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就這樣懷揣著無盡的神往來到了夢中的水鄉——烏鎮:里弄、小橋、烏篷船、白牆黑瓦、枕水人家、青石板路......

來過便不曾離開......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烏鎮分為東柵 、西柵兩個景區,東柵裡住著居民保留了比較完整的老烏鎮生活氣息。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烏鎮的清晨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水閣是烏鎮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或是木樁、或是石柱,將房屋延伸到水面上,逶迤數里。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船從窗下過,水在屋下流。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午後,坐在水閣上,泡一壺菊花茶,讓陽光灑在身上,享受著烏鎮的寧靜與慵懶。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古老的民居和石橋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讓我彷彿覺得時間在這裡已經凝結。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石橋連接了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逢源雙橋——一座下雨也不會被淋溼的橋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踏過一座座古老凝重的石橋,讓自己忘記在都市生活中的一切浮躁,一切煩惱,放任自己的目光,去尋找散落古鎮的每一個角落。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狹窄的青石板路,傍水而築的民居,蕩起無數漣漪的烏篷船,帶排門的店鋪和一座座承載千年的石橋,它們悠悠長長地串連起來,等著來尋找歷史的人。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狹長幽深的巷道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順著巷道走進去,保留著原始和古樸風貌的景點接踵而至。江南百床館、江南民俗館、江南木雕陳列館、餘榴梁錢幣館、古戲臺、匯源當鋪……風格各異的精美木床,民俗館裡栩栩如生的蠟像人物,做工精緻的木雕——形象地鐫刻著各種烏鎮生活場景,當鋪裡高高的櫃檯和牆上掛著的利率計算法則…… “婚俗廳”展現新人拜堂的熱鬧場景。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踏著石板小路,穿梭在窄窄的小巷裡,兩旁盡是古舊木屋,伸手撫摩未經修飾的木門,一圈圈的樹木年輪仍清晰可見 。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高高挑起的屋簷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烏鎮郵局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立志書院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製作三白酒的作坊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走過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過狹小的巷子,就是藍印花布的作坊,大大的園子裡掛著長長的布條,等著曬乾 。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染布做成的小工藝品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皮影戲讓你覺得還有那麼多的童真可以去追憶。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水,永遠是江南古鎮的主題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坐上了烏蓬船,船慢慢地遊蕩開來,激起一陣陣漣漪,這裡的一切也隨著河水慢慢流淌。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遠方,成片的楊柳隨風搖擺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陽光下的烏鎮,顯得陌生而遙遠……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在鎮外的長廊裡坐著,夕陽西沉,在落日餘暉中的烏鎮,才開始慢慢顯露出它淡定、從容的一面 。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走在長長的街巷中,聽著腳下青石板的迴響,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沿河的紅色燈籠、黃色河燈慢慢都亮了,燈光映在河裡,隨著樹影、河水一起盪漾 。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輕輕地推開窗,映入眼簾的是夜燈裝飾下的水閣,河在晴朗夜空下泛著一片藍,偶爾星星眨眼,點綴了倚窗人心中的一份期許 。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我是在追憶一種什麼,或者喚起某種記憶,自己也不甚明瞭。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離開喧囂的都市,來到這裡停下腳步。時間改變了許多事物,卻不曾改變過這裡……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光影裡的小橋流水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夜晚的烏鎮,煙籠寒水月籠紗,寧靜而美麗。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閒逛於臨街雨巷、石橋長廊,古樸的宮燈瀰漫著夜的靜謐。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臨街小店裡的傘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烏鎮的標誌性建築——白蓮塔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月朦朧鳥朦朧,螢火照夜空,燈朦朧人朦朧,猶如在夢中……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幽幽的燈光映照在靜靜的河水中,這一刻,我感覺烏鎮已完全的屬於我一個人……

烏鎮——來過便不曾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