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為啥說奧斯曼帝國殘酷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其國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大家知道,我國封建王朝國祚都難超300年,頗有影響的大唐王朝享國不過289年,曾在世界上有多個第一的大明王朝才276年,從中國東北起家的大清王朝享國268年。然而,1299年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在世界歷史上非常有影響的奧斯曼帝國,卻能國祚623年。人們一定要問,奧斯曼帝國為啥能國祚六百多年,而我國封建王朝卻難逃三百年魔咒,問題出在哪裡呢?其中之一的原因就出在王位繼承製度上。

為啥說奧斯曼帝國殘酷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其國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奧斯曼帝國把皇帝叫做蘇丹,蘇丹與我國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樣,有宮禁森嚴的後宮,無數的后妃和大群的太監。在王位傳承上,與大家熟悉的我國明朝、清朝別無二致,也是父死子繼。所不同的是,奧斯曼帝國的繼承方式更加殘酷、更加血腥。

互相殺戮式

早期奧斯曼帝國蘇丹的繼承辦法,是一種開放式的競爭方式,就是王子們互相殘殺,最後倖存者繼承大統。蘇丹在位時,封給每個兒子一塊地,讓他們在那作軍政首腦,在實踐中學習提高治國理政的才能。當蘇丹駕崩時,哪個王子最先趕到首都,得到擁戴,就是新的蘇丹。

這個制度,好就好在能讓王子們能在實踐中學到本事,積累治國理政經驗,而且也算得上是公開競爭,能者上庸者下,適者生存,能夠使未來蘇丹確實有能力有水平。但也有不公平之處。像王子們的封地離首都遠近不一,近的就有了優勢。為此,王子們為了掌握蘇丹駕崩的第一消息,便在朝廷中安插眼線以通風報信。而老蘇丹有時也有私心,把離首都近的封地給自己喜歡的兒子。這樣一來,王子們為獲得王位,不惜刀兵相見,塗炭生靈,可以說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勝王敗寇和叢林法則。

為啥說奧斯曼帝國殘酷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其國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穆罕默德一世在爭奪蘇丹的內戰中,他的兄弟穆薩打敗並殺死了兄弟蘇萊曼,而他打敗並屠殺了穆薩,成為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與他的兄弟互相殘殺時,一定不會讓他的後人模仿他們的行為併成為一種慣例,更不想讓自己的兒子也互相殘殺,所以,穆罕默德一世決定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各給一塊封地。但在罕默德一世死後,大兒子穆拉德回首都繼位,是為穆拉德二世,弟弟不服,也自稱蘇丹,兄弟倆又開始了一場內戰。弟弟戰敗後被處死。

殺兄屠弟式

對於奧斯曼家族而言,只要維持統一,保證政權,江山穩定,避免蘇丹執政後家族的內部衝突,剷除兄弟以及兄弟的兒子這些最有力的挑戰者和競爭者是最有效的辦法。為此,一旦一個新蘇丹上位,第一件事就是馬上除掉自己的兄弟們,而且一個不留。

1451年穆拉德二世駕崩後,他的大兒子穆罕默德繼位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去宮廷處死還在襁褓中唯一的兄弟,以確保自己的安全。而且他把這一習慣上升為法律層面,稱:“我的任何一個兒子,由上帝選為蘇丹,他為了更好的世界秩序而殺死他的兄弟們,都是恰當的。”後世的蘇丹都以此為根據為自己的殺兄屠弟行為辯護。

為啥說奧斯曼帝國殘酷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其國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1512年,塞利姆一世處決了父親巴耶濟德二世的所有孫子,也就是他所有侄兒。接著,通過內戰,他打敗並處死了兩個哥哥以及他們的兒子、孫子和女婿。最殘忍的是,為了給兒子蘇萊曼接班和執政的穩定,他竟然處死了除了蘇萊曼之外的他所有的親生兒子!

1574年,接蘇萊曼大帝班的穆拉德三世在即位當天,就處死了他的五個的弟弟。這位穆拉德三世一生共有40多個妻妾,生了130個兒子和不計其數的女兒。但當他死去時,他的兒子穆罕默德三世又殺死了19個兄弟和20個姐妹,甚至把自己的大兒子也殺死,目的是防止兒子的聲望超過老子,使自己的統治受到影響。

囚徒關押式

也許是這位穆罕默德三世殺的親人太多了,1603年臨死時,他把留下兩個兒子艾哈默德和小兒子穆斯塔法關在了宮中。他死後大兒子艾哈默德於1603年即位,這次他沒有殺死自己的弟弟穆斯塔法。而是把他關在籠子裡。從那時候開始,蘇丹的兄弟們就有了生命的安全性,新蘇丹的繼位之日不再是他的兄弟們命喪黃泉之時。

為啥說奧斯曼帝國殘酷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其國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當1617年艾哈默德死去時,他的兒子奧斯曼只有13歲。於是,艾哈默德的弟弟,35歲的穆斯塔法做了蘇丹。但是後來發現,這個穆斯塔法一世實際上是一位傻瓜、弱智,根本無法擔當大任。幾年之後被廢又被關到籠子中。而穆斯塔法的侄子奧斯曼從籠子中出來登基大典。幾年之後,宮廷又發生一場政變,奧斯曼二世被處死,曾經被廢黜的傻瓜穆斯塔法一世再次從籠子中出來,復辟登基。但一年後的1623年,他又一次被廢黜,第三次被關進了籠子。他兩次被廢黜,三次被囚禁,但最終沒有被處死。

所以,從那時起,奧斯曼蘇丹的繼承製度不再是血腥的屠殺,而實行了囚徒關押並按年紀排隊的長者繼承製度。老蘇丹死去後,由王室在世的年紀最大的男人繼位,而不一定是兒子中年紀最大的繼位。這樣,繼位者可能是死去的蘇丹的弟弟,也可能是兒子。這些人一直被嚴格地隔離起來,關在籠子中,不見天日。這既是為了防止他們威脅在位的蘇丹的安全,也是為了防止在位蘇丹死後沒有繼承人,他們是潛在的繼承人。

關押這些王子的地方,叫做籠子,也叫做後宮的第四庭院,說是關押在籠子裡,其實也就是把他們嚴格地隔離在後宮,蘇丹通過太監嚴格監視他們,不得離開後宮,不得結婚生子。如果離開或者結婚生子,那一定是繼承了蘇丹大位,否則一輩子就這樣被關老關死。

那麼,這樣恐怖野蠻、殘酷血腥奧斯曼帝國的三種王位繼承製度,為什麼能讓其享國六百多年呢?

為啥說奧斯曼帝國殘酷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其國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其實,問題也並不複雜。從前文我們不難看出,奧斯曼帝國的互相殺戮、殺兄屠弟、囚徒關押三種繼承製度,雖然恐怖野蠻,殘酷血腥,但它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當蘇丹基本沒有繁衍後代的權力,這樣一來,王族人數大大減少,使老百姓負擔得以減輕。尤其在實行殺兄屠弟和禁閉關押制度後,更是如此。

在殺兄屠弟制度下,蘇丹儘管有三宮六院三千佳麗,可以生出成十上百的兒子,但是一旦從其中選出蘇丹後,剩下的不管是兄弟還是侄子,便完全成為多餘的,甚至是禍根,必須被剷除,所以,蘇丹基本不可能有旁系親屬。到了禁閉關押制度時,雖然新蘇丹產生後,蘇丹的叔叔和弟弟們不再被處死,但是這些不能繼承大統的王子們不能結婚,不允許有子嗣,只能自生自滅。所以,儘管奧斯曼帝國的後宮規模宏大,人數眾多,但是實際上只有蘇丹一人才有後代,其他人都不能有後代,使皇家規模一直保持的相對穩定和有限的水平,不可能存在像中國歷史上龐大的皇族和宗室。

中國明朝在滅亡時,宗室人數達到數十萬人,龐大的天潢貴胄吃垮了明朝。清朝滅亡時,宗室人數雖然比明朝要少,大概也有近十萬人,也是人民的沉重負擔。封建家族打江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過上好生活,就是要把自己的基因無限擴大,再傳下去,致使享有特權的人數越來越多,搶佔生存空間,讓別人無法活。這種過度的繁衍,造成生態失衡,使資源的增加速度趕不上吃江山皇親貴胄的增長速度,趕不上他們貪婪慾望的膨脹速度。

為啥說奧斯曼帝國殘酷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其國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因此,這些皇親貴胄最終必然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才能重建新的生態平衡。所以,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周朝,沒有哪個朝代能夠逃過三百年魔咒。其原因之一正是寄生的龍子龍孫過度繁衍,過度膨脹,使百姓無法負擔,最後只能毀滅而重新再造新的生態平衡。奧斯曼家族能統治六百多年,其長壽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這三種王位繼承製度使其根本沒有可能有龐大的寄生的皇親貴胄,所以沒有生態失衡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