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地處富饒的杭嘉湖平原中心。歷史上曾是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錯壤之地。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乍嘉蘇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鎮域面積79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

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烏鎮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1℃。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6℃;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8.1℃;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全年有3個明顯降水時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8-9月(秋雨),冬季會下雪。烏鎮年平均日照1842.3小時。一年中春季為78天,夏季為90天,秋季為64天,冬季長達133天。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編》 中說 “烏鎮古為烏墩,以其地脈墳起高於四曠也……”,解釋得已夠明白。但何以稱“烏”呢?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越王諸子爭君長海上分封於此,遂為烏餘氏,故曰烏墩”;一說“因土地神烏將軍而名烏”;一說“烏有烏陀古蹟,青有昭明青鎖”,故有烏、青之名。此數說前人都提出異議,以為或無證,或附會,或缺乏歷史常識,盧學溥編修《烏青鎮志》時也逐加批駁。同時,他提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鄉賢在《烏青文獻》中提出的:“烏墩、青墩之名,其從來遠矣……大都江山自開闢以來,何有其名字?皆世諦流佈相承耳,如‘齊魯青未了’,‘澄江靜如練’,是為山水傳神寫照語也。烏青之義蓋類此。

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烏鎮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水中不時有烏篷船咿呀往返,岸邊店鋪叫賣聲不絕於耳,形成了迷人的水鄉風光。烏鎮中的主要景點有茅盾故居、立志書院、古戲臺、江南百床館、三白酒作坊 等,其中茅盾故居是茅盾祖輩居住的老屋,始建於19世紀中葉,為清代江南民居;立志書院位於烏鎮北柵分水墩西側,現在是茅盾紀念館的一部分,裡面通過文字及圖片 向我們介紹了一代文豪的光輝一生;古戲臺為歇山式屋頂,飛簷翹角、樑柱之間的雀 替均為精緻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江南百床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 床的博物館,裡面有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三白酒作坊店堂約90平方米, 曾以生產白酒而風靡江南一帶。

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在烏鎮緩緩走來就可以發現,小鎮以河為街,居民的房子就建在河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讓整個古鎮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也形成了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之景。 再加上是近代著名作家茅盾的故鄉,這座江南水鄉就更增添了一層文化的味道,與茅盾故居緊臨的立志書院,也因電視劇 《似水年華》而被人所熟知。


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在所有的江南古鎮中,橋都是構成古鎮不可缺少的因素,烏鎮也如此。據說,歷史上的烏鎮有橋樑120多座,可謂是百步一橋,而現在的古橋還有30多座, 其中著名的有西柵的通濟橋、仁濟橋;東柵的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 逢源雙橋;南柵的福興橋和浮瀾橋;北柵的梯雲橋和利濟橋。這些橋最早建於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於明清,有些橋還題有橋聯,如通濟橋上的“寒樹煙中,盡烏 戌六朝舊地;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 山”。而這些橋道明瞭這裡的無限風光, 也記載著歷史。


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很多人到古鎮,喜歡走在小巷。而烏鎮的小港,全部是用青石板鋪成的,兩邊還有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緩緩行走,就會讓人有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偶爾在小巷的盡頭,能聽到高跟鞋與青石板接觸的聲音,也讓人不由得幻想,在盡頭又走過一個穿著旗袍的如詩女子。烏鎮的茶館很多,大大小小的茶館散落在各個街巷的水閣裡,有的寬敞雅緻,有的質樸淳厚,也有的小巧別緻,無論是寬敞還是小巧,都能讓你品出水鄉的原汁原味。傍晚時分,尋一處茶館,憑窗而坐,品著杭白菊的清香, 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如古鎮,身在繁華,卻心靜如水。在烏鎮住下,然後在傍晚的時候到古鎮遊蕩,那石板小路,古舊木屋,還有 清清湖水的氣息’彷彿都在提示著一種情 致,一種氛圍,讓人體驗這烏鎮與生俱來的美麗。


帶你追憶似水年華——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