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黃帝內經》中,十二月與十二經脈的對應關係是怎樣?髒氣法時論寫的不夠詳細?

光明中醫小學生


黃帝內經,收集整理古人智慧,匯合各種精華,濃縮成一個指導思想,正確的方向,給我們描繪出輪廓框架。有些治療方法也有沒有具體到那個穴位,後人通過實踐填補空缺豐富充實經典。

張仲景從髒氣法時論就領悟到了,金匱要略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範圍縮小,子午流注學說,十二時辰、十二臟腑對應十二地支。

同樣的道理,舉一反三,擴展到十二個月。

周代是11月稱“建子”。

殷代是12月稱“建醜”。

夏代才是一月稱“建寅”。

十二經絡對應到月份 ,

寅月對應肺經,就是一月。

卯月對應大腸經就是二月,

辰月對應胃經就是三月……

丑月對應肝經就是十二月。

以此類推即可。

《靈樞——陰陽系日月》講的是,足臂十二經,對應十二地支。十個手指頭對應十天干。

結合素問前面的,四氣調神大論,四季的調整順應自然規律。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

每個季節分為孟、仲、季。也是一種思路。

黃帝內經裡的經絡走向,也有幾類,比如常見的,十二正經循行,手太陰肺經從胸到手。但是,肺經的五腧穴又是從手到肘。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復新河畔聶衚衕


還是在光明教材《黃帝內經講解》中找到了比較權威的說法,首先這個問題內經中沒有明確答案,常見的觀點有三個:


十二經應十二月,有多種聯屬方法:


有按十二經運行次序屬的,如張志聰說:“手太陰應正月寅,手陽明應二月卯,足陽明應三月辰,足太陰應四月巳,手少陰應五月午,手太陽應六月未,足膀胱(應作太陽)應七月申,足少陰應八月酉,手厥明應九月戌,手少陽應十月亥,足少陽應十一月子,足厥陰應十二月醜。”


有按五行屬性聯屬的,如馬蒔說,“春應肝膽,夏應心與小腸,秋應肺與大腸,冬應腎與膀胱,而辰戌醜未之月,則合四經而兼之脾與胃也。”


有根據四時陰陽盛衰聯屬的,即一月足少陽,二月足太陽,三月足陽明,四月手陽明,五月手太陽,六月手少陽,七月足太陰,八月足少陰,九月足厥陰,十月手厥陰,十一月手太陰,十 二月手少陰。由於分析和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對聯屬的方 式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光明中醫小學生


從這個問題來看,就知道提這個問題的人沒讀通《靈樞》,要知道這個問題,首先讀《靈樞》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篇,人體經脈手經脈和天干有關聯,而人體足經脈和地支有關聯,以十二地支來說應該說是與左右兩足經脈有關聯,正月寅左足之少陽經,二月卯左足之太陽經,三月辰左足之陽明經,四月巳右足之陽明,五月午右足之太陽經,六月未右足之少陽經,七月申右足之少陰經,八月酉右足之太陰,九月戌右足之厥陰經,十月亥左足之厥陰經,十一月左足之太陰經,十二月左足之少陰經,這就是十二月與經脈的關聯,或者說相配。


隨緣194413242


皇帝內經中,只有十二經絡與十二時辰的對應關係。具體來說。肺經對應寅時,大腸經對應卯時,胃經對應辰時,脾經對應四時,心經對應午時,小腸經對應未時,膀胱經對應申時,腎經對應有時,心包經對應戌時,三焦經對應亥時,膽經對應子時,肝經對應丑時。


愛爬樹的老貓


這個問題太大了。天文在下十二月不是我們現在的十二月,是易經六十四卦象的十二消息卦對應的是十二月,月也不是現在月份,代表的天文在下的象數地方。手足藏府十二經對應的“子午注流”來源金代,是一種作用幹 支 紀時在十二經五俞穴上按時開穴的針法。其“子午注流環周圖”由內而外分為:十干主日 腧穴注流 歲運定時 同宗交錯。很是複雜!現在是簡單化 錯誤化……,經脈神經化,錯的離譜。


哈大叔3


十二經脈十二辰,子午流注周循環。子午循環日月年,十五盈虧二十四。春夏秋冬四季分,五行六氣三十圓。


時空開悟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醜肝宮。


一棵駱駝草


當你認為中醫不足時,不是否定他,而是完善他,促進他,幫助他,發展他,因為你是中國人,幫助中醫就是幫助自己。


LENGQUANKANG


嗯十二經絡的領導是誰《黃帝內經》中講你清楚嗎!


用戶1007099378892


十二個月真不好說,子午流注十二個時辰到是好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