喜滿滿的華為。

5月15日,美國禁令一出,國人一片驚呼,華為該怎麼應對?

  • 驚喜一:多年備胎轉正。海思總裁這樣的一段話,著實讓我驚喜——後來的年頭裡......擔心許多芯片永遠不會被啟用,成為一直壓在保密櫃裡面的備胎......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 驚喜二:華為操作系統最晚今秋面世,將打通所有的設備,包括電腦、手機、平板等等;將兼容所有安卓應用和WEB應用,經過編譯能夠讓安卓應用性能提升60%。而在之前,華為就已經推出了新的編譯方式,方舟編譯器。我們解決了系統方面的問題。

  • 驚喜三:ARM公司終止合約,不過華為早已經獲得了ARMV8的永久授權,除此之外,海思的員工們日夜工作,只為打造屬於華為的海思架構,不被ARM所鉗制。

  • 驚喜四......

其實,華為的驚喜何至於此,2012年,任正非就說過:華為要自己研發處理器和芯片,在別人斷華為糧的時候,能夠跟得上!

如果僅僅如此,我們就不會佩服任正非了,在面對愛國情緒的時候,他清晰的說:不能說愛國就買華為,華為只是一件商品!不要瞎喊口號!他清楚的知道,華為是什麼?

過度悲觀不可以,過度樂觀也不行!我們要知道華為還有很大的困難,在芯片、系統等等方面還要研發,這是我們必須看到的!

不過,我們支持華為,是因為我們支持科技自主;我國正是有這樣的企業,我們才能感覺到驕傲,企圖通過暫時繳納罰款獲得短暫平衡的行為不可取,我們需要學習國際技術,終究是將它變為自己的技術,並且超越它!


LeoGo科技


華為真的很強,也很有風險意識。任老爺子真是未雨綢繆。不過,能否度過這場危機,關鍵還是國家之間政治博弈決定。

從美國禁令頒佈以來,華為的底蘊一件件展現給國人和世界。作為一個半導體業界的菜鳥,個人還是持悲觀態度,失去國外芯片商的供應鏈,華為想繼續保持前兩年那樣發展速度是絕對不可能的。所謂備胎芯片,無論製程還是質量都無法滿足當前市場(推斷結果)。操作系統對安卓的兼容能到什麼程度也未可知,畢竟市面上目前可多是安卓的手機。最可怕的其實還有EDA tool,整個芯片的開發都完全依靠強大的設計工具,而目前業界只有國外有能力開發整套環境,我們都是花錢買人家的東西在用,斷了的話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外還有製造商,封測廠等。想開發一顆芯片,不可能是一家能完成的,需要很多家頂尖大廠聯合才可以做到。完全可以說一顆最新工藝最新性能的芯片,目前中國是做不出來的,更別說華為一家。

根據最近華為的策略,還是任總的作風。輸人不輸陣,感覺已經快到極限了。希望政府站出來,強硬表態,力挺華為。畢竟國內能打的只有華為了,它真的不能倒。


菜鳥BJC


我是中國人,只用國產手機!不要被蘋果、三星的水軍們的吹捧忽悠和欺騙了,當今什麼都可以偽造。三星手機要爆炸,指紋識別還不靠譜。蘋果手機存在30個致命缺陷:1、不支持通話錄音;2、信號極差(基帶英特爾劣質);3、價格虛高;4、電池小,待機時間短;5、雖然現在有18所謂快充,但充電速度慢;6、關機後鬧鐘不響 不信可測 7、雙層主板發熱大,遊戲發熱,發熱翻車;8、配件昂貴,不支持第三方更換;9、不支持滾動截圖;10、傳輸文件麻煩,封閉系統;11、相對上代取消了3d touch功能,相對上代簡配、12、5G遙遙無期,13、偽雙卡雙待,副卡不支持4G;14、外觀淪落醜化15 max228克,半斤重磚頭16 720p垃圾屏幕,都沒上1080p,字體稍大,顯示就是模糊,不信可測 17 後置三攝全網最醜18全網最大劉海全網最醜19 全網最大最粗邊框 20最不安全手機被點名批評 21低溫還關機,室外冬天低溫部分不能用 第22點配件與電池價格是國產手機幾倍 第23點標配5v1A充電器,沒有18瓦充電器需要另外花243大洋購買,還需要花100多買專用數據線, 第24點 iphone11沒有采用type c接口,為自家lighting接口,非常不方便 第25點 無3.5毫米耳機孔 第26點不支持存儲卡擴展 第27點不支持紅外遙控 28 不支持無線反向充電。29.不支持屏下指紋 30,app收費嚴重超標,部分app費用不僅要錢,會員費用是安卓兩三倍。是中國人的不服來辯!!!漢奸免談!

拒絕病果。看到有中國人公開舔病果,心裡就不舒服。美國公開抵制中國,中國人團結起來抵制美國就這麼難?想想也能理解,抗日戰爭時期,每一場戰鬥,消滅的偽軍總是比日本人多!

最近老有人說A13比990強很多,無論是cpu還是gpu,你們看到的跑分是這樣沒有錯,但真正懂芯片的才知道,990比A13其實強的不是一丁半點,庫克自己心知肚明,沒有兩年時間是趕不上華為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990由103億晶體管組成,比A13的85億晶體管面積反而小百分之二十五,相對功耗比A13要低一半左右,但因為集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AI芯片和5G芯片,所以功耗有所增大,而A13卻不同,85億晶體管全部堆了cpu和gpu這樣的成熟技術誰都能做的料,華為就算想再堆料來拼CPU和GPU,堆個150億晶體管,可臺積電現在的工藝水平也不允許呀。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跑分,卻看不見創新的技術含量,不信你讓蘋果芯片也集成個這麼強的AI和5G芯片試試,等他兩年恐怕不一定能有這水平。

也許很多人崇洋慣了,習慣捧洋貨,看不到自己國家的進步。

再就是蘋果手機在功能方面跟華為手機比,就好比一個站在井裡,一個是有容乃大的萬千世界,想想一直用蘋果手機的用戶都可憐,還要每天替蘋果手機辯護各種缺點。

華為手機今年的新品用了3個小時都沒能講完自己的創新,儘管後面餘承東還儘量加快了語速,蘋果發佈會基本上都在講A13了,因為除了芯片還能拿得出手,其它都不能比呀,我不知道是什麼讓你們這麼有底氣去捧這樣一部蘋果手機?

謹以此文告誡那些發文捧蘋果手機的洋奴們,老百姓沒那麼懂手機,不要老來帶節奏了,你們大多數也是中國人,也替你們的祖先和後代留點顏面積點德吧!


鑫1


    華為最大的“驚喜”可能就是5G了,而美國針對華為的這次“精確打擊”同樣也是因為華為領先全球的5G技術。美國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打壓一家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下文說一說。

    1、5G技術全球領先

    5G標準

    5G標準必要專利(5G網絡不可替代的技術型專利)申請數最多的是華為,佔到了15.05%,超過了競爭對手愛立信和諾基亞。而日本和美國在5G專利方面處於落後,整體而言我國的5G標準必要專利34%,而美國只有14%。

    5G全產業鏈

    華為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包括商用5G CPE的5G端到端產品解決方案的廠商。在芯片上,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支持多個頻段、多種制式;5G終端芯片,巴龍5000是一款集成度很高的5G終端芯片,實現了單芯片多模,支持2G/3G/4G/5G,同時支持NAS和SA架構的5G網絡。


    2、華為的B計劃

    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高瞻遠矚,早在2012年,華為就開始部署自己的B計劃,“華為要自己研發處理器和芯片,在別人斷華為糧的時候,能夠跟得上”。自從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各種斷供就開始了,而華為的B計劃浮出水面。

    芯片斷供

    華為海思啟用了“備胎”芯片,實現了備胎芯片一夜轉正,同時也給我國的其他芯片製造廠商帶來個更多的發展機會。


    操作系統斷供

    華為啟用了自研的“鴻蒙”操作系統,實現了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的統一,並且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


    ARM斷供

    華為早已獲取了ARMv8的永久授權,並且實現了自研架構。手機GPU方面完全擺脫了ARM的Mali架構,採用自研的笛卡爾架構。


    總之,雖然美國的這次“禁售令”在短期內可能會對華為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自立,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美國的這次“義舉”會成為我國科技跨越的動力。


Geek視界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我是看懂了,華為能夠給我們多大驚喜,完全取決於美國的態度。

當美國5G網絡拿華為毫無辦法的時候,弄出了一個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的事您還少做了麼,“稜鏡門”的事件忘了麼,怕是華為5G網絡設備建成互不便您的操作吧!

  • 美國惱羞成怒,將華為加入實體名單,徹底斷了華為芯片、操作系統的合作;

  • 華為“備胎”計劃正式啟用,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正式上線(快了,秋天)。

一貫低調的華為,即便自家芯片性能高於美國廠家,還會購買一半的美國芯片。

華為的胸懷,豈是美國能夠看懂的!反正我懂了,你懂了沒?懂了記得點贊!


華為給我們帶來的驚喜

一、5G網絡的實力

能夠造成美國恐懼,最核心的還是華為在5G網絡方面的優勢,將會領先美國兩三年的時間。

不僅在專利方面超過美國高通,難得的是華為掌握了整個5G網絡端到端設備生產的能力。

  • 華為5G網絡攻擊獲得專利1970件,遠超高通的1146件;

  • 即便在美國的打壓下,華為依然簽訂了40個5G網絡商業訂單,5G基站發貨70000+。

同時華為還具備5G CPE設備、5G手機、5G基帶芯片的製造。

二、個人消費者業務的發展

  • 華為一季度手機銷量高達5900萬臺,遠超蘋果手機;

  •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手機銷售的增長幅度,高達50/3%,三星、蘋果均為負增長。

三、芯片、操作系統的發展

美國沒有與華為叫板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華為竟然如此強大。

  • 華為的“備胎”正式轉正,建立起芯片緩衝區,足夠應對美國芯片封鎖;

  •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將於今秋正式上線,並且華為已經研發多時。

華為依然會有大量的技術儲備,並沒有正式公開而已。

四、美國還有啥

美國手中的王牌已經打得差不多了,實體名單引發的芯片、操作系統、軟件等等。

不知道下步美國還能夠打出什麼,相信華為都能夠從容應對。

並且華為背後還有強的祖國,我國已經出臺相關芯片以及軟件扶持政策,減免想過企業稅收。


美國已經無牌可出,我國的產業扶持卻剛剛開始,這將是一場必勝的戰役!

歡迎大家留下您的看法,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我就不理解了,為啥有的人要華為去面對美國啊?

美國動用國家力量,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然後把華為、大疆、海康威視放入到實體名單中,想要把制裁它們。但是有的人居然覺得可以依靠這幾家企業的力量對反抗美國?

還能問出“華為還有多少驚喜能夠給我們”?你可知道,美國是人類歷史上物質條件最豐富的國家了,甚至可以說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美國還拉上了各種所謂的獨立的組織和機構,例如藍牙組織、IEEE等等,然而,竟然有人覺得就是這幾家企業就可以對抗這麼強大的國家和這麼多組織?

說實話,為啥華為、大疆、海康威視被放入到名單中?那是因為它走科研道路,挑戰到美國的科技地位了。所以才遭到了美國的報復的。因為美國想要打擊我們國家!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讓他們獨自去面對,覺得好用,不妨買產品支持一下;覺得不合適,也沒有必要落井下石,合理提出意見就行了。

我們更加不要說:“給我們驚喜”這種拔高大家期望的事情。因為,它們只是一家企業,首要目標是生存下去。但是,無意之中它們竟然扛起了推動國家某個領域科技進步的大任。

它們的表現已經超出我們的預期,如果我們再把預期拔高,如果它們做不到一定會遭受很大輿論打擊。所以,“驚喜”這種事情,我認為就不要說什麼了,即使它們最後做不到也沒有可恥的,因為他們盡力了。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同舟共濟,而不是拔高期待甚至還禍起蕭牆!


太平洋電腦網


"還有多少驚喜″,即自知現在已夠多、邀答將來會否多,期待著也相信著驚喜會連連。

該問是針對華為的未來,未來的華為堪當此問,也正因為問及的是華為,該問就相當於是問"長期注重科技研發的中國科技企業會有多少驚喜給我們″,又近似於問"做到了科技自立的中國科技企業會有多少驚喜給我們″。

依我看,華為已經給我們的最大驚喜就是讓我們驚喜連連,雖然一直購買著美國技術,卻在被美國斷供後,隨即地並接著連續地亮出自家備好的先進程度相同和相近的技術,當前能、今後可替代美國技術,還有之前已亮出的世界最先進技術,美國沒有,這令我們接連地喜出望外。

美國當然不歡喜,還憂慮著,所以才下禁令,美企則慌了,因斷供而受損失了,其中的一些還一半會兒離開不了,所以,才有2次延遲執行禁令,才有130家企業提交解除禁令的申請。

這些是華為已經給的驚喜,將來還會有哪些?

剛剛頭條上紛傳1個"壞消息″,華為下月推出的旗艦新機Mate 30系列雖然能使用Android系統,但不能預裝谷歌的應用程序和服務了,如果屬實,這顯然不利於華為在海外市場的發展,銷量本已在歐洲市場上下降了,但又據傳,華為仍將推出該系列手機,大概屬實,那,底氣從何而來?

此前,還有國外3家EDA公司停止與華為合作的消息,很多人在擔心華為失去那個工具後將無法研發芯片;更有特朗普在再次延遲禁令的同時,禁止美企與華為的那麼多家研發分公司合作的真事,美國對1家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升級了,破天荒。

如此這般之下,華為今後能不能還有驚喜給我們?一定有。

美國白宮對華為的評價是:“從設計到硬件生產、軟件研發和系統構建,華為整合了全部生產環節,的確是值得畏懼的企業。”

認為未來的華為一定還有連連的驚喜給我們,主要依據是華為在科技研發上歷史由來已久、資金投入愈大、機構遍佈世界,致技術積累甚厚,並且覆蓋眾多的相關領域,今年將投入1200億元,相信巨量的真金白銀投入必定居高不下,因此,成果將密集湧現,包括6G的,當然更有為構建生態而創造的技術,並且接連迅速商用、產出越發巨大,成就更加強大因而更加不畏打壓、不懼斷供的高科技跨國公司,也就是更讓我們驚喜。

實屬老生常談又依舊可予深思的道理是,科技企業本該自然而然地重視和聚焦科技研發,才是夠格、達標即真正的科技企業,才算是全心全意地做科技性質的企業,而站得高、看得遠和有理想、有追求的科技企業,在科技研發上則一定持續投入大錢、持久招用大才,把利潤做小、把激勵做大,於是,掙大錢水到渠成,更大的成功必是科技自立,也只有獲得這樣一種結果,才是偉大的科技企業。

今天,華為自謂"已習慣了在實體清單下工作和生活″,這樣的感覺、感慨、感悟正是由歷久不輟、大成不斷的科技研發所催生,我們已經有的那些驚喜何嘗不是,將來還有的諸多驚喜一定也是源自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