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再見,2019!這些是屬於清遠的榮光

光陰如梭,浮雲揮去。時間的刻度,清晰記錄走過的路。

山水名城,嶺南綠都。365個日夜,我們記錄著這座城市發展歷程的每個步伐,但又不僅僅是記錄者和見證者,我們還是參與者,與這座城市的心跳脈搏同頻共振。

回首2019年,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講好清遠故事,奏響清遠強音。在閱讀新聞報道的同時,也是在解讀清遠這座城市的內涵。

這一年,我們記錄著清遠入珠融灣的點滴進程,將“先行市”的改革探索呈現在讀者眼前;

這一年,我們解讀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清遠密碼”,緊跟清遠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邁出的堅實步伐;

這一年,我們深入田間地頭、醫院車間,娓娓道來基層百姓在新時代中的生活之變;

這一年,我們不僅記錄著清遠,字裡行間中還帶著對這座城市的觀察與思考,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

一、入珠融灣

2018年歲末2019年初,廣州市、區考察團頻頻到訪清遠,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從廣州黨政代表團頻頻赴佛山、清遠等地考察可以看出,廣州正在以更加主動積極的姿態,對接、帶動周邊城市融入大灣區。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 廣清一體化 " 正續寫新篇。

再见,2019!这些是属于清远的荣光

《廣州考察團頻頻來訪,共謀廣清一體化新篇》

《重點項目強勁開跑,“入珠融灣”迸發活力》

《加快廣清一體化,攜手融入大灣區》

《廣清一體化開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5月,清遠市委主要領導會見優秀青年代表,勉勵全市廣大青年要爭當“入珠融灣”的先行者、鄉村振興發展的推動者、生態文明發展的踐行者,為清遠實現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背景下,他們眼中的“清遠機遇”是什麼?

《從青年眼中看清遠“入珠融灣”機遇》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東省委“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戰略的重大機遇,清遠以廣清一體化為主抓手,加快“入珠融灣”步伐,打造粵東粵西粵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市。

再见,2019!这些是属于清远的荣光

《清遠打造粵東粵西粵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市:加快廣清一體化,攜手融入大灣區》

《清遠:粵北明珠邁向“融彎”先行市》

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目前,清遠大力推進英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連江口鎮、連樟村等重點區域的規劃建設,以全國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示範區、鄉村振興創新發展先行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樣板區為戰略定位,打造清遠推動城鄉融合,探索二元結構率先破題的重要載體。

《春潮湧動連江口,山鄉遍開希望花》

今年10月23日是總書記視察廣東一週年,圍繞這一重要節點,我們深入清遠採訪,推出多篇系列報道。

再见,2019!这些是属于清远的荣光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創造新時代“清遠經驗”》

《“六大探索”助清遠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清遠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系列報道,包括《入珠融灣:打破城鄉要素流動壁壘》、《創新引領: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產業引領:“一區”鋪就綠色發展新路》等。

三、盛事盛會

6月27日,由清遠市委市政府、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專題研討會在清遠舉行。會議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激盪“頭腦風暴”,為清遠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聚智聚力。

再见,2019!这些是属于清远的荣光

《聚智破題繪新篇:清遠“組合拳”探索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新路》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融合發展》

英德茶葉經濟年會

10月21日至24日,“第十五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暨2019中國英德紅茶文化節”在廣東省清遠英德舉行,這是該年會首次在廣東舉行。我們組織精幹力量,對活動進行了從線上到線下的全媒體傳播,成效顯著。

《視頻|一杯湯色紅亮的英德紅茶,如何享譽世界?》

再见,2019!这些是属于清远的荣光

《H5|一杯88年的英德紅茶,如何享譽世界》

9月底開始,中央網信辦推出“人民記憶:70年70城”城市宣傳片。我們與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網視頻中心聯合制作完成“人民記憶:70年70城”清遠城市宣傳片的拍攝製作,精選了清遠各行業代表人物,從脫貧攻堅、鄉村新聞官、農村電商、入珠融灣、綠色崛起等角度切入,反映清遠城市發展變遷,生動地描繪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行業發展以及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變化,分享個體成長與城市發展和國家進步同呼吸、共命運的真實歷程,激發熱愛城市和感恩國家的情感共鳴。

70年70城《人民記憶:70年70城 · 記住清遠 70年滄桑鉅變!》

四、民生之變

隨著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推進,英德河頭村引來了城市資本、技術、消費能力等資源,“補血+造血”讓這座曾經的“空心村”重新凝聚起振興發展的精氣神。作為曾經人口外流嚴重的“空心村”,河頭村通過發展農旅產業,吸引城市資源下鄉,讓在外的村民看到了機遇,近3年來共有超過1000人“迴流”。

再见,2019!这些是属于清远的荣光

《千名村民迴流“空心村”》《農旅產業新 千人回家鄉》

在過去,連山患者看病往往捨近求遠,當地流傳著“有錢去廣州,沒錢去賀州”的說法。得益於緊密型醫聯體的建立,多個學科專家下沉到基層,開展新技術,並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當地患者看病不再捨近求遠了。

《“足不出縣也能治好大病了”》《清遠連山群眾看病不再捨近求遠》

英德人宋勇輝從地地道道的農民變為淘寶銷量冠軍,再到帶動 120 多戶農戶脫貧致富,他的創業故事是英德市通過電商激活農村經濟、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的縮影。

《山區農民“觸網”,生意越做越好》

五、觀察思考

我們在刊發新聞作品的同時,其中也融入了對清遠這座城市的觀察和思考。

再见,2019!这些是属于清远的荣光

推出“壯麗70年,鳳舞新清遠”系列報道,從人口集聚、產業升級、廣清一體化等角度切入,推出《從“孔雀東南飛”到“鳳凰還巢”——清遠離百萬人口大城還有多遠?》《從對口幫扶到合作試驗區——一體化下廣清如何演繹“雙城記”?》等報道。

清遠處於環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層城市圈,是粵港澳大灣區連接長江經濟帶的“北大門”。“入珠融灣”,清遠如何先行?我們推出“入珠融灣 清遠先行”系列報道。

《“廣州+”如何再造清遠產業新引擎?》

《打造一體化營商環境,清遠該力往何處使?》

對於新聞事件,我們以南方高度在“北江評論”上旗幟鮮明地亮出態度與觀點。

《“清馬”五年,給清遠帶來了什麼》

《清遠不遠,未來已來》

【策劃】龔晶

【統籌】魏金鋒

【整理】劉秋宜

【作者】 劉秋宜;曾亮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