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菠蘿水心病和裂果的發生與防治措施,果農請收好


菠蘿水心病和裂果的發生與防治措施,果農請收好

菠蘿是我國華南地區重要的熱帶水果之一,主要種植在廣東省雷州半島和海南省東部與西北部。菠蘿耐旱、耐瘠薄,不耐澇、不耐寒,種植技術簡單,對環境要求不嚴格,產量高,被稱為容易致富的“發財樹”。然而,菠蘿種植過程中常受水心病和裂果等生理病害的危害,果實的品質、產量和商品果率受影響較大。2018年我國菠蘿產區普遍遭遇水心病危害,臺農11號、17號,巴釐、維多利亞等品種均有發生。2019年菠蘿價格高、行情好,多數果農收成不錯,但是仍有部分果農因發生菠蘿裂果損失慘重。

臺農17號菠蘿,也叫金鑽菠蘿(鳳梨),是臺灣省的一個主栽品種,果實低酸高糖,口感以甜為主,非常適合消費者的口味。葉片雖然不寬大,但光合能力強,菠蘿產量高,在入冬以後品種比較優勢特別明顯,近年來發展面積越來越大,然而該品種的水心病和裂果發生均較重。以下將2種病害的發生情況與防治措施進行介紹。


菠蘿水心病和裂果的發生與防治措施,果農請收好

一、水心病

1. 發生情況 水心病是指菠蘿果實生長後期,收穫前2~4周開始出現果肉水浸狀的情況。由於果肉細胞間隙充滿液體,所以這種果實不耐存放,並且會迅速散發出酒糟味和惡臭味。水心病屬於生理性病害,不同品種之間差異很大,臺農17號容易發生,不同年份發生程度不同,主要是由於果實坐果後4周左右的低溫或採前高溫,導致果肉細胞的溶質滲透形成的。水浸狀嚴重程度與細胞壁轉化酶的活性呈顯著正相關。一般在土壤酸性較強(pH值低於4.5)、有機質含量不高、透氣性不強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2. 防治措施 種植時起壟能提高植株和果實的抗性;坐果後不施肥或只補充鈣、鎂、鐵等中微量元素,並結合果實套袋可以降低此病的發生率。


菠蘿水心病和裂果的發生與防治措施,果農請收好

二、裂果

1. 發生情況 裂果是指果實生長後期,果眼之間產生縫隙,並且裂縫不斷加大,病蟲入侵,導致果實失去商品性。該病屬於生理性病害,主要發生在臺農17號上,在酸性強的土壤中伴隨有裂柄、燒冠、果實扭曲生長的現象。此病在卡因類的沙撈越、西瓜菠蘿上也有發生,主要見於6月以後採摘的果實上;而臺農17號在適宜的採摘季節(3~5月)也有發生。

2. 防治措施 臺農17號對土壤、氣候比較敏感,不同季節、不同類型的土壤,植株葉片的色澤會發生變化,適宜種植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土壤pH值以在5~6之間為宜。沙質多的土壤其礦物質含量豐富,土壤pH值相對高的,其土壤肥料礦化效率高,能滿足該品種的高要求。種植時必須起壟,種植前多施有機肥和化肥,減少種植後的追肥次數。幼苗生長期間可以追施化肥,但是接近催花期應停止施肥,可以追施0.3%的硼、鈣、鎂、銅等中微量元素。催花後可以繼續追施前述中微量元素2~3次,也可以追施鳳梨寶,在謝花期和果實膨大期施微量元素效果更好,在果實生長期間也可以追施1次鉀肥。臺農17號葉片短,因此必須給果實套袋,以減小果實表面的溫度變化。做到上述選沙質壤土地種植、起壟、追施中微量元素等幾點後,花期和採果前氣溫變化不劇烈,果實裂果率會明顯下降。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科學種養》2019年0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