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馬薩喬《聖三位一體》油畫,透視畫法的經典之作


馬薩喬《聖三位一體》油畫,透視畫法的經典之作

馬薩喬《聖三位一體》

畫作名稱:《聖三位一體》

創作時間:1425~1427年

尺寸:670×320cm

類別:壁畫

收藏:意大利,聖瑪利亞·諾維拉教堂

《聖三位一體》是意大利著名畫家1425年受聖瑪利亞·諾維拉教堂委託繪製的。內容取材於基督教《聖經》中上帝有統一的神性卻可以分為三身,既聖靈、聖父(上帝)、聖子(基督)的教義。馬薩喬選擇了耶穌受難的場面,並以一間拱柱式的方形禮拜堂為背景展開他的創作。

畫面上共有六個人,位於中間的是聖父、聖子。聖子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全身蒼白,沒有一點血色,頭低垂著,蓬亂的鬍子看不出一點光澤。他的身後,莊嚴而又慈祥的聖父展開結實的雙臂,舉起十字架,顯得高大而凝重。三位一體中的聖靈,在此時是隱而不現的,它已經融入到上帝與耶穌的光環中。在十字架的左下方站立著聖母瑪利亞,她穿著黑色的長袍,伸出右手,彷彿向世人控訴著聖子的苦難,又好像在為耶穌祈禱。與聖母正對的是施洗聖約翰,他抱著雙手放在胸前,臉虔誠地朝向十字架上的耶穌,見證著耶穌為世人承受的苦難。在他們的外面,左右各跪著一個捐助人,他們都合十雙手,舉在胸前,滿臉虔誠和肅穆的神色。畫面的最下端是一個墓穴,墓室裡躺著一具骷髏。骷髏上方的石壁上寫著這樣一行字:“我曾經如你,你也將變得如我。”

整幅畫布局嚴謹,空間感強烈,體現了畫家極高的繪畫技能。

畫家精確地運用了透視法原理,三維立體效果明顯。比如畫中的柱廊和拱圈,外面的比較粗大,距離我們也近,裡面的逐漸縮小,很自然地就將空間引向縱深,給人感覺就像是一個環套的窯洞一樣。畫中的人物在透視法的運用下,也表現出很強的立體感,比如耶穌,在十字架和後面建築物的襯托下,就像懸在空中一樣真實。另外,畫家在對色彩和佈局的處理上也頗為獨到,比如,畫面下方的四個人,他們的衣服色彩交叉對應,左邊的聖母和右邊捐助的衣服都是黑色,而聖約翰和左邊捐助的衣服都是紅色。這樣處理就打破了畫面過分對稱的呆板,給人一種清新、靈動的感覺。並且畫面上的明暗對比法也運用得恰到好處,聖父、聖子的上面靈光普照,色彩明朗,很好地體現了“聖三位一體”的主題,而他們後面的黑色底部又起到襯托的作用。耶穌蒼白的身體,與左右白色的柱子和紅、黑色的衣服互相襯托,突出了人物形象,從而使畫面顯得更加生動、逼真。

在佛羅倫薩的畫家當中,馬薩喬直接繼承了喬託的傳統,並且在刻畫人物的體積和表現自然的空間感上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他還將雕塑的創作意識融入自己的繪畫中,在《聖三位一體》中,我們就可以領略到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多大的成功。雖然,馬薩喬一生只活了27歲,但他把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和人文主義精神相結合,首先掀起了文藝復興初期意大利的繪畫革命,而他為意大利開拓的現實主義繪畫道路,是任何畫家都無法企及的。

馬薩喬《聖三位一體》油畫,透視畫法的經典之作

馬薩喬


馬薩喬 (Masaccio,1401—1428),原名托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Tommaso di ser Giovanni di Mone Cassai),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奠基人,被稱為”現實主義開荒者“。他的壁畫是人文主義一個最早的里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視法的畫家,在他的畫中首次引入了滅點。1422年加入聖路加工會(正統的畫家行會),1428年秋卒於羅馬。原名托馬索·迪喬瓦尼·迪西莫內·圭迪,馬薩喬是其綽號,他作風懶散,除了藝術,對什麼都漠不關心,性格放蕩不羈,但在藝術上很受同行們的器重。

馬薩喬的父親在馬薩喬五歲那年就去世了。馬薩喬的母親不久就改嫁給一個上了年紀的殷實的藥劑師。不過馬薩喬並沒有隨母親跟過去,他和他的弟弟喬瓦尼(後來也成為畫家)堅持住在自己家裡。他出身清貧,藝術師承不明,但在21歲時已獲准加入畫師行會。馬薩喬早期作品著重寫實,畫中人物具有明顯的雕塑感,代表作是1961年發現的聖焦韋納萊教堂祭壇畫《聖母子與諸聖徒》,對了解他早期創作極有幫助。此畫表現聖母樸實粗壯有如農婦,嬰孩耶穌作吮吸手指的天真情態,和當時流行的宗教畫完全異趣,說明馬薩喬著重寫實的特色;畫中人物體態具有明顯的雕像塑形感。其他作品還有1425—1428年為佛羅倫薩幾個教堂繪製的壁畫,如《三位一體》、《納稅銀》等。畫面樸實無華,人物堅定沉著,顯示了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此後他與多納太羅和F·布魯內萊斯基友誼甚篤,3人皆為15世紀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1428年馬薩喬離開佛羅倫薩前往羅馬,不久就傳來他死去的消息。這位年輕的畫家年僅27歲。馬薩喬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短暫的一生帶來了一場繪畫革命,他是最早在畫面上自由地運用遠近法(透視法)來處理三度空間關係的優秀畫家,他的繪畫技法成為西歐美術發展的基礎。 馬薩喬的代表作為佛羅倫薩卡爾米內教堂的布蘭卡奇禮拜堂壁畫(1425~1428)、聖瑪麗亞諾韋拉教堂的《三位一體》祭壇畫(約1427),以及為比薩的卡爾米內教堂作的一組多屏祭壇畫(1426,分藏於倫敦、柏林、那不勒斯等地)。布蘭卡奇禮拜堂壁畫最初由畫家馬索利諾繪製,馬薩喬後來參與協作(他倆時常合作),其間馬索利諾一度赴匈牙利作畫,因此有幾幅完全出自馬薩喬一人之手。這些壁畫雖仍為宗教題材,卻以合乎科學法則的寫實手法表現,人物堅定沉著、樸實無華,洋溢著人文主義精神。如《納稅銀》,表現羅馬稅吏向耶穌收稅的故事,畫面以中央的基督及其門人群像為主,全面透視焦點集中於基督頭部,光線和禮拜堂窗口進光方向一致,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富於真實感的效果。《三位一體》祭壇畫則以極為傑出的建築背景的透視表現著稱,人物描繪除發揮馬薩喬固有的雄渾樸實風格而外,還注意了三角形構圖的穩定,被認為是其最成熟的作品。馬薩喬通過這些作品顯示了文藝復興繪畫的基本特色: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對日後影響極大。他雖由於過早去世無直傳弟子,但整個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皆承襲他的傳統,盛讚布蘭卡奇禮拜堂為所有藝術大師之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